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琴童家庭,都会遇到以下几个状况:
孩子学琴前明明很有兴趣,可刚学了几个月就想放弃了;
平日练琴都是靠强制手段,内驱力不足;
各种技巧都掌握得很好,但是弹出来的乐曲缺少乐感;
针对这些常见情况,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盛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问题出现在了学琴的顺序上面,有很多人学习音乐的顺序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地方。
在讲解正确的学琴顺序之前,盛原教授首先阐述了学习音乐与学习语言之间的关系,盛原教授认为,二者有十分相似的地方。我们学习语言的过程,首先是听,然后开始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慢慢地连成句子,之后是拥有读的能力,最后才是写作的能力。
但是我们学习音乐的一开始,就是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入手的。比如说,最开始先讲解手型,然后就开始学习五线谱,以及音名、唱名,还有节奏问题等等。但是对于小朋友来说,这其中出现了太多听不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学琴初期难以理解的,只能依靠死记硬背。盛原教授认为,这样的学琴顺序是比较普遍的,但也是形成学琴中后期产生一些问题的根源所在。
对此,盛原教授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先学会听,培养乐感
其实学音乐跟学语言一样,如果想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首先就是要听,需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孩子的生活当中充满了音乐,古典乐或者其他任何类型的音乐都是可以的。
这主要是为了要培养孩子对于音乐的认知和感受,提升孩子的乐感,盛原教授认为,这个培养乐感的过程跟培养语感的过程其实是一样的。
盛原教授还说,音乐跟语言一样,听都是一辈子的事情;
表达感受,开始尝试弹奏
学习语言的第二个步骤是说,放在音乐中,就是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在建立了一定的音乐感受力后,孩子就可以尝试弹或者是唱了。一开始可以随便让孩子玩一玩,在这里盛原教授强调了一点,不要上来就纠正孩子的手型问题或者发音问题,以及让孩子马上读谱。先不要把学音乐的门槛抬高,否则孩子有可能被拒之门外!
跟说话一样,就算说错其实也是学习和成长的一个过程,慢慢地等到孩子长大了就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因此,在孩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是可以留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的,就算想要学曲子,一开始也先不要看谱子,而是靠着模仿,让孩子接触音乐。
盛原教授认为,孩子的“听、说”能力跟“读、写”能力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一开始的时候读、写对于孩子来说的确会有些难度,因此不要让读写的速度,也就是音乐中的读谱,限制了孩子听和弹的能力;
先学演奏,再学乐理
盛原教授还提到,孩子刚开始学琴的时候可能是四五岁,学习乐理可以是在五六岁的时候,也就是普遍是在弹奏之后开始学习乐理,不需要太着急地让孩子接触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
在一开始,老师和家长们可以通过让孩子模仿的方法,也就是老师弹一句,孩子学一句,来培养孩子的乐感;
可以用简单的乐理书籍教孩子读谱,也可以在琴上弹一弹作为练习,慢慢地孩子的读谱能力就能跟孩子的演奏能力接轨,这时候孩子不仅拥有了演奏能力和读谱能力,乐感也能得到提升,孩子学习音乐的乐趣也不会减少。
正如盛原教授所说的那样, 这个时候,孩子就不仅仅是一个拥有知识和文化的音乐人,更是一位拥有乐感、懂得欣赏音乐的音乐人了。
学琴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学琴初期的沉淀是在为厚积薄发做准备。如果您也认可盛原教授的话,就请为他把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吧!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一说还有哪些常见的学琴错误顺序吧!
本文由音教艺术网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请多多转发,我们将持续输出更多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哦!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7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