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国人十大死因第四名正是中风,一整年有11755人死于脑血管疾病,平均每45分钟便可带走1人的生命。
中风前兆
除了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还有一种特别的情况称为暂时性脑缺血发作,也称作「小中风」。
小中风是脑部暂时性的缺血而引起的中风症状,也常是脑中风的前兆,千万大意不得,例如:
- 半边脸部或单侧肢体无力、麻木
- 晕眩或呕吐
- 视力模糊
- 口齿不清
- 吞嚥困难
- 疲倦或嗜睡
有以上徵兆时,必须立即就医接受检查,避免引发严重脑中风。
啊!有人中风了我该怎么办
首先,切莫慌张!切莫慌张!切莫慌张!
第一步,迅速拨打119寻求紧急医疗救护,或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另外还有以下原则:
- 勿立即给予患者服用降血压药或食物
- 协助将麻痺的的那一侧朝上「侧卧」,以免呕吐呛到造成吸入性肺炎
- 解开患者紧身衣物,如皮带、领带,帮助畅通呼吸
- 记下患者的症状与发病时间,到院后主动告知医护人员,时间的计时对患者后续的诊治非常重要
指尖放血真的能救命吗?
以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放血的用意可能仅是刺激痛觉,藉此判断患者的意识情况,放血疗法目前尚无实证上的研究,并无法证实其治病功效。一旦出现中风症状,首先应该立即打119或是立刻送患者就医。
常见的症状?
- 剧烈头痛、头晕
- 脸部神经失调,出现眼歪嘴斜
- 情绪冷漠、记忆减退
- 视力模糊
- 沟通出现问题,难以表达或答非所问
- 肢体行动出现困难或抽搐
- 大小便失禁
热门点击:骨质疏鬆3种症状,补充 2 种营养素是关键
辨识中风
不论是脑中风或小中风都会出现下面几种症状及先兆:单侧手脚或脸部麻痺、说话不清等。当这些徵兆发生时,先别慌张,记住「FAST」口诀,确认三大重点:脸歪、手软、大舌头。
1.「F」指的是 FACE,脸歪,请患者微笑,观察是否一侧脸部低垂。
2.「A」指的是 ARM,手软,请患者平举双手,观察其中一手是否无力下垂。
3.「S」指的是 SPEECH,大舌头,请患者重複一句简单的话,观察是否模糊不清、断断续续。
4.「T」指的是 TIME,记下时间,若出现上述三种状况之一,需记下发作时间,立即拨打119送医,把握抢救的黄金三小时,才能降低中风带来的伤害。
中风的类型与成因?
一般说的中风通常是指「脑中风」(stroke)。它是一种紧急的病症,主要是大脑血管发生阻塞或管壁破裂出血,造成氧气无法正常的输送,使脑部功能出现障碍。
若无法及时接受治疗,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伤害。
主要有两大分类,分为「缺血性脑中风」与「出血性脑中风」,前者主因是血管发生阻塞,后者则因管壁破裂出血所致。
根据台湾脑中风学会的资料显示,缺血性中风约占整体的70-80%,出血性中风则占20-30%。
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主因是血管发生阻塞所造成,常见的阻塞原因又分为两种:
第一种称为血栓性中风,因为胆固醇或其他物质堆积在血管内壁上,血管内变得越来越狭窄,一般我们将这个堆积物称为「斑块」。附着在管壁上的斑块容易使血管壁变硬、变厚,称为「动脉粥状硬化」,管壁上的斑块亦可能发生破裂,破裂后的血液凝块形成「血栓」,它会佔据血管使得管径缩小,导致血流量变少而引发中风,主要发生在脑血管。血栓的形成还有其他原因,如心房颤动、周边血管阻塞、创伤等等。
第二种称为栓塞性中风,主要是身体血管循环系统的某一处,通常是心脏,当它掉下一个血块或杂质时,这个掉落的栓子会随着血液流动,最后可能流到脑部较小的血管,堵住了血管,使血液无法运输到脑组织,进而导致中风。
出血性中风
此类型的脑出血大多与高血压有关,因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的状态,脑内血管壁发生变质,最后导致破裂出血,破裂后的血液会形成血肿,进而压迫脑组织导致中风的发生。
出血性中风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蜘蛛膜下腔出血」,出血的位置常是脑的基底部或是血管分岔点,破裂的血液流入蜘蛛膜下方产生堆积,引发中风的症状。蜘蛛膜为脑膜的一部分,是较薄且脆弱的一层。
你也许会想问,什么是动脉瘤?动脉是人体负责运送氧气与养分的血管,若动脉的某个部分有不正常的增大或向外鼓起的情况,便可能患有动脉瘤。
蜘蛛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较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突发剧烈的头痛及颈部僵硬,也可能伴随噁心、呕吐、失去意识的情况。
这类型中风的死亡率较其他类型高,若有不适情况应紧急送医,陪同者也应主动告知医师患者的症状。
中风危险因子
高血压患者
长期的高压容易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导致血管变质而破裂,进而引发脑出血的情况。患者平时应做好血压的控制与追蹤,才能降低中风的发生率。
高血脂患者
血脂过高容易造成动脉粥状硬化,这类型的病人通常也有肥胖、高血压、冠心症的现象,进而增加中风机率。
糖尿病患者
此类型的患者常伴随着高血压、高血脂,控制血压可降低脑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血脂的部分主要为控制低密度胆固醇的数值,降胆固醇亦可避免动脉硬化,可降低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另外,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可以遇预防包括中风在内的心血管事件。
心律不整
有9%的脑中风与心律不整或其他心脏病有关,若有心脏相关疾病应积极治疗。
空气污染
美国哈佛大学附属 BIDMC 医学中心曾发表研究,以 1999-2008 年间波士顿地区 1700 多名中风患者为分析对象,发现中风的发病风险与空气中的悬浮微粒有关。
2016 国际中风研讨会另有美国学者发表研究,指出美国空气品质不佳的地区,其中风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尤其当 PM2.5 的浓度增加时,中风发生率也随之提高,可见空污对中风的确存在威胁。
近年来台湾空气紫爆、PM2.5 浓度超标的事件时有耳闻,提醒大家,一旦空气品质旗帜达红色,或 PM2.5 浓度过高时,民众应避免外出或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尤其是老人、儿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
肥胖
每5个中风患者就有一个有肥胖的问题,改善肥胖问题同时可以降低其它慢性病危险因子的威胁。
其它
过量饮酒、缺乏运动、重油的食物都会增加中风的发生率。另外,抽菸易使血管收缩引发血压上升,增加中风的发生率。
预防中风的五大重点
有超过90%的中风危险因子都是我们可以自己控制的。
定期健康检查
及早发现危险因子的存在,避免疾病无预警发生。年满四十岁的成人,每三年需检查一次;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应接受一次完整的健康检查。
慢性病的控制
慢性病容易衍生许多併发症,患者应定期追蹤血压、血糖、胆固醇,并遵守医师、药师的指示,药物是病情能稳定控制的重要因素,千万不可贸然停药或减量。
注意日常饮食
高热量、重油、重鹹可是影响健康的可怕因子,慢性病患者或有中风病史者,食物应选择较清淡的烹调方式,食用油可选用植物油以减少脂肪的摄取。高纤食物、蔬果,是帮助你维持健康的好朋友,它们不但能减少体内脂肪的吸收、也能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更可以预防中风。
吸菸
吸菸易使血管收缩引发血压上升,间接增加血管的受损机会。
饮酒过量
根据卫福部的资料显示,饮酒过量的定义是:
小于或等于65岁的男性,每週饮酒量超过14单位,每次喝酒超过4单位。
大于或等于65岁的男女性,每週饮酒量超过7单位,每次喝酒超过3单位。
以下为常见酒类的酒精单位表:
常喝的酒类 | 酒精单位数 |
罐装啤酒 (350cc) | 1 |
保利达/维士比 | 4.0 |
葡萄酒/红酒 | 4.2 |
米酒 | 11 |
高粱酒 (300cc) | 14.5 |
威士忌、白兰地 (600cc) | 20.5 |
若聚会时喝超过四瓶啤酒或一瓶红酒,就已超标!服用药物时更因避免喝酒,以免引起交互作用。
保持运动习惯
规律运动可以降低胆固醇、控制血压、改善血液循环、提升胰岛素的使用率、控制体重,等于是一次把很多中风的危险因子都降低了。若是原本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养成运动习惯,规律、适量地运动比久久一次激烈的运动来得有益。
中风患者返家后怎么照顾?
中风复健运动
复健对于中风患者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它能改善因中风而导致的肢体及语言障碍。初期需帮助卧床的患者翻身,以防褥疮等併发症,并协助患者活动肌肉与关节,避免萎缩或退化。
从床上翻身、坐卧、站立、行走,採循序渐进的方式,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材,切勿操之过急。中风会好吗?约有80% 中风患者经过复健后,可以恢复到自行走路,甚至完全康复。
语言障碍也是中风后常见的影响之一,身为家属可以怎么做?与患者交谈时以具体、简短的对话为主,速度尽量放慢,多鼓励患者说出想说的话,若表达不清也应给予鼓励,记得多些耐心,也避免出现较刺激的字眼。
药物治疗
中风出院后的病人,会以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为治疗方式,预防二次中风的发生。
抗血小板药物
常见药物如 aspirin (阿斯匹灵)、clopidogrel、ticlopidine、dipyridamole,可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与动脉硬化的形成。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时,有以下注意事项须特别留意:
- 发生黑便、血便或不正常出血时,应立即就医
- 须进行拔牙或其他手术时,应告知医师正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 避免饮酒,因酒精会增加肠胃出血的机率
- 遵照服药规则与用量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
- 忘记服药时应立即补服,若已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则于下次服药时间服用一次的药量即可
抗凝血药物
此类药物主要为 warfarin,如果是心因性血栓导致的中风,以此类药物的效果最佳;dabigatran 则用于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中风。
服药期间应遵守医师、药师指示的用法与用量,否则可能产生出血的副作用,若发生牙龈出血、血便、血尿、伤口流血不止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中风患者的治疗与后续照护是长期性的,积极复健的成效也十分显着,重要的是定期追蹤、遵守预防中风的五大原则,才能有效防止二次复发。
文:林恆毅/图:Daco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71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