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开刀两年后眼压又高怎么办(青光眼不好开刀用前列素能保几年)

青光眼需要手术开刀吗?3种常见治疗方式比较根据卫福部统计,台

根据卫福部统计,台湾罹患青光眼的人口已超过34万,尤其现代人用眼习惯、生活型态的改变,让高风险族群不断扩大。青光眼是全球致盲率第二高的眼部疾病,仅次于白内障。由于慢性青光眼早期多数没有症状,患者往往患病却不自知,而错过治疗时机。

青光眼有什么症状?

青光眼初期常常是没有症状的,由于好发高龄族群,许多长辈会认为是年纪大造成的视力衰退,往往到症状加剧才就医时,病情早已相当严重。

当青光眼出现症状,会有以下两种主要的表现方式:

  • 急性青光眼:眼压突然升高,出现视力模糊、眼睛疼痛、虹晕在光源四週,且可能伴随头痛、噁心、呕吐。
  • 慢性青光眼:眼压逐渐升高,视神经会慢慢受损,患者在初期常没有自觉症状,往往到后期才有明显的视力缺损或中央视力模糊。

青光眼的高危险群

以下族群因本身疾病、遗传等缘故,可能增加青光眼的发生率,应定期追蹤眼压及接受眼底检查。

  • 虹彩炎
  • 糖尿病
  • 年龄大于40岁
  • 心血管疾病
  • 曾有眼部外伤
  • 高度近视(超过600度)
  • 青光眼家族病史
  • 长期使用类固醇,特别是眼药水

由于许多青光眼是属于原发性的,也就是目前医学还未确定原因,因此若是属于高危险群,定期检查、追蹤是最好的预防方式。

热门点击:骨质疏鬆3种症状,补充 2 种营养素是关键

为什么会有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视神经萎缩引起的视野缺损,虽然眼压过高容易导致青光眼,但是眼压高并不是判断青光眼的唯一指标。不是眼压高一定会得青光眼,只是眼压高的人得到青光眼的风险较高。

正常人的眼压应介于10~20mmHg,如果长期眼压过高,会造成眼球视神经血液循环不良,经过一系列病程发展,就可能导致失明。

青光眼可能的发展途径:

眼压高→眼球视神经血液循环不良→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青光眼)→视神经完全萎缩导致失明(最严重情况)。

当然,上述发展途径是最不乐观的情况,能越早掌控病情,就有越大的机率延缓恶化。

为什么会有眼压?

眼球的角膜及水晶体是眼睛接受光线及成像的重要构造,必须保持透明的状态。

为了使角膜及水晶体维持透明,必要的条件就是不能有血管经过,所以角膜与水晶体的营养与代谢就必须仰赖「房水」的供输。

房水是由睫状体分泌,先经过眼球后房,再流经瞳孔抵达前房,接着由前房隅角的小樑网排出,最后流入静脉回到血液循环。

在眼球大小固定的情况下,前后充满房水的眼球就会形成一股由内向外的力量,这股力量就称作「眼压」。

一旦房水排出的速度小于製造的速度,眼球由内向外的力量便会增大,造成眼压升高。

青光眼有哪些类型?

青光眼可以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续发性青光眼,再依照隅角开放程度的不同,以隅角开放型及隅角闭锁型做区分。

大部分青光眼的原因不明,也就是所谓的「原发性」青光眼。

原发性隅角开放型

最常见的类型,起初通常没有症状,需靠医师以眼底镜检查视神经盘才能发现,若等到视力模糊或缺损时,病情通常已相当严重。

原发性隅角闭锁型

由隅角构造异常的原因,眼部房水的排出会因为隅角闭锁而受阻。

此类患者的眼压可能突然飙高,造成急性青光眼发作,伴随噁心、呕吐、眼睛肿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必须尽快就医降低眼压,否则可能因视神经受损而在短时间内失明。

续发性隅角开放型

此类青光眼有两种主要致病原因:长期使用类固醇(局部眼用较常见)、前房出血。

虽然移除致病原因虽可能使青光眼痊癒,不过也可能成为永久性的青光眼。

续发性隅角闭锁型

如眼球炎症、白内障等原因造成前房隅角闭锁,就可能使房水排出困难,造成眼压升高。

跟续发性隅角开放型相同的是,即便解决了白内障、发炎等原因,可能使青光眼痊癒,但也可能成为永久性的青光眼。

治疗方式

治疗青光眼的方式分为药物治疗、雷射治疗、手术治疗,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患者的眼压,以达到控制病情、阻止恶化。

药物治疗

包括点眼药水、口服药、静脉给药,目的为减少房水分泌或增加房水的排出,避免眼压上升。因个别患者的情况不同,适合的治疗药物还需由医师评估。

有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心律不整、气喘发作等等,如果用药后有身体不适的情况,应尽快回诊告知医师。对于视神经萎缩所引起的受损,属于不可逆的病变,视神经一旦萎缩便无法回复,也无法用药物治疗。按照医师的治疗方案用药,是最有效能降低失明机率的方式。

雷射治疗

针对隅角的情况不同,分为治疗隅角开放型的雷射小樑塑型术,以及隅角闭锁型的雷射虹膜穿孔术。

雷射治疗的作用是可以增加房水的排出,且治疗操作时间短、没有伤口,可在门诊执行不需要住院。雷射后必须搭配药物治疗控制眼压。

手术治疗

青光眼手术最常见的是小樑网切除术,因为药物研发及雷射技术的进步,目前青光眼患者需要接受手术的机会已较低。

如果药物与雷射治疗的控制效果皆不佳,才须以手术治疗作治疗。

青光眼并不是一定会造成失明,但前提是必须做良好的控制,才能防止青光眼的恶化、降低失明风险。如果是高风险族群,更应该定期追蹤眼压及接受眼底检查。

文:林恆毅/图:Daco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7152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