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盲盒生意的一些见解和思考

 来源微信公众号:柴总商业笔记


其实一说起来潮玩大家可能会想起来盲盒,但盲盒只是潮玩中的一部分,而泡泡玛特又是盲盒中的王者。所有成功,都是精心策划后的结果。

你看见的是泡泡玛特一夜爆火,但你没看见的是在它成名之前,长达8年的细心耕耘。与其说它卖的是玩偶,不如说卖的是“套路”。从连续亏损到年入16亿,泡泡玛特的盈利秘密就藏在“盲盒”里。 所谓盲盒,物如其名,就是买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只有买完拆开之后才能“一睹芳容”的盒子。

这个盒子有多受欢迎? 根据拼多多数据显示,今年儿童节最热销的十大商品,盲盒排在第二名。在黎叔笔谈里看到他对泡泡玛特的创始人王宁的一个分享:有一种说法-创业就是刚开始想做A,做着做着做成了B,然后突然有一天你可能在C上成功了,也许有一天你还会在D上变得伟大。泡泡玛特现在是做到了C这个阶段。闲鱼今年年中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 30 万盲盒玩家通过闲鱼进行交易,交易额达千万级。盲盒月发布量增长 320%,还有用户通过转让盲盒年赚 10 万,最受追捧的一款价格从 60 元炒到 2,350 元,上涨 39 倍。是什么让这个小小的盒子还有手办有这么大的魅力?首先是IP。也就是商家所说的,“我们的潮玩都是由设计师倾心打造的”,全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与一般玩具相比,盲盒的逼格就先提上去了。

其次,盲盒最关键的商业模式在于“盲”。《阿甘正传》中有句名言,“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盲盒也一样,没买下并拆开它之前,你永远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款式。 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以及确定之后带来的惊喜或者失望,以及随之而来的不甘心,就像赌博和游戏一样,往往让人欲罢不能。 更厉害的一点是,盲盒还戳中了人们的“收藏癖”。 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集卡游戏,为了凑齐108个水浒人物卡,小朋友们天天光顾校门口的小卖部,不知道吃掉了多少袋小浣熊干脆面。 后来的集邮票、游戏抽SSR卡,以及如今的盲盒,都是同样的原理。通常来说,一套盲盒有12款常规造型。为了集齐心仪的款式,消费者就会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的购买。 这就解决了无数行业最头痛的“复购率”问题。 盲盒更绝的一点是,它还推出了神秘的彩蛋造型。 也就是在12个常规款之外,还有一个所谓的“隐藏款”,买中概率为1/144。 有人为了买到隐藏款,直接成为了“端箱”玩家——一口气买走一整箱盲盒(12*12=144个)。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隐藏款越难买,它在二手市场上的溢价也就越高。根据媒体报道,一款原价69元的盲盒,在闲鱼可以买出2000元-3000元的高价。这就给盲盒带来了炒作空间,同时,这也是盲盒能引发外界关注的重要原因。盲盒的火热,还催生了「买娃」黄牛。这批人加速了隐藏款娃娃的供求不平衡,也让娃娃的价格水涨船高。 通常黄牛会「端盒」,回去拆开称每个娃娃的重量,然后去柜台把热门款都抽走,进行售卖。有的黄牛则是每天在店里蹲点,在「换娃群」里自曝和店员有私下联系,店员会将还没上的货先给黄牛挑,等挑完再将剩下的货上柜台。遇到有黄牛的店,鱼板直接就走了,因为台面上剩下的基本都不会是特别好看的娃娃。 盲盒玩家们的主要交易地是在闲鱼、微博、微信群和葩趣 APP。随着娃娃的不断「倒手」,其价格一路走高。我的那个朋友就是专门根据这个群体对盲盒的特征和喜爱,有针对的收集客户流量,靠着人们的这些信息差还有收集癖,低进高出加上囤爆款,慢慢的把自己的坑填平并已经月入数万。在闲鱼上交易最热门的十大盲盒产品中,泡泡玛特出品的 Molly 排名第一。过去一年,原价 59 元到 79 元不等的 Molly 娃娃,在闲鱼上的交易超过 23 万单,均价 270 元,价格最高的一款涨价 39 倍。在盲盒爱好者的重度聚集地上海,去年一位 30 岁的闲鱼用户,通过转让盲盒赚了 10 万元。也正因为这一点,我将他硬加入网赚项目的行列。所有的冲动消费都是为自己的情怀买单,就跟所谓的炒股其实是反人性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如果你跟普通散户的想法一样,那永远都是被别人当作韭菜一样收割。盲盒同样也是,你热衷于情怀买单,那我就可以套利变现了。从营销策划的角度来说,盲盒这种产品设计和传播方式很容易让人上瘾。盲盒有「成套」的特殊性,玩家为了凑齐一个系列或是收集一些隐藏款,会不断去购买,增加消费次数。这就和支付宝「集五福」一样,集齐四个常出现的福字以后,大家会想方设法把剩下那个极少出现的福字也集齐。

不过如果说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那它会不会因为限量的稀缺性而继续升值呢?

拭目以待吧。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225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