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必要不喊妈”

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

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

关月(霞山):学会“放手”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尽管已经放了暑假,但这“鸡飞狗跳”的一幕依然在无数家庭上演。尤其是一声“妈妈”,牙牙学语的时候,孩子的一声“妈妈”如天籁之音,但孩子长大,那一声声“妈妈”,就像是一句句紧箍咒,不禁让人头都大了。因为被“喊”次数太多、频率太高,导致没法专心工作、时间被大量挤占,成都一位宝妈和孩子签下了“不要喊妈平等条约”。

这如网络笑话段子一般的“不要喊妈平等条约”,却结结实实地戳中了家长们的痛点。职场宝妈暑期兼职看娃,这份“酸爽”很多人都深有体会,更别提家有同款萌娃,“随时都在喊妈”。于是,网上“求条约电子版”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就不出奇了。

但回过头来想想,孩子爱喊“妈”是孩子的错吗?每一个爱喊妈的孩子,背后恐怕都曾站着不愿放手的家长。而成都宝妈,只不过是直到无法专心工作了才意识到要“放手”,想出了签“平等条约”这一招。笔者女儿小时候,经常是爷爷奶奶帮忙照顾,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子转,自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即便有时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去吃饭、收玩具之类的,但几次之后,孩子就会想办法让爷爷奶奶“帮忙”。不得不承认,笔者的两个孩子性格秉性固有不同,一个是急脾气,一个是慢性子,但是过度依赖父母长辈、凡事习惯性求助、自理能力差……这些“锅”还得我们为人父母的来“背”。

有时候回过头来看看,可能也是自己给孩子做了“坏榜样”。尽管已经成家立业,但笔者不时还是习惯性“喊妈喊爸”,有时候图方便,就会让爸妈帮忙买点菜、办点事、带下娃。孩子遇到事情喜欢“喊妈”,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比如“不要喊妈平等条约”里的第一条“不会写的字请查字典!不要喊‘妈’”,这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吧。有什么不会的不懂的,不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反而是第一时间去找别人帮助。有时候这确实会省掉一些时间,但却也失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的问题可能是解决了,但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机会却失去了,久而久之就只能被问题牵着鼻子走,一遇到难题就对自己没信心、急忙求助于外,又怎可能“自强不息”?

在家长眼中,不但要有知识的起跑线,更要有人生的起跑线。让孩子尽早懂得成长靠自己的道理,首先家长不要基于下场帮忙,而是要有耐心等待,给孩子思考和动手的时间,懂得怎样逐步逐步“放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让孩子“强起来”,必须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我们不妨学着适当放手,给孩子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让孩子长大后即使面对风雨也有坦然应对的勇气和能力。与各位“被喊者”共勉。

米苏(霞山):也要“妈不喊娃”

最近,一份《不要喊妈平等条约》在网上走红,细看里面的内容,瞬间让笔者产生了共鸣,因为我家女儿一开始也是个“有事喊妈”的典型。

有时候,一个人在家带着两个娃,两个轮流喊“妈妈”“妈妈”,场面在外人看来真是颇为“壮观”。上厕所“喊妈”,刷牙“喊妈”,要零食吃“喊妈”,倒水喝也“喊妈”……如此下来,就是家里“妈”声不断,而我就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候忙起来,甚至连在手机上回个信息都要分几次来做。小女儿两岁多,“有事喊妈”我也没什么说的,但大女儿都差不多六岁了,还依然事无大小“喊妈”,这让我多少有点抓狂。有时候被喊烦了,我也会向女儿发脾气。结果女儿还好委屈,哭着说“妈妈,我下次不敢了”,但真的应该怎样做,孩子是不懂的。

类似“不要喊妈条约”的做法,其实我也尝试过,只是没有用书面“条约”的形式确立下来,而是口头上说,尽管当时是答应了,但过了一会儿女儿就“自然而然”地忘记了这回事。这情况久了,我发现一个问题,孩子有事爱喊妈,根源在于妈爱喊孩子。平时希望孩子练字、喝水之类的,孩子不自觉做,我就会用“喊”的方式,“宝贝,要去练字啦”“宝贝,去拿喝水啦”,这样一来,孩子就养成了依赖我的习惯,认为这些事都是“妈妈喊我做我才需要去做的”。时间一久,孩子习惯了,变懒了,就会“喊妈”代劳,“妈,我想喝水”“妈,我要画画”,潜台词就是“你得把东西准备好了,否则我就不做了”。有些时候,被“喊”习惯的我就妥协了,结果就是“喊妈”的场合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大的这样做,小的也有样学样。

所以,不仅要“娃不喊妈”,还得“妈不喊娃”,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培养孩子的自主独立能力。幼儿园每周奖励鸡蛋花贴纸的做法,让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从网上买回来了两张可以贴在墙上的“作息任务表”。纵向标注了“早睡早起”“练习写字”“自己吃饭”“不乱发脾气”等十项“任务”,横向则标注了一个星期七天。一天里,完成了“任务”,就可以在对应的格子里贴上一个“笑脸”,没有完成就是“哭脸”。用完一个星期,可以把贴纸拿下来循环利用。“任务表”的最下方,还有两个大框,可以让家长和孩子约定完成了多少个“笑脸”就能得到什么奖励,完成不了就有惩罚。这个“作息任务表”一出,女儿立马就变了个样,不再有什么事就“喊妈”,而是尝试自己去完成,好挣“笑脸”。这样一来,“作息任务表”就代替了我的“监督”角色,我也不用经常“喊”她们了,有时姐姐甚至能照顾妹妹,帮妹妹做一些“小任务”。

杨丽清(霞山):引导孩子独立

我和老公都是在国企上班,因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小孩小时候都是我们自己照顾,所以平常比较注重培养小孩的独立生活能力。记得一次放暑假,小孩当时读小学三年级,一天早上我和老公都去上班了,小孩还在房间睡觉,突然他闻到一股味道从厨房里飘过来,他赶快冲到厨房,发现气炉还开着在蒸牛奶,锅里面的水已干了,他赶紧关掉气炉,立即打电话给我告诉险情。原来是我的老公将煤气炉调到最小火后继续蒸牛奶,出门时忘记关气炉了。幸亏我们平常引导有方,经常有意识地锻炼他的动手和独立思考能力,所以遇到突发危险事件他能冷静处理。

有些家长舍不得让小孩做家务,认为小孩做家务会影响学习,但实际上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也很会做家务,只要科学安排好时间即可。几十年前,农村很多小孩兄弟姐妹多,家庭比较穷困,他们既要读书又要做家务,同时还要照顾弟弟或妹妹,但成绩一直保持优秀,这说明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这种自立的能力反而促使孩子能更加主动、自觉学习。紧张学习之余做做家务,可以松弛一下大脑,劳逸结合,会收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引导孩子独立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其责任意识,如照顾家庭、孝顺父母和回馈社会等,将来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

本文来自【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710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