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防治的三种慢性疾病(慢病的四大危险因素)

慢性病为十大死因之首!稳定控制病情的八大原则根据健保署统计,

根据健保署统计,截至2018年底,台湾慢性病患约有1020万人,有些慢性病和先天的遗传有关,有些和后天的生活习惯有关,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对慢性病友来说,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是每个人所期待的。

像是最典型的三高慢性病,要控制病情有赖规律地服药,但有些民众很排斥服药,觉得能少吃就少吃。

然而没有规律服药所带来的风险,远远大于服药的风险,比如说如果任凭血糖高高低低,很容易引发严重的糖尿病併发症,有时候甚至到要截肢的地步,不可不慎。

慢性病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对年轻人来说,熬夜、睡眠不足等不良的生活型态,加上油炸、甜食的饮食习惯,都是种下慢性病祸根。今年来许多慢性病已有年轻化的趋势,加上台湾人口老化的双重影响,台湾慢性病人口逐年攀升。根据2018年卫福部统计处的最新公告,国人十大死因以慢性病为最高佔比。而2018年卫福部统计的国人慢性病盛行率,显示平均每四人至少有一人有三高的徵兆,相较十年前有明显提高的迹象。

十大死因竟有九项跟慢性病有关

在2018最新公布的国人十大死因中,就有九项属于慢性病,依序分别是:癌症、心脏疾病、肺炎、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压性疾病、肾炎肾病症候群及肾病变、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台湾慢性病防治竟然不及格?

根据医学期刊《The Lancet》公布1990年至2015年全球医疗品质评比,台湾仅排名45名,远远落后邻近的日本(11名)及韩国(23名)。

探究其原因,其中有多项慢性病的评比都只达及格边缘,或是根本不及格,如慢性肾脏病50分,糖尿病58分、高血压性心脏病60分,显示台湾在慢性病控制上还有待加强。

何谓慢性病?

  • 是一种持续或长期的健康状况 or 疾病,症状延续3个月以上
  • 常是不可逆的病理变化,不会像感冒一样自行痊癒
  • 绝大多数属于非传染性疾病,但易引起併发症
  • 症状特徵複杂,没有明确的单一病因
  • 常见的有高血压、癌症、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等等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慢性病?

  • 有抽菸喝酒的习惯
  • 暴饮暴食,嗜好油炸、甜食
  • 过度肥胖、体重超标,想到运动就头痛的人
  • 生活压力大,作息不正常的人
  • 随年纪增长,身体机能下降的中老年人
  • 有相关家族遗传病史

常见的慢性病类型有哪些?

常见类型 常见慢性病
恶性肿瘤 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口腔癌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糖尿病、高血脂、甲状腺机能障碍
精神疾病 忧郁症、精神分裂症
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氏症、失智症
循环系统疾病 心脏病、高血压、中风、血栓症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
消化系统疾病 胃溃疡、 肝硬化、慢性肝炎、慢性胆道炎
泌尿系统疾病 慢性肾脏炎、肾脏感染
骨骼肌肉及结缔组织疾病 关节炎、多发性肌炎、骨质疏鬆症、红斑性狼疮
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 慢性荨麻疹、异位性皮肤炎、乾癣、全身性湿疹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慢性贫血、紫斑症、血友病
耳及乳突疾病 慢性中耳炎、内耳前庭病变、神经性耳鸣

热门点击:骨质疏鬆3种症状,补充 2 种营养素是关键

慢性病稳定控制的八大原则

培养运动习惯

肥胖是慢性病最大的温床!建议养成长期而有规律的运动习惯,採渐进式增加运动时间,有氧运动和肌力训练两者都不可偏废,藉此能促进心肺功能及肌肉的氧气供给,也能降低体脂、避免过重。

注重饮食摄取

除了基本的少油、少盐、少糖三大原则之外,均衡摄取六大类食物能让身体维持良好的生理机能,多食用高纤食物则可以避免便秘、降低肠癌的发生机率,亦能降低血胆固醇。

此外,肥胖者需当心热量的摄取,有高血压及心脏、肾脏衰竭的病患更要减少高钠调味料的添加。

杜绝不良生活习惯

抽菸、过量喝酒的行为是最直接损害身体健康的因子,更间接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下呼吸道感染、肺部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更有研究显示抽一根菸将减少至少七分钟的寿命。

生活作息规律

人体具有一定的修复、恢复机制,那就是「睡眠」。现代人熬夜的现象已成为一种常态,而慢性病又称为文明病,许多疾病皆因不良的生活模式而肇生。深夜是器官排毒、强化免疫系统的最佳时刻,不仅可以增强抵抗力、更能促进良好的新陈代谢.所以,规律的生活作息能使我们免于遭受疾病的侵扰。

定期健康检查

「许多慢性病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而生,而是经过长久的累积。」

定期针对高风险项目的进行检查、或者对一般身体状况的追蹤,都是帮助自己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另外,符合政府补助资格之民众,都可定期接受免费的大肠癌、口腔癌、乳癌及子宫颈癌检查,及早发现才能掌握黄金治疗期,为自己的健康做好把关。

拒绝偏方疗法

由于慢性病发展缓慢的特性,病患不容易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对正规治疗产生存疑,或是认为不用服药就能改善症状,而採用其他非正统的治疗方法,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使用偏方疗法不仅常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更可能因而提高死亡率。

记住,若有不适症状应该立即就医,除按时服药外,更应听从医生的嘱咐,并遵守药物控制的原则。

调解生活压力

「给忙碌的自己一个放鬆与思考的空间。」

面对慢性病,生理跟心理都必须做适当的调适,许多身体不适的反应都是因压力过大所造成,因此适时的纾压是必要的!在工作之余,可以培养兴趣保持对生活的热忱,并维持良好的人际互动与交流。也有相当多的研究显示,运动可以有效帮助人们提昇正面的情绪、同时能缓解忧郁症状。

另外,若是已得慢性病的患者或家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改变往往让人措手不及,此时,心理的建设与调适就显得非常重要,拥有正确的态度与观念,才能帮助自己或家人尽快走出低潮,与疾病和平共处。

<!----

慢性病患的心理教室

「走出内心低谷,活出亮眼人生。」
由于慢性病的病程漫长、进行缓慢,常常令患者感到灰心丧志,时而心头浮现:「为什么要找上我?」对于病患与家属来说,也无疑是一场长期抗战,但随着医学的进步,慢性病的症状也逐渐受到控制,我们唯有用正确的心态坦然面对,并在用药得当、处之得宜的情况下,才能把疾病带来的损害降至最低。
生死学大师 Elisabeth Kübler-Ross 着名的理论 Five Stages of Grief (悲伤的五个阶段),是指当我们面临疾病或重大变故时,可能出现的五种心理情绪反应,它们分别是:

Denial-否认

「我不是很健康吗,会不会是诊断有错误?」除了不相信患病的事实外,更可能因为不愿就医而採用其他非西医的疗法,往往导致病情加剧或延误就诊的最佳时机。

Anger-愤怒

「为什么这么多人偏偏选择我?」事情发生之后,当疾病变成无法否认的事实,患者容易产生怨天尤人的心态,除了对自己生气之外,更可能发洩到周遭的人事物身上。

Bargaining-交涉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愿意改正坏习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此阶段开始转为较理性的态度,期望透过努力换取改变现状的机会,达到内心的渴求或追求的嚮往。

Depression-沮丧

「失去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当患者体会失去的事实,或认为现状无法改变时,出现对未来失去希望、自暴自弃的现象,甚至排斥与外界接触,彷彿人生走到了谷底。这个阶段主要让患者沉澱自己,直到愿意自发性的与外界恢复连结。

Acceptance-接受

「无法改变的事实就接受他吧。」虽然从疾病中可能失去某些东西或改变原本的生活,当病情获得良好的控制时,患者能因此得到适当的调适,开始正视眼前的疾病,回到较为理性与平和的状态,心态也获得成长,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模式。

这五个阶段在每个人身上可能有不同的状况,有些人会持续沮丧而停滞不前,有些人可能採跳跃式前进,很快的建立自信恢复正常生活。要走出疾面带来的负面状态,除了正面思考外,也可以尝试以下的适应步骤。
STEP 1
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充分掌握疾病过程以减少不安定性。
STEP 2
积极接受诊断与治疗,定期服用药物,并以稳定控制疾病为目标。
STEP 3
与家人维持良好的互动与沟通,家人的鼓励与陪伴往往是最大助力。
STEP 4
主动求助专业医疗人员,对于未知的状况可以找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等寻求专业谘询 。
STEP 5
寻找正向的心灵寄託,能带给你力量、支持或慰藉,来源可能是个人信仰或任何能带给你启发的事物,有坚定的信念对疾病的治疗会更有信心。
STEP 6
激励自己与价值认同,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别忘了时常给自己鼓励,并确信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坦然面对与接纳自己失去的部份,当心理达到平衡时,在生理上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加分效果,学习与慢性病相处,相信一定可以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健康生活模式。
除了心理层面之外,必须配合医生开立的慢性病连续处方笺做药物控制。---->

正确用药观念

用药的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配合医生的指示用药,除了能确保药效,更能达到稳定控制疾病的目的,「减少服药」、「减半剂量」的想法都是常见的错误观念。

病情的稳定是因为药品长期作用所累积的,若擅自停药或改变药量,也许短期病情波动不大,但长期可能造成未预期的复发或伤害。<!---
--->

认识慢性病连续处方笺

所谓「慢性病连续处方笺」,是指病情稳定的病人,若只为拿药而必须每月回诊,不但耗时也不经济,所以可视疾病的稳定情况,由医师开立慢性病连续处方笺。

依据健保署的规定,目前可领取慢性病连续处方笺的疾病有100种,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疾病的病人,须长期使用药物控制病情,并定期至医院回诊。

此处方笺最长有效期间是90天,一般是分3次领药,每次可拿28-30天份的药。第一次是就诊后在医院药局领药,第二次及第三次可至健保特约药局领药,也可以回医院领药。病患仍需每三个月回诊一次,由医师评估病情,调整药物,再决定是否续用「慢性病连续处方笺」。

慢性病的治疗是一段漫长的过程,接受疾病、遵从医嘱、确实服药、定期追蹤,才是控制疾病的根本之道,别忘了抱持正面的态度、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把慢性病的影响降到最低。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好好陪伴家人、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文:林恆毅/图:Daco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7154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