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目标才算好目标?

科学育儿底层思维 陶勇

科学育儿底层思维 陶勇

取得优异的成绩和上名校这样的目标都毫无意义,这是我从很多学业失败的孩子的成长经历中总结出来的结论。为何没意义? 因为现实证明:如果一个孩子把好成绩和名校作为他必须达成的目标,那他非常容易得空心病、抑郁症,最轻松的就是厌学。

我们来看,为什么毫无意义的目标是这些精神疾病的重要成因?原因很简单,因为好成绩不能带来持久的奖励。好成绩只是考试过后,在宣布成绩的那一瞬间,他才会获得很短暂的肯定或赏识。但学习是漫长而艰辛的,如果没有过程激励,他大概率是坚持不到高中毕业的。再说名校也不能支撑孩子获得他想要的美好,因为名校本身跟我们人生所追求的这种幸福、快乐没有太大的关系,至少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而言,他并不能真正意识到名校和开出租车有啥不同,他并没有这样的体验。所以追求名校这种目标,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虚无。因为只是听别人说,并不是他生命的感受和内心的需求,所以你去追求别人的目标,而不是自己内心的需求,很显然这是一种精神分裂的过程。

那取得好成绩不能作为目标,上名校也不能,那什么才是好目标呢?如果你经常收看陶老师的短视频,我相信你经常听到我讲未来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这才是好目标。这是孩子的需求,他想做什么人,做什么事,说白了,孩子发自内心的追求,那才是好目标。凡是孩子不想做的,那就不是好目标。那家长又说:“我的孩子就想玩游戏,什么也不想干,那玩游戏是不是好的目标呢”?如果你的孩子当下只想玩游戏,那说明玩游戏就是他目前的好目标。为何呢?因为他没有志向,没有能力,没有力量,他就只能干这个,他能干的事不就是他的目标吗?他干不了别的,如果干得了别的,他的目标肯定会定得更高。

什么样的目标才算好目标?

每个人都想成为最好的自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已经讲清楚了吧:最底层的需求是生理需求,生理的需求就是:吃饱、喝足、玩好。如果孩子连最底层的生理需求都没有满足,他当然就只追求最底层的目标了。所以孩子没玩够,贪玩就是他最好的目标。如果他玩不够,生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那就更谈不上满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求,他的精神需求是匮乏的。当然也不能说一点都不能发展,至少发展很缓慢,就像一个人肚子饿了,他满脑子都是充饥的食物,这时你跟他讲诗和远方就毫无意义。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只追求简单的底层的需求,那表明他连最基本的需求都没得到满足,那当然得先解决这个问题。满足他这个底层需求,就是他当下最重要的目标。

如果你的孩子吃饱喝足了,又获得了生理、心理的安全,同时又得到父母足够的爱和肯定,他当然想成为一个受到尊重,拥有地位,能够创造价值的人,这时他的目标绝对不可能只锁定在玩游戏和躺平上。他的目标就是未来要做什么事,做什么人。而且这个事是了不起的事,这个人也是了不起的人。

有的家长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很多人都是平凡的人。人生最大的真相就是最后发现自己只是个普通人。我不相信这套价值观。如果你的孩子是个普通人,那是你自己把孩子给毁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某个领域里都是天生的赢家。比如:你的孩子擅长玩游戏,张三的孩子歌唱得好,李四的孩子足球踢得好,应该是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某个领域最好的自己。如果你的孩子什么也不想干,没目标,没追求,那他底层的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他当然就只能成为一个底层的人了。

什么样的目标才算好目标?

所以未来做一些有趣的事,做一个快乐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好目标。如果不是这个目标,其它的目标不值得追求。当然还有一些短期目标,他可以不是这样的,比如:咱家太穷了,我想上一个好学校,才能实现我未来远大的志向,但经济情况不允许,那么赚很多钱是我当下的短期目标。但本质上来讲,我现在赚很多钱,只是阶段性目标,它不是这个孩子真正要去追求的目标。如果孩子真正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但是现在上不起好学校,想要去多赚点钱。所以他的终极目标还是想成为一个科学家而不是去多赚钱,因为多赚钱本身没有广泛的意义,它只有阶段性的、短小的意义。这样的意义不值得花那么大力气用一生来追求。好了,关于什么样的目标才是好目标,为什么好成绩、名校不是好目标,反而是 空心病、抑郁症和厌学的主要来源,这个话题就聊这么多。

2021.9.6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98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