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肤炎涂保湿会痒吗(异位性皮肤炎用什么保湿)

异位性皮肤炎8个改善重点,保湿与治疗方式介绍
台湾有超过两百

台湾有超过两百万个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其中以孩童、青少年佔大多数,常因皮肤搔痒难耐影响睡眠品质、课业表现,让许多家长伤透脑筋。

虽然异位性皮肤炎并无法在短时间内根治,却能透过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使症状获得有效控制。最重要的是,家长与患者都必须要有正确的知识与应对方法,才能逐渐摆脱搔痒的纠缠。

异位性皮肤炎是什么

异位性皮肤炎 (atopic dermatitis, AD) 又称异位性湿疹、过敏性湿疹,是一种会反覆发作的慢性皮肤发炎疾病,与遗传因素及环境诱发因子有关,原因为免疫系统失调,或因肌肤屏障功能较弱,无法承受外在环境刺激而发病。

此类患者带有「异位性体质」,俗称过敏体质,在婴儿或幼儿时期皮肤就有明显徵兆,如红疹、剧痒,常合併过敏性鼻炎、气喘,大多在5岁前发病,2-7岁为高峰期,之后逐渐趋缓。

致病原因

异位性皮肤炎患者的致病原因包括遗传基因、环境诱发因子、免疫功能失调、皮肤屏障功能的缺陷等等。

压力会让症状加剧。所以很多人在求学阶段因为升学课业压力,病情来来去去总好不了。反而到了二十几岁,因为课业压力减少或是离开学校后,病情自己就好转。

针对先天发病而言,致病机制主因是丝聚蛋白 (filaggrin) 的突变,导致皮肤角质层的防御功能受到影响,常造成新生儿皮肤的保湿度下降,不健康的肌肤一旦接触过敏原或受到环境因子刺激,就可能引起免疫失调,出现皮肤反覆发炎的情况。

远离过敏因子、学习改善方式

情绪压力

精神压力可能恶化皮肤炎的症状,可多安排一些能放鬆身心的娱乐或活动,保持情绪稳定与纾解压力。

修剪指甲、避免搔抓

剪短指甲可降低搔抓所带来的伤害,也能降低破皮、感染的风险,婴幼儿睡觉时可戴上手套,防止无意识抓痒造成的受伤。

若皮肤出现流脓情况,可能为细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须立即就医治疗。

饮食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蛋类、海鲜、花生、牛奶、坚果、小麦等,以降低皮肤搔痒的机会。

温度、季节变化

温差变化大或流汗都可能加重皮肤搔痒感,夏天应避免剧烈运动或曝晒,冬天常因温度下降而使皮肤乾燥,患者须加强保湿工作,以免加重皮肤乾痒的情况。

空气汙染

空气品质指数较差时不宜出门,也应避免前往空汙较严重的区域、远离菸害,才能降低诱发过敏的机会。

居家环境

动物毛屑、灰尘、毛髮、羽毛、地毯都是常见的过敏原,平时应留意居家环境清洁,避免给予孩童绒毛玩具;寝具、枕头每週以热水清洗或高温曝晒,减少环境过敏原才能避免诱发疾病。

衣物

服装可选择较为柔软、舒适、宽鬆或透气的衣服,质料上可选择棉质,避免羊毛、尼龙等衣料。

沐浴、清洁

洗澡时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或硷性肥皂,以免刺激皮肤或变得更加乾痒,可用较温和或异位性皮肤炎专用的肥皂,减少水分流失。

异位性皮肤炎是皮肤敏感而不是髒,所以不须过度清洁。

热门点击:一天掉多少头髮会变秃头?现在治疗来得及吗?

治疗方式有哪些?该害怕使用类固醇吗?

口服抗组织胺

抗组织胺可有效控制皮肤搔痒的问题,是治疗异位性皮肤炎的主要药物,也可改善睡眠品质、免疫体质。

有些家长可能对口服药物产生疑虑,其实抗组织胺是种相当安全的药物,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医师会视病情需要调整药物剂量,以稳定控制病情。

口服抗生素

当患者因为搔抓患部而出现细菌感染时,口服抗生素可杀死细菌、改善发炎情况。特别注意,必须将医师针对单次疗程所开的抗生素服用完毕,切勿擅自停药,以防病情恶化。

类固醇药膏

类固醇药膏是治疗异位性皮肤炎的主要外用药物,许多家长可能对类固醇的安全或副作用产生疑虑,但类固醇是英国及美国皮肤科医学会、亚洲异位性皮肤炎会议、台湾皮肤科医学会所认可的第一线治疗药物,是初步治疗的有效方法。

虽然类固醇无法阻止疾病复发,但能在短时间内改善皮肤发红、搔痒的症状,以免晚上因搔痒难耐而影响睡眠。类固醇必须由医师视病情开立适合的药膏,患者或家长必须了解以下使用原则:

  • 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
  • 可以使用的天数
  • 什么情况下该停止使用
  • 何时需要换药

类固醇药物治疗属于「急性处置,不宜长期依赖使用。」因个别患者的病情不同,必须向医师及药师请教类固醇药膏的适用规则,才可降低药物带来的不良影响,不要因为害怕而不敢使用,反而延误病情或恶化。

类固醇药膏的副作用有哪些?

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改变、长痘痘等都是类固醇药膏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但患者也不必过度惊慌,只要能遵守医师及药师的指示,类固醇药膏是十分有效且安全的。

口服类固醇

当初步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可依医师的指示短暂口服类固醇,在急性期能帮助症状快速获得控制。

紫外线光疗

针对中度以上或较顽固的异位性皮肤炎,适度照射紫外线有助于改善病情,但此类方法不适用于婴儿或幼童,年龄大一点的孩童或青少年才可在医师建议下使用。须避免流汗或过度曝晒造成发痒,可携带喷水瓶协助肌肤保湿。

免疫调节剂

相对于第一线治疗的抗组织胺药物、类固醇药膏,以及第二线治疗的口服类固醇、抗生素、紫外线光疗,免疫调节剂属于第二、三线药物,当前述治疗方式无法达到预期疗效时,针对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会採用免疫调节剂控制病情,使用初期皮肤可能有些许灼热感,但不会产生如类固醇药物的副作用。

保湿的重要性

异位性皮肤炎的患者,因皮肤屏障已有缺陷,除了水分不易留住,也容易受到过敏物质的刺激,加上发炎的皮肤,使水分流失更加严重。

因此,保湿就显得非常重要,适时帮助皮肤补水、锁水,也能加强皮肤的保护功能,避免致敏物质入侵。

一般常见的保湿剂主要分为三种:乳液、乳霜、油膏,以油膏的含油量最高,乳液最少。油是防止水分散失的最好成分,异位性皮肤炎的患者可选用含油量较高的保湿剂,对于皮肤的润泽度、保护力也最持久。

使用保湿剂的时机可在洗完澡后、睡觉前、出门前,并在容易发作的部位适时补充,运动前可敷上乳液避免皮肤的过度摩擦。

若同时使用不同质地的保湿剂,以质地清爽、稀薄的先使用,越稠的越后使用,依序为:液状、胶状、乳状、霜状。以常见的保养品为例则为:化妆水、精华液、乳液然后才是乳霜。

保湿剂应选用无香精、无酒精、低防腐剂,且经过皮肤科医师认可的产品,加强保湿工作,也能减少对类固醇药物的依赖。

诊断标準

异位性皮肤炎并无法针对单一病症或抽血检查就能直接诊断,必须依患者的各项病史及临床症状作综合判断。

目前最通用的诊断标準为 Hannifin 和 Rajka 制定的準则,必要特徵如下:

  • 皮肤搔痒
  • 慢性且反覆的湿疹发作,时长超过六个月
  • 典型皮疹症状,如湿疹或苔癣化皮肤
  • 个人或家族病史,如过敏性鼻炎、气喘、异位性皮肤炎等异位性体质

确诊标準须符合上述三个或以上的必要特徵。

患病族群与症状

婴儿期(两个月至两岁)

症状为红疹、搔痒、乾燥脱皮、水泡,常见部位在双颊、前额及头皮,以脸颊最为明显。

尿布包裹的区域因常与尿液接触较为潮湿,且不易搔抓,所以通常不受波及。随着婴儿成长,也可能延伸到手部、耳朵等部位。若有流脓现象可能为细菌感染,应再次就医治疗。

儿童期(两岁至十二岁)

此期皮肤发炎的面积通常较广,常见于脸部、颈部、手肘窝、膝后窝、手脚关节,也可能发生在大腿或臀部。

最明显的症状为皮肤乾裂、搔抓后破皮结痂、苔癣样皮肤,小朋友常因皮肤发痒而搔抓患部,容易让湿疹情况更加严重。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趋缓。

青年期、成人(十二岁以后)

少部分患者至成年期仍可能发病,有症状的部位与儿童期类似,甚至演变成全身性。

皮肤状况可能更乾燥、更厚、肤色更深,皮肤苔癣化也会更加明显。这个时期的患者容易因课业或工作压力而加重病情、影响日常表现。

文:林恆毅/图:Daco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71481.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