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高的孩子中这两类娃最多,内附高清身高曲线图

虽然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但在晚睡和运动少日趋普遍的情况下,身高已然成为了越来越多孩子的问题。每年暑假,儿童保健科都会迎来身高看诊的高峰。在儿童保健科医生一天看诊的孩子中,平均每2个孩子就有1个是看身高问题。

虽然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但在晚睡和运动少日趋普遍的情况下,身高已然成为了越来越多孩子的问题。每年暑假,儿童保健科都会迎来身高看诊的高峰。在儿童保健科医生一天看诊的孩子中,平均每2个孩子就有1个是看身高问题。

儿童身高问题有多普遍?

据《中国儿童身高管理现状调研报告》调研数据显示,超过5成宝宝目前未达到遗传身高,近8成宝宝的未来身高达不到父母预期,因为寄希望于“晚长”,很多家长对孩子身高盲目乐观。

“如果孩子年龄小,一般都能够通过干预长到理想身高,如果孩子的骨骺已经或者接近闭合,医生能做的也很有限了。”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原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主任、知名专家刘莉表示,在长不高的孩子中,下面 两类娃 最多。

第一类娃:父母高,有底气

妈妈身高170厘米,爸爸身高176厘米,因为自身身高条件优秀,所以虽然10岁的明明(化名)身高一直在同龄人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但爸爸妈妈从没有为孩子的身高问题发过愁。妈妈的自信来源于遗传身高计算公式。

长不高的孩子中这两类娃最多,内附高清身高曲线图

明明妈妈告诉医生,根据遗传身高计算公式,明明的遗传身高可以达到179厘米。“都说身高受遗传影响最大,我和孩子爸爸都不矮,我们算了孩子遗传身高是179厘米,对这个身高我们都挺满意的,所以就不着急了。”妈妈说。

虽然心里有底觉得孩子是“晚长”,但明明今年已经10岁了,眼看孩子的身高迟迟没追上来,暑假妈妈决定带孩子来拍个骨龄片。

结果却让一家人难以接受!10岁的明明骨龄已经12岁了,骨龄年龄对应终身高为169厘米,比遗传身高整整矮了10厘米。

什么是骨龄?骨龄即通过拍摄左手腕骨X光片,了解儿童骨龄的大小及骨龄与年龄的关系,了解儿童身高发育的潜力。与生理年龄相比,骨龄更能准确地体现儿童真正的生长发育水平。

“遗传对身高的影响是很大约占70%,但身高还会受到生活环境、营养摄入与吸收、疾病、情绪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父母身高高和孩子身高高不能直接划等号。”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原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主任、知名专家刘莉表示,随着身高管理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积极地干预孩子身高。“这几天来看身高的孩子有两个男孩现在身高都在平均水平也就是50百分位,对应成年身高是173厘米,但因为爸爸妈妈希望孩子长得更高所以开始积极干预。”刘莉主任说。

第二类娃:较早突然蹿个儿

虽然只有8岁,因为近一年身高长得猛,彤彤(化名)的身高已经138厘米,在同龄女孩中“鹤立鸡群”。138厘米对应的身高百分位是P97,也就是在100个人中,彤彤排在正数第三位,比97个孩子都高。

“这个孩子其实不是因为身高问题来看诊,是妈妈发现孩子的乳房发育较快有点担心。”刘莉主任介绍,通过相关检查发现孩子有性早熟,彤彤的实际骨龄已经10岁多了,比实际年龄大了2岁多,骨龄对应的成年身高只有158厘米。幸运的是,因为彤彤来就诊时才刚进入青春期,还有比较多的生长空间,这时候医生及时干预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医生:孩子身高不能等

针对寄希望于孩子“晚长”的家长,刘莉主任表示,有一些孩子在青春期身高增长很快,一年能长10-12厘米,但也有一些孩子青春期的身高增长没有这么快的势头,可能每年也就长6-8厘米,这些孩子比起年身高增长十多厘米的孩子身高是少了很多的,而且往往只有进入青春期的第一年有这样好的生长力。

所以,家长不要等到 “孩子到了青春期身高都不怎么增长了”才开始着急,因为这时候孩子的骨骺已经快闭合了,这时候留给医生可干预的空间已经很少了。在临床当中,因为很多家长 早期没有重视孩子身高矮 这个问题,到后期只能用生长激素。

除了一直偏矮,如果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突然蹿个儿,女孩出现乳房发育须警惕性早熟,性早熟也可能让终身高打折扣。

因为孩子不太会表达, 性征发育容易被忽视,所以只能靠父母细心观察。比如女孩需要注意观察有无乳房增大,阴道有无分泌物;男孩需要注意阴茎、睾丸和阴囊有无变化,孩子是否在青春期前突然蹿个儿。 一般女孩是9.5岁,男孩是11.5岁进入青春期。

所以,早期进行生长发育连续的监测,早期发现问题、早解决、早干预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孩子达到理想身高,家长一定要学会科学管理身高!

父母都应掌握的身高管理知识

1.定期测量并记录

每月给孩子测量身高并记录,测量身高最好要遵循“三同”原则,即每个月的同一时间,同一个人用同一把尺子测量,以减少偏差。每次测量身高后最好在墙上做出标记,这样生长速度更加显而易见。

2.定期评价身高水平

每次给孩子测量身高后,应在身高生长曲线图上描点记录,并对照不同性别和年龄儿童的身高标准,评价孩子目前的身高所处的水平。如期望孩子的成年身高高于遗传身高,那么保证每年较好的生长速度才可能达到期望的目的。(后附高清版生长曲线图)

3.了解孩子的身高百分位

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图标注有不同的百分位数,是指人群分布状态,曲线图的横坐标为年龄、纵坐标为身高,横纵坐标的交叉点就是儿童当前的身高水平。

4.观察生长速度

孩子出生后身高平均增长幅度为:

0-1岁:年增长25-27厘米

1-2岁:年增长11-13厘米

2-3岁:年增长8-10厘米

3岁以后直至春期前,每年身高增长约5-7厘米(男孩比女孩多增长1-2厘米)。进入青春期后持续2-3年,平均每年增长约8厘米(第一年增长最快,之后逐年递减),整个青春期身高平均增长25厘米左右。

长不高的孩子中这两类娃最多,内附高清身高曲线图

福利!!!

全网都在找的【高清生长曲线图】

放大看也清楚!快收藏&分享吧

长不高的孩子中这两类娃最多,内附高清身高曲线图

长不高的孩子中这两类娃最多,内附高清身高曲线图

使用说明

生长曲线图自带7条曲线,中间1条曲线为50%,代表平均值;另外,还有10%、25%、75%、90%等曲线,提示在正常曲线中的不同水平。我们经常谈及的正常值,应该孩子生长曲线在3%~97% 涉及的范围间。

最下面的一条曲线为3%(第3百分位),意思是将有3% 的孩子低于这一水平,可能存在生长发育迟缓;

最上面的一条曲线为97%(第97百分位),意思是将有3%的孩子高于这一水平,可能存在生长过速。

注意!孩子的曲线不是越高越好!低于第3百分位、高于第97百分位,都要引起重视。第3百分位对应的成年身高:男性为161厘米,女性为151厘米。为让孩子达到理想身高,医生建议身高低于25百分位的孩子都应及时进行身高管理。

测量频率建议:半岁以内的宝宝最好每个月记录一次,半岁至一岁的宝宝可以每2个月记录一次,一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每三个月记录。

记录方法:横坐标为儿童年龄,纵坐标为身高,找到年龄和身高的交汇处画点,将每次记录的点连成线就是孩子的生长轨迹(生长曲线)啦!

生长曲线看似只是一张简单的图纸,但它是监测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依据,比如生长轨迹突然变平、变陡都提示孩子的生长发育出现了问题,父母可以提前干预。如青春前期的孩子身高曲线突然向上变陡则提示有性早熟的可能性,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医。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975.html

(0)

相关推荐

  • 气分与血分之区别,什么是气分什么是血分

    久病入络,换个说法:气病及血。即初起发病于气分,时间久了病及血分。麻木是由气及血的端始症状,此时及时治疗可以杜绝殃及血分。不仁便是血分病已成。血分病的其他症状:刺痛、疼痛点固定不移,夜痛著。皮肤糙裂,皮肤或有瘀斑,局部出血,舌质暗、瘀滞,或有瘀斑,脉涩等。或有发热感,但体温不一定增高。

    生活 2021年12月4日
  • 认识到数据“可用且不可见”,金融行业对隐私计算的需求激增。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的飞速发展,为数据应用带来升级变革的新机遇,也给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带来了新挑战。为克服数据不易流通共享的障碍,打破数据价值释放的壁垒,隐私计算成为关键的技术解决之道,有助于实现多方数据“可用不可见”。目前,随着市场对隐私计算相关技术和厂商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类隐私计算算法和系统纷纷涌现,市场空间和格局初步显现。

    科技 2021年10月30日
  • 全球最大的单体移动显示模块工厂在青岛开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科技 2021年10月23日
  • 从去年开始,美国一家四口能拿到多少补贴?

    去年美国爆发新冠疫情之后,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就业岗位一度减少了2200万个。美国联邦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除了通过美联储购买企业债以及由财政部提供企业贷款,还对美国家庭直接进行货币补贴。从去年到现在,一共进行了三轮,总共花费约9720亿美元。

    生活 2021年10月23日
  • 魅族前高管李楠发文:每个月几万块糊口,下月召开新品发布会

    数码圈的老网友们,对于李楠这个名字肯定不陌生。大部分人认识李楠可能都是通过魅族——他曾经是魅族高级副总裁,同时也是魅蓝品牌曾经的总裁。在魅族砍掉魅蓝后,李楠便离开了魅族,自立门户。如今魅蓝回归,李楠本人也是十分巧合的在最近表示将要开启一场发布会——用来发布自家品牌”怒喵“的全新产品。

    科技 2021年11月15日
  • 除了李佳琦薇娅和欧莱雅的爱恨情仇,我们还应该关注这件事

    今年4月,阿里巴巴因为“二选一”的垄断行为被市场监管总局开出182.28亿元的天价罚单,举目四望,本以为会起到威慑作用,让这一批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巨头有所收敛。

    科技 2021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