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外面旅行时,我们都需要一个健康代码。在此之前,有人建议卫生法典全国通用,杜绝一刀切。什么情况?健康码变黄后多久能变绿?
代表建议健康码全国通用杜绝一刀切
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续两年多,疫情防控也进入常态化阶段。但“一刀切”、“层层加码”的现象依然普遍。近期多地疫情反弹,有网友通过社交平台反映,出国旅游遭遇层层加码。
此前,国家卫健委、交通部、发改委等部门也多次强调此类问题。为什么有些地方在实践中还是不一样?春节期间,有一些地方说“恶意返乡”,一度引起舆论热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防止政策执行“一刀切”、层层加码,继续为基层减负。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也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外防投入,内防反弹,科学准确地制止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全国两会期间,如何精准防控防疫,杜绝“一刀切”,避免政策“层层加码”,众多代表委员纷纷发声。
如何打破“层层加码”
在全国人大代表、广医八院传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伟平看来,过去“一刀切”、“层层加码”的情况屡见不鲜,与疫情官员的问责密切相关。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精准防控也要有精准的问责机制。
蔡伟平说,疫情意味着官员可能被追究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会一刀切,加码,避免疫情扩散。“如果真的是防控不力、不作为,当然需要追究责任,但如果按照要求做得够了,仍然有案例,这种情况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宽容,可以防止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乱收费”。
另一方面,要实现疫情常态化下的精准防控,还应该有精准问责的机制。“疫情防控不力,不作为要问责,层层问责。”蔡伟平说,国务院有关部门多次强调,不能一刀切地强制返乡过年,但很多基层政府仍然层层加码,这也说明政令畅通、真正下达到基层、得到落实并不容易,必须加强基层政府依法行政。
蔡伟平还表示,要纠正超标、一刀切的情况,应该在国家层面制定科学、准确、统一的防疫标准。“比如疫情发生后如何准确划分风险防控区域,应该隔离哪些人,什么条件下隔离多少天,全国都有统一的标准,各地都要按照这个标准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也认为,应加大优化精准防控方案的力度,更加准确地划定封闭控制区、控制区和预防区的范围,严格执行隔离时间,尽量减少对其他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常态化防控要科学做好,社会经济生活要有序进行,社会才能逐步回归正常。”蔡伟平认为,目前,中国的疫情已经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但很多地方仍然使用了预防
部分地区“一刀切”、“层层加码”的背后,是目前卫生编码、核酸检测证书等关键信息不统一、不互通,各地疫情防控标准执行不统一。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卫生编码几乎等同于“防疫身份证”。但由于各地卫生编码不统一互认,甚至省内省市卫生编码都不一样,在机场、火车站、景区售票处等地,你会看到一些人拿着手机扫码、摘口罩、刷脸、填信息、等待系统验证。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蔡伟平提交了一份关于卫生编码全国统一管理的提案。他认为,卫生编码的不统一不仅带来很多不便,也造成防疫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全国政协委员王宇也认为,异地非通用的卫生编码不仅限制了人员往来,也不利于经济正常有序运行。个人疫情健康信息无法在异地及时掌握,也不利于迅速阻断疫情。
目前各地自建卫生编码存在三个问题。据蔡伟平分析,一是很多地方出现了卫生代码数据库崩溃的事件;二是各地卫生编码的“换码”管理不尽相同,甚至同一个人两地的卫生编码同时出现不同颜色;三是全国各地负责卫生编码的单位分属不同系统,造成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
他说,传染病防控需要跨行政区域、跨部门的统一协调。目前各地自建卫生代码很难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建设一个全国管理的卫生代码。
事实上,为推动地方卫生代码互认,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防疫卫生信息代码”和个人卫生信息代码的相关标准,但并未实现全国“一码”。为此,蔡伟平提出将卫生编码纳入全国统一管理,取消各地卫生编码。国家层面统一部署、规范管理。全国统一使用同一个卫生编码,集中采集各地疫情防控信息,打通数据孤岛。
“现在,全国范围内卫生法规的使用更多的是一种管理角色。如果是以全国统一卫生法典的形式,同样的标准,不管去哪里都是一样的待遇。”在蔡伟平看来,将健康码纳入全国统一管理,不仅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也有助于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它防止了旅行代码在当地的不规范使用。
如何做到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本土病例,迎来一波境外输入病例和
本土病例叠加的严峻考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3月7日在其个人微博发文解析,其中也谈到了一刀切的问题。
他说,抗击疫情到了新的阶段,既要避免一刀切,也不能发生“规模性的疫情反弹”失控,期间衡量的主要标准是抗疫的成本效益,如何既达到抗疫的工作目标,又不要盲目一刀切,以牺牲正常生活为代价达到所谓的清零目的。
疫情防控除了医学科学之外,还有管理科学,如果把“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作为工作的标准与尺度,那么后续的“动态”内涵就可以发挥得更为精准,下阶段的工作应该是力求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力争在常态化防控和疫情处置的各个环节采取最优的防控措施,做到以最小的防控成本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诺敏则建议,要建立科学决策指挥体系,充分尊重专业性,由公共卫生专家、公共政策专家、科学家等专业人士研究制订有效应急预案、协助主管部门建立防控政策。
诺敏表示,要根据全球疫情走势、病毒变异情况、疫苗接种覆盖率、防控手段完善性、对病毒认识的深化等因素,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精准划定管控范围,尽早、尽细、尽实采取措施。还应加强疾控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训练有素且持续强化的高质量疾控队伍,建立完善快速反应机制。
诺敏还提到,要强疫情监测预警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提升流调、救治和管理能力。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确定密接者和确诊病例,并精准划分防控区、封控区和管控区,指导分类施策,提高人员排查效率;实行采样、检测全过程监管、检测数据科学研判和分级分类管理,提高检测数据时效性和准确性;利用大数据开展检测机构检测能力和检测质量评估,为全盘统筹和科学调度医疗资源提供支撑。
健康码变黄后多久能变绿
7天。 若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且完成隔离医学观察或健康监测规定期限后,没有异常的话,健康码的颜色会恢复绿色。
健康码是彩虹码是什么意思
大部分地区的健康码分为绿码,黄码和红码三种,不过有些地区还有紫码和橙码。绿码可以自由通行,黄码必须隔离7天,体温正常方可变为绿码。红码是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病例、无症状感染者。
健康码的原理
健康码最主要的是基于手机号码的手机定位,基于身份证号码下的消费记录、乘车及飞机记录,及填报行程信息或者扫描场景位置登记等,结合疫情进行大数据分析后的结果展示。各种健康码基本都是对接的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它不受地域限制,不收集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只要对接输入手机号码,就能基于通信网络数据获取过往14天内的出行信息。原理就是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能够有效定位用户的手机位置,从而寻找到机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