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高危人群,主要筛查方法(大肠癌诱因)

大肠癌7种常见症状!6大高危险群首重预防
卫福部公告2017

卫福部公告2017年国人十大死因,大肠癌再度蝉联前三名,许多医师及专家警告,罹癌年龄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

大肠癌的高危险群

大肠直肠癌(简称大肠癌)的病人中,约有20%与遗传、基因有关,其余80%则跟肥胖、生活型态不佳、低纤高脂的饮食、年龄增长等后天因素有关。

特别的是,家族性腺瘤 (FAP) 的病人主要是 APC 基因的突变,此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大肠息肉广泛增生,进而增加癌变的机率。此类病患产生息肉的平均年龄约16岁,若没有适时治疗,到40岁前罹患大肠癌的比率将近100%。

后天造成的危险因子:

  • 体重超重:BMI≧24
  • 缺乏运动:每週运动小于3次或每次运动小于30分钟
  • 不良饮食:爱吃红肉、加工食品、油炸烧烤类
  • 不良嗜好:有抽菸、喝酒的习惯
  • 工时过长:每週工作时间远远超过40个小时
  • 年龄增长:大肠癌好发于50岁以上的族群

注意!大肠癌常见的7大症状

1. 常出现腹痛或绞痛

造成腹部经常疼痛或绞痛的原因,可能是肠阻塞引起腹胀、多气、多屁所致,通常在排便或放屁后明显改善,但腹痛的情况仍会反覆出现。

2. 体重减轻

未刻意减肥却出现体重持续下降,或出现食慾不佳的状况。体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癌细胞扩散,吸收人体进食的养分。

3. 排便出血或带有黏液

痔疮出血和大肠癌血便有什么不同?这是许多人常出现的疑问。一般会以出血颜色做初步判断,若因痔疮出血较可能呈现鲜红色,原因是排便时粪便擦破痔疮表面造成出血。另外,肠胃道溃伤出血也可能呈现鲜红色。

而大肠癌的出血大多偏暗红色,主要是肠内出血停留的时间较长,经过氧化等作用才随粪便排出。

简单来说,排便出血即是不正常的现象,勿擅自推测原因,应立即就医详细检查。

4. 排便急迫感

因肿瘤常长在直肠或接近肛门口附近,让人体产生一种粪便已经到了直肠的错觉,会有一直想排便的感觉,甚至排便完会觉得解不乾净。

5. 排便习惯改变

排除感染、药物等原因后,若有持续便秘或腹泻的情形,都可能是大肠癌的明显警讯。若便祕与腹泻持续交替一段时间,应立即就医检查。

6. 粪便形状变细

排便的通道受到肿瘤的影响而变窄,导致已经成形的粪便受到压迫,而出现细条状的情况。

7. 贫血

表示肠内的肿瘤已有出血现象,血液正在一点一滴的流失却没有感觉,此时若缺乏补充铁质,就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大肠癌与息肉有关

大肠癌的症状与息肉的增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係,常见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腺瘤性息肉

腺瘤的外观因有微血管而呈现鲜红色,可分为绒毛型、管状型、混合型三大类。在腺瘤中,以管状型最常见;绒毛型最恶性也最容易出现癌化;混合型中绒毛腺瘤的比例越高,发生癌化的机会越大。及早发现并由医师评估切除,可降低癌变的机率。

增生性息肉

最常见的息肉类型,外观呈扁平状,通常只是微小的黏膜突起,大小不超过0.5公分,常发现长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增生性息肉是良性的,并不会演变为癌症,患者也几乎没有症状。

发炎性息肉

由于大肠发炎溃伤或细菌感染,导致大肠黏膜长出新组织,息肉的出现常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症等疾病有关。此类型息肉好发于大肠发炎位置,容易产生腹痛、腹泻等症状。治疗方式主要以药物改善肠道发炎情形,发炎性息肉虽不会演变成癌症,但因外观不易与腺瘤作区分,需进一步诊断才能确认。

补充:克隆氏症算是一种发炎性肠道疾病,症状包含腹痛、腹泻、发烧、体重减轻等,也容易发生肠阻塞,进而增加罹患肠癌的风险,有此疾病的族群应特别注意。

由息肉演变而成的肿瘤,是造成大肠癌的元兇,疾病的症状往往跟肿瘤的生长位置与情况有关。

热门点击:骨质疏鬆3种症状,补充 2 种营养素是关键

预防大肠癌可以怎么做?

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生息息相关,究竟要如何避免息肉的增生与病变,良好的生活型态将是首要课题。

首先,必须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取加工红肉、油炸烧烤类,一般民众可以遵照「蔬果彩虹579」原则,均衡摄取各色与足量的蔬果,儿童一天至少要吃5份、女性7份、男性9份。研究显示,饮食中含有足量的蔬果,可降低20%大肠癌发生率。

而长时间久坐是大多上班族的常态,所以运动习惯非常重要!可以每週至少运动三次、每次运动至少30分钟为基準,运动不但能增进肠道蠕动,更可减低大肠内膜接触粪便内之致癌物,维持肠道健康。

定期筛检很重要!

最后,别忘了的定期筛检的重要性,一般50岁以上民众应每年接受粪便潜血检查及五年一次钡剂灌肠摄影或大肠镜检查。若自身曾得过息肉、大肠腺瘤,或一等亲曾罹患结肠癌或息肉的危险群,检查年龄应提前到40岁,除每年粪便潜血检查外,约3-5年做一次钡剂灌肠摄影或大肠镜检查,才能保障自身的肠道健康。

大肠癌发生位置

近端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

约有百分之四十的大肠癌发生在近端结肠右侧,症状主要有疲倦、贫血、腹泻、腹部肿块等。

远端结肠(乙状结肠)

约有百分之六十的大肠癌发生在远端左侧,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大便变细、腹痛等等,上述这些症状可能是慢性或急性大肠阻塞所致。

直肠

发生在直肠位置的癌症称为直肠癌,症状包括排便急迫感(急欲排便却又解不乾净)、排便带血或黏液、排便不完全感等等。

大肠癌存活率高吗?

当患者确诊为大肠癌时,医生为了确定癌细胞的扩散情形、在体内的影响程度,会将癌症分期,除了帮助患者了解病情,也有助于癌症的后续治疗。

  • T:肿瘤侵犯肠壁的深度
  • N:淋巴结转移的数量
  • M:远端转移的程度

每种判断标準又因发生情况或严重度分为 T1-T4、N0-N2、M0-M2,后面的数字越大,代表越严重。

五年存活率 癌细胞侵犯深度 侵犯淋巴结 远端转移
第一期 90% 进入黏膜下层 (T1) 或通过黏膜下层生长至肌肉表层 (T2)。 无(N0) 无(M0)
第二期 70% 生长到结肠或直肠的最外层,或已侵犯到附近的组织(T3-T4)。 无(N0) 无(M0)
第三期 50% 侵犯肠壁的深度可能依病状而异(T1-T4)。 有(N1-N2) 无(M0)
第四期 0-40% 侵犯肠壁的深度可能依病状而异(T1-T4)。 有(N1-N2) 有(M1-M2)

注:五年存活率是指,经确诊五年后存活的机率。

大肠癌检查方式

粪便潜血反应

较为广泛的初步检测方式,分为化学法及免疫法两种。一般採用化学法的粪便潜血检查,主要检测过氧化酵素的活性,若患者有痔疮、其他良性的肠胃道出血,或食物中含有过氧化酵素活性(动物血、众多蔬菜),也会出现阳性反应。

另一种则是免疫法,只有人类的红血球才会呈阳性反应,结果较为準确,可降低假阳性反应的发生,提高大肠直肠癌的检出率。

肛门指诊

可检查出肛门以上七到十公分的直肠癌,百分之二十五的大肠直肠癌能透过肛门指诊发现。

乙状结肠镜检查

可检查肛门以上三十五至六十公分的大肠直肠癌,可检查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病例。

钡剂灌肠摄影

常用于评估大肠问题的检查,缺点是可能忽略多数的腺性息肉或半数的癌症病人,可探测出大于两公分的病变,较小的病变则可能漏掉。

大肠镜检查

为最佳的检查方式,可直接观察大肠黏膜的状况,若发现大肠息肉可直接切除或切片检查,及早发现病灶。此检查方式可能出现出血或肠穿孔的併发症,但发生机率较低,出血发生率为0.01%,肠穿孔发生率则为0.1-0.2%。

想远离大肠癌,拥有正确的预防观念是十分重要的,遵守以下的重要原则,才能肠保健康、活力满满。

文:林恆毅/图:Ganzy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7151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