创新赋能 让文物资源“活起来”

□苏报驻吴江区首席记者 王英 苏报通讯员 吴旅宣文物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色。文物工作是见证吴江历史厚度、文化宽度的重要窗口。去年以来,吴江区围绕打响“江南文化&rdq

□苏报驻吴江区首席记者 王英 苏报通讯员 吴旅宣

文物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色。文物工作是见证吴江历史厚度、文化宽度的重要窗口。

去年以来,吴江区围绕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助力创建苏州文物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积极探索吴江文物资源保护、管理、活化、利用的新途径、新方法、新举措。

深化基础 加大文保力度

吴江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8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另有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145处,吴江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单位231处,共计510处。

为加大文保力度,去年,吴江召开了全区文物工作会议,调整吴江文物管理委员会,通报《2021年吴江区文物工作要点》。同时,通过加强部门协作,联合审查文物单位120余处。优化文物保护工程评审、验收流程,全年完成14处文物保护方案评审、15项工程验收,评定区级文物专项补助项目17个。

以国保单位三里桥修缮、省保单位吴江文庙修缮为重点,吴江还全面开展了首届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巡查行动,切实提高全区文物建筑修缮、保养维护、抢险加固、环境整治工程质量。全流程督查35项修缮工程90余次,梳理工程管理、安全隐患、修缮效果、资料缺失等问题线索38条,反馈整改建议13类,提前介入、督促整改落实。

去年,吴江还开展了首届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监测工程工作,全区4处不可移动文物、34件(套)可移动文物入选《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实施首届吴江区510处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监测工程,实地勘探建立全区文物完好程度、保存状况、安全措施、周边环境协调性档案。结合行业直查一手资料,迅速函告隐患险情,精准指导属地推进预防保护、隐患整治工作。

项目领航 发挥头雁效应

以文筑城传百世、以文兴业结硕果。去年,吴江区师俭堂被列为苏州“以文筑城”水乡城镇民居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其保护修缮工程入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保护项目。震泽镇积极推进“古镇再塑”工程,分期逐步恢复頔塘市河、斜桥河等水系,重建砥定桥、通泰桥、城隍庙,有序修缮师俭堂、致德堂等重要文保单位,做到水系恢复和古镇保护的有机统一。

吴江区坛丘缫丝厂被列为苏州“以文兴业”丝绸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盛泽镇启动打造“丝绸水路”国际文化街区——SERES文旅产业园,明确工业遗址活态保护、丝绸文化传承、产业文旅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将艺术、设计、时尚、文化、旅游、餐饮等多元业态融入沉浸式和主题化的文旅体验,打造可消费、可体验、可产业的丝绸文旅新地标。

此外,由吴江文旅部门编制完成了《大运河文化带(吴江段)建设规划》,推出三里飞桥、九里石塘等“运河八景”手绘地图和系列短视频,并推动吴江大运河文化展示馆建设、运河古纤道公园建设;组建“才聚大运河”文化传承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吴江运河名景”主题绘画比赛,收到1780份绘画作品,投票总量137.81万票,浏览量超183.87万人次。

区域互通 共享文化遗产

加强社会宣传、推进馆校协同、推动区域互通……去年,吴江文旅部门举办了首届吴江区“最美文保人”评选活动,对15位候选者的事迹进行全媒体、多维度展播,获20万次观看、34万次投票;举办“八馆联动,博览吴江”文博惠民系列活动,吴江博物馆创新开展多元化线上展览7期,举办各类社教活动17次;柳亚子纪念馆实施展陈提升工程,营造全民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良好社会风尚。

为充分发挥文物立体活化教育功能,推进博物馆优质资源群与学校教育交融际会,吴江8家区博物馆联合体与6所中小学、六悦博物馆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启动馆校战略合作,创新举办首次江城“流动博物馆”体验活动。

在推动区域互通方面,吴江还联合青浦、嘉善,推出“长三角示范区流动博物馆”产品,创建长三角示范区文博场馆“博享荟”品牌,发布“长三角示范区文博空间地图”,推进示范区整合资源、聚合发展,提升文博场馆整体公共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高质量保护、传承、利用文物,吴江区文体旅局将继续深化文物保护利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循序推进示范项目,推广示范项目经验做法,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扩大社会影响力。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9656.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