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糊的印象主义到清晰的现实主义,只有一款Keloptic眼镜。
小米体重秤:“100克,可以感受到一杯水的精度”,也就是用精准的数据让人感受到产品的超级价值。
对于减肥健身的人来说,每天都要称重几次,上厕所前后都要称重。当一个秤可以精确到100g的时候,会激动吗?
二、形象化类比
人天生缺乏安全感,对陌生的事物有抵触心理,更不要说会产生什么样的画面感。我们每个人都习惯用固有的认知结构去理解新事物。
对于一个完全没有背景知识的人来说,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和反复的解释会让他彻底迷失。
一个很有用的招数,就是用对方已知的知识去解释或关联新的事物,这样理解起来会容易很多。即利用众所周知的元素进行视觉类比。
写文案的时候,不妨想想你要描述的东西和用户熟悉的东西有什么相似之处,如何建立联系,绝对好用。苹果当时推出ipod的时候,乔布斯在发布会上直接说“把1000首歌装进你的口袋”。
在当时,虽然ipod是一个大家都不知道的不知名产品,但我不得不说,大家利用过去的经验,马上就能理解这个文案,并能产生画面使用感。
索尼还有一个创意广告,类似于乔布斯的做法,把u盘的存储功能和过去的光盘连接起来:一个小小的u盘抵得上一堆光盘,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Kahneman和Toviski曾提出“可用性偏差”,即由于记忆或知识的限制,我们在做出判断时总是使用我们熟悉的或容易想象的信息。
所以建议文案可以刻意练习这种视觉类比的方法,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种方法可以让用户在短时间内了解各种未知的事物、未知的产品、未知的概念或未知的功能,并产生具体的图片,功能强大。
比如当年peter soh为奥迪做的广告:
前后:奥迪四驱的“四腿男”文章也有这个广告创意,也挺有意思的:
说到视觉类比,不得不提杜蕾斯: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