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逻辑。之前分享了很多关于商业的知识点,比如沉没成本、损失厌恶、激励相容、价格锚、心理账户、比例偏差等。那么如何把这些知识点应用到生活中,其实商业不仅仅是用在企业,在生活中也是适用的。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打破认知,脑洞大开的概念。
一.商业逻辑可以用在对自己的激励上。
有一个用商业知识武器解决的案子,叫对赌基金法.
一个团队要在市场上做出成绩,最难的是保持激情和动力,保证业绩目标的达成,所以需要进行周期性的激励活动。所以,也是一个冲刺目标。部门里五六个人先交500块钱,放进奖金池。只要完成冲刺目标,就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完成程度,从奖金池中领取奖金。也许8个人之后你就能拿回你的500元,8个人之后你就能拿到别人的钱。在这个赌资中,首先使用的是沉没成本,每个人拿出一笔钱,支付沉没成本。如果不全力以赴去冲刺,所有的钱都白费了。其次,你用了损失规避,自己赔了再拿回来。失去100元的痛苦,比得到100元的痛苦更大。你又用了适应性偏见。相比幸福,你没有拿到自己的钱是因为别人的业绩目标比较低,你拿了别人的钱是因为你做得好。最后,动机是兼容的。越是想赚钱,个人的目的感和节奏能力提升的越快,所以这个时候动机是兼容的。赌资能保证有效和高效的事情还有很多吗?
二.商业逻辑在企业的运用,关于雇佣客户的概念。
你去餐馆吃饭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现在,许多餐馆在你点餐后会在桌子上放一个沙漏,以确保食物会在15分钟内送到你面前。如果服务不当,会给你一个菜或者一定的折扣。这个很有意思的逻辑就是雇佣客户。
对于餐厅来说,翻台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盈利的关键。如果提高翻台率,无非是让顾客吃得快,放得快,座位设得硬。比如肯德基就用这种方式,也是为了提高上菜速度。实际上,雇佣一个客户就是为客户预设一个报酬。上面说的一道菜打折可能是30-50元,也可能成本价只有4-5元。有了这笔钱,顾客就被雇为员工,检查餐厅的上菜速度。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式,比如给小费,比如评分,评论,都是用很低的成本雇佣客户来监督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这里使用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当管理成本高于交易成本时,这个事情就交给市场,交给外部去做,而不是我们自己去做。
三.美国有没有互联网思维?
在美国的黑色星期五,线下门店人头攒动,而在中国的双十一,我们看到的是包裹拥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是因为中国互联网比美国发达吗?主要是因为四个不同。
中国和物流:的物流成本非常不同。美国地广人稀,劳动力昂贵。从一户开车到下一户需要半个小时,而中国半个小时可以开好几户。密集的居住和廉价的劳动力是中国廉价物流的基础。那么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呢?中国的劳动力会继续下降,工资会逐年提高,90后00后的快递员会越来越少。就算能做到,工资要求也会很高。现在我们8块钱买一个100元的快递。以后快递要收80元吗?你还会买吗?
自1997年以来,地产: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租金是线下零售的主要成本,线上收入必须大于租金才能赚钱。电商会损失这部分成本。美国的房地产没那么疯狂,成本差距也不大。
互联网在人口:.是一场人口游戏,人口越多,互联网效应就越高。
互联网的作用是实现边际效用递减。
效率:中国的零售更多的是靠信息不对称来赚钱,互联网打破了信息对称的逻辑。美国零售业非常成熟,效率高。costco都是在极低毛利下运营。
四、去中心化概念
去中心化是这两年特别火的一个概念,今天重点讲讲区块链和比特币在去中心化的应用。
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的本质就是去中心化,通俗讲他就是一种分布式记账技术,以前我们有多少钱都是存在银行账户这个中心化的数据里,区块链式把你有多少钱这件事情通过互联网记录在了无数独立的电脑上,并通过密码设置让它变得不可更改;那么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货币,它不是由国行统一发行,是一个没有央行的货币系统。在连接效率突飞猛进的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会变得更加高效。
五.人工智能会取代你的工作吗?
人工智能主要是指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科大讯飞的语音输入法,人脸识别技术,数据能力,机器人的普及,都在提示着人工智能的强大,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的智商吗,李开复老师在《人工智能》中提到科技发展不会永远指数级发展,一定会遇到发展的重大瓶颈,与其担心被替代,不如考虑在被人忧虑的时候抓住机遇。人工智能做不到的几大领域,跨领域推理,抽象能力,常识判断,自我意识,审美和情感。当然还有一个关于人工智能分析的奇点临近概念,库兹韦尔提出了著名的奇点理论,科技的发展符合幂律分布的规律,前期发展缓慢,后面会越来越快,直到爆发,所以他推测超级人工智能时代会在2045年到来,人工智能会远远超越人类的智能。所以保持健康,努力赚钱,拭目以待吧!
六.基因技术:华大基因的创始人汪建先生说,未来是生命科学的未来。人类基因科技的“存,读,写”技术已经越来越发达。人类的寿命将会越来越长,这一代人活不到120岁,都对不起你自己。所以未来会有两个趋势。
人类的生命周期会越来越长。我们过去的人生是三段论,16年读书,38年工作,16年退休。这是建立在平均寿命76岁的基础上。如果我们未来的寿命变成120岁,你60岁退休,意味着你用38年赚的钱,能养得起你退休的60年吗?所以未来人生不是三段论,很可能拥有的是多段论,读书一段时间,工作一段时间,再读书一段时间,再工作一段时间。
产业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业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类的生命周期越来越长,产业周期越来越短,这就带来一个结果,那就是我们会成为在职业生涯中不得不彻底变换行业的一代人,我们将成为第一批大学学的东西注定将几乎没有用处,必须重新学习的一代人,我们将会经历不同的商业人生。未来在x学习的大课堂里可能会有40岁的回l炉者,会有60,80岁的第三四次回炉者……所以不要再说我准备选定一个方向,在这个领域里长期发展,不要再问如何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这个世界上再没有稳定的工作,唯有不断学习才是唯一正确的策略。
本文作者@Anna 作者微信公众号:小姐姐的知识杂货店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70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