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速度,缩短时间。
记得刚开始写自媒体文章的时候,写一篇文章可能要一个星期;熟练之后,逐渐变成一篇文章要写三四天;后来变成了写一天的文章;到现在,如果你抓紧时间,也许两三个小时就能写完一篇文章。
当你越来越精通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应该缩短它的时间,提高它的速度。
16px;margin-right: 16px;line-height: 1.5em;">你可以把这件事细分模块,然后把它流程化。
比如说,我写文章,就是这几个步骤:找选题,列大纲,填充素材,完整成文。
我会大概计算一下,我写一篇文章需要多长时间,然后再大概计算一下,每个步骤我花了多长时间。
我觉得哪个步骤“拖了后腿”,花的时间过长,就想办法精进这个板块。
其实不论你做什么事情,终极目的,都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短的时间,来完成这些事。
因为这样一下,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你做这件事的次数可以更多。比如说,同样是一天时间,我以前可能只能写一篇文章,但现在可以写两篇文章。
即使你的时间不全部拿来做这件事情,你也能够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我以前一天写一篇文章,那我现在写一篇文章只要半天,剩下来的半天,我就可以拿来看书或者学习课程。
2.拎出本质,依此行事。
有些事情,你别看它的外在形式不一样,但本质是相同的。
比如说,雨伞和雨衣。一个是伞,一个是衣;一个是举过头顶的,一个是披在身上的。但它们的本质都是相同的,为了挡雨。
比如说,地图和导航软件。一个是在图纸上,一个是在手机上,别看它们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相同的,为了帮你认路,给你带路。
有些事情,只要你拎出它的本质,那就可以用一套相同的方法论去践行。
我最近在写今日头条,虽然看似是在写娱乐圈的明星,其实本质就是在写人物稿。
把这个人的生平往事都看一遍,然后把有亮点的部分拎出来,分好板块,取上小标题,一篇文章就完成了。
大家平时有留意公众号的话,也会发现,公众号上会写一些古代的名人,比如说,曾国藩、苏轼、唐太宗,也会写一些民国时期的人物,比如说,徐志摩、张幼仪、张爱玲。
如果你觉得公众号的这些板块,和今日头条中写的明星往事,有所不同,那你就错了。
区别只是在于,公众号上写的是古代名人或者民国人物,然后形成了一个文化专栏,而今日头条上写的是流量明星,变成了娱乐板块。
你可以理解成,只是这些人物所处的时期不同,或者这些人物所处的领域不同。但本质都是相同,都是人物稿。
你只要按照人物稿的写法去写,基本没有太大问题。
3.学会总结,形成规律
学会总结,主要是总结归纳这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你的习惯性动作,一个是你的灵光一现。
你的习惯性动作,你每次都这么做,那就说明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把它总结归纳起来,形成一套方法论之后,每一次做的时候,就遵循这一套方法论即可。
比如说,我在写文章结论部分的时候,经常会去搜名人名言,或者去知乎上搜相关的问答,那我就可以把它记录下来。
因为有些行为你经常做,你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如果隔了一段时间,比如说,两三个月你不去做,那你可能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当你把它记录下来之后,就不用担心自己会忘记,因为这里有一套有迹可循的经验方法。
另一个是灵光一现的时候。
比如说你突然想到了一个好点子,那你可以记录下来。因为很多灵光一现的好点子,如果你不及时记录,那可能就转瞬即逝了。
比如说,昨天在写作群里开营的时候,讲到列大纲这一块。
我们在拆解文章的时候,讲到了其中的两个小标题:与其取悦别人,不如活出自己/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同学A说,感觉这两个小标题意思差不多。
同学B说,有递进,如果顺序对换了之后,逻辑就不对了。
我就发现,同学B讲的,其实就可以作为一个判断的依据。
你在判断一个大纲中的小标题,意思是否相同,或者逻辑能否递进的时候。如果这两个小标题意思是相同的,那你调换位置之后,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这两个小标题是递进的关系,你对调顺序之后,逻辑就会出现错误。
虽然这个只是灵光一现的想法,但如果你觉得这个想法好,你就可以把它总结下来,之后当做一个方法论去践行。
(原创不易,记得点在看哦~)
写文就是理生活。
给你的生活鸡汤,
来点夕夕酱。
微信号:Change_Xicx
长按二维码添加好友
有趣又有料的朋友圈,等你来围观。
本文作者:夕夕酱:公众号:夕夕酱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7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