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也是短暂的,不可逆的,时间性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属性,时间也是生命发展的基本条件,生命必须在时间中生长,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浪费时间就是蹉跎生命。鲁迅曾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把假期还给学生,就是把孩子从无休止的教育内卷中解放出来,就是把时间还给成长,就是把健康快乐还给每一个孩子,赋予他们生命幸福与完整的可能。这样的可能性可以在这些美好的事物中得以实现:旅行、阅读、闲暇、陪伴……一句话,真正的假期,不是延伸的课本学习,而是拓展的生命成长。
旅行,让身体去体验一个真实的世界
在孩子们当下的学习中,“知识、生活和生命”常常是割裂的,孩子们所获得的知识大部分都是抽象的、间接的,文本化的,在所谓的教育技术的进步下,他们的认知离真实的世界越来越远。教育学者卢志文曾说,“真正的多媒体不是投影仪,也不是图片影像,而是真正的一片叶子,我们可以去看、去摸,去闻,也可以放到嘴里尝一尝,这才是真正的多媒体学习”。因此,让孩子走出课本,走进现实,走进自然,拥抱世界,才能让孩子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深刻共鸣”。通过旅行,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体验多元文化,增长生活技能……这些在当前的课本学习中难以满足,却对孩子的健康身心、学习兴趣、终身成长起着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
在旅行中,孩子们日复一日的常态学习生活在新的环境中得到舒展,既是对“紧张学业压力”的放松,也是对“久在樊笼里”的释放,让孩子们遇见一个更加放松、自在、灵感的自己,一个更加完整和真实的自己,一个更加渴望和欣赏的自己。在旅行中,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来重新审视和觉察自己,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发展机会,正如马克·吐温所说,“旅行是消除无知和仇恨的最好方法,旅行是固执、偏见和狭隘的最大杀手”。旅行有着“重塑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的潜在价值,也越来越成为当代人审视现实生活、寻求本真自我、增进自我认同、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阅读,让精神在经典对话中良好发育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如果说旅行是身体在路上,是为了看自然的风景,那么读书就是灵魂在路上,是为了看精神的风景,两者缺一不可。著名学者周国平曾说,“人是不能忍受无意义的一种动物,人一定要去寻找意义,而去寻找意义的过程就是有意义的,个人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精神生活,有了精神生活,他的人生就有意义了”。当前,很多青年学生感受到人生无意义,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没有时间过一种精神生活,更加令人担忧的是,部分青少年受社会不良思想、文化的侵染,精神世界存在着扭曲和堕落的危机!“人的内心不种鲜花,就会长满杂草”,充盈、丰富和净化孩子们的精神生活,是帮助孩子寻找人生意义,践行高尚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成为当前孩子生命成长的当务之急。
和身体发育一样,精神成长也需要“食物”,那就是好书,那些伟大的著作。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他认为精神发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因为人类最伟大的智慧、最伟大的思想没有办法从父母那里拷贝和遗传,而是深藏在那些最伟大的经典书籍之中。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而这样的经典好书更多地需要我们“深阅读”“非功利阅读”,是需要时间的,假期有着相对完整充裕的时间,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通过阅读净化心灵、重塑品格、提升自我,同时也是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的好时机。
闲暇,让孩子在自主中实现个性发展
当我们把假期真正成为假期,也就是把闲暇赋予了孩子。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支配的时间。在马克思看来,这样的自由时间正是个体全面发展的条件,是人类通往“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马克思指出,“把必要劳动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自由时间,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在假期相对集中的闲暇时间里,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热爱并感兴趣的活动,这样的全然体验是轻松的、自在的,惬意的,专注的,也是一个舒缓压力、松弛身心、发展兴趣、陶冶情操、激发灵感、自我教育的过程,对促进孩子的道德、审美、智慧、创新和个性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个人怎样度过他的闲暇时间,决定了他的格局,他的高度,他的层次,爱因斯坦曾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如何科学、合理、健康地处理闲暇,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培养和提升闲暇自主意识,对孩子的终身成长至关重要。美国学者纳什把闲暇活动分为六个层次:①违法不道德活动;②零价值活动;③单纯寻求轻松、刺激、娱乐的活动;④情感投入的活动;⑤积极参与的活动;⑥创造性的活动,可见不同的闲暇活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积极闲暇的空间,营造清朗健康的成长环境,引导和帮助孩子在闲暇中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让孩子在闲暇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陪伴,让孩子在情感联结中幸福成长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是生命的基本需求,而亲情是孩子情感满足的源头。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指出,孩子对养育人的依恋是情感最初的起点,当这种一对一的情感得到满足,他就对外界建立了信任,并在这基础上进而扩展到亲情、友情、爱情。她特别强调家庭“养育”这个概念,认为养育是建立孩子美好情感的过程,是塑造美好人性的过程。据一份2018年针对6个城市共2324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家庭“冲突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最高,依恋型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得分最低”,专家认为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可以让青少年感觉自己是被接纳的,是网络成瘾的保护性因素。该调查还发现,即使青少年认为自己的观点不被接受,但只要还可以获得父母关心,“青少年也会为了不让父母伤心而不会沉迷于网络”。专家指出,在对抗网络成瘾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非常重要,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关怀。
平日里很多父母工作繁忙,而孩子学业负担较多,亲子沟通较少,亲子关系得不到良好的维护,假期的到来是亲情补缺和维系的大好时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因为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爱和归属感。与其竭尽全力为孩子创造丰裕的物质条件,还不如多抽出时间给孩子一些陪伴,多一些关爱。在上文提及的成长路径中,如果有父母的陪伴和参与,那将是家庭最美的幸福时光。和孩子去一次郊游或旅行,一起享受自然山水的魅力,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能开拓孩子的眼界和心胸;如果不出门,那么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共读,这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互相邀请参加彼此的闲暇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跑步、游泳、打球、烘焙、会友、唱歌、看电影、做志愿者……假期不仅仅是功课,假期也不仅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美好生活的重要时光。
原文刊登于2021年8月18日《人民政协报》第11版教育在线
作者:卢锋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