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准确地理解孩子?《从出生到独立》提到了1个方法

文/婷妈

文/婷妈

最近,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如何更准确地理解孩子?《从出生到独立》提到了1个方法

孩子上六年级了,听说中考要筛选掉近一半的人。我希望孩子考上高中,所以难免变得焦虑起来。我要求她放学回来先做作业,做完作业之后如果有时间,她可以自由支配,出去玩也好,在家看书也罢,甚至她想看手机也是可以的。

但是,她每天都要在外面玩一圈后才回来。有一天,都快8点了,外面下起了雨,而她没有带雨伞,我却不知道她在哪里。出去找了一圈又一圈没有找到,当时真的很崩溃。

孩子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不听话?是故意跟父母作对吗?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何更准确地理解孩子?《从出生到独立》提到了1个方法

最近正好收到一本新书——《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以下简称《从出生到独立》),也许里面能找到答案。

《从出生到独立》这本书中引用了一个概念——“家庭发展周期”。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社会学家伊芙琳.杜瓦尔和鲁本.希尔提出来的,他们将家庭发展划分为清晰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任务;后来,家庭治疗师贝蒂.卡特和麦妮卡.麦卡德里克深化了这一框架,加入了代际视角,使“家庭发展周期”概念更加完善。

如何更准确地理解孩子?《从出生到独立》提到了1个方法

这一概念,不仅让我们知道家庭在不同的特定阶段拥有普遍的规律,更提醒我们,在家庭发展周期发生转换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问题。

而婷婷,现在六年级,可以说是青春前期,也就是说她即将进入青春期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孩子曾经无比乖巧,现在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大人说话也不听,沟通时讲不到两句就开吵,有种“鸡同鸭讲”的感觉。

《从出生到独立》在这里提到了两个词:“表层情绪”和“深层情绪”,我们在沟通中所展现出来的表面的感受,就是“表层情绪”;而潜伏在表层情绪背后的真实感受,则是“深层情绪”。

如何更准确地理解孩子?《从出生到独立》提到了1个方法

当我们和别人发生分歧时,我们本能地会表现出表层情绪,而真实感受却会隐藏起来。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心口不一。就如同我们明明爱着孩子,但是,有时候却会用语言伤害他们。而孩子明明是渴望我们的理解,却表现出来针锋相对。

有一次,在我愤怒到极点,拿起身边一个物件打了婷婷后,其实我的内心也是极度懊悔,我知道我不该动手,我原本可以和婷婷好好说的。

而事后,婷婷也跟我说,原来她想跟我解释清楚的,但是看我那么愤怒,她就有些害怕,所以就什么也不想说了。而她越是什么也不说,我越是生气,就忍不住要骂她,甚至动手打了她。

如何更准确地理解孩子?《从出生到独立》提到了1个方法

如何更准确地理解孩子呢?

《从出生到独立》提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倾听、回应、询问、澄清和满足期待”的沟通方式。

1、 耐心倾听

要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感到父母愿意理解他们。这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倾听。

倾听和一般的听不一样,不仅要求我们要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而且在听的时候要保持专注,起码要放下手边的事情。现在市面上无论哪种育儿方式,都提到倾听,由此可见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给予孩子回应,这个包括语言回应和非语言回应,比如微笑、点头,这是非语言回应;还可以来一句“哦,原来是这样!”、“嗯,是的!”等类似的话,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在认真地听,在试着理解他们。

如何更准确地理解孩子?《从出生到独立》提到了1个方法

2、 澄清和回应期待

倾听代表你愿意理解孩子,但是仅仅倾听还不够。我们还要试着帮助孩子整理他们的表层情绪和深层情绪,并且澄清隐藏的期待。

要做到这一步其实是很难的,因为有时候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猜到孩子的心思。但是这一步又是特别重要的。

那怎么做呢?我们可以试着用关切的态度、用询问的方式来问孩子,我们可以说:“你好像很生气,你愿意和我说说为什么吗?”

最后,我们还可以说一句:“你希望我怎么做来帮助你呢?”这就在语言上鼓励孩子直接表达自己的期待。

如何更准确地理解孩子?《从出生到独立》提到了1个方法

当然,这个方法可能需要我们反复练习,才能逐渐熟练掌握。

也许,当下次婷婷再让我生气的时候,我应该好好听听她的想法,以及她希望我怎么做。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7829.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