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起源于那个时期,甲骨文产生的年代

甲骨文的起源(甲骨文发现于什么年代)一般认为,晚清官员、金石

一般认为,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中发现了甲骨文。安阳市西北的小屯村,是殷墟的遗址,是商代晚期的都城。考古发掘和其他方式已经出土了10多万块甲骨。

甲骨文的起源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被认为是第一个承认甲骨文是商代文字并给出依据的人。王殉难后,王家为了还债,把大部分甲骨转让给他的好友刘鹗。

1903年,刘鹗从他的藏书中选取了1058块甲骨,并以石版画的形式出版了第一本描述甲骨文的中文书籍《铁云藏龟》,使甲骨文第一次从私人收藏变成了学者研究的公共资料。胡适称赞这本书是研究甲骨文的“先驱”。

《铁云藏龟》年,刘鹗首次提出甲骨文是“殷人文字”的结论。他认为“钟鼎中的象形字都视为商器”,甲骨中有许多象形字,其中的“祖异、祖信、木庚”等字是“以天干之名,实为阴之证”。甲骨文时代的发现,使甲骨文成为当时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体系,这一地位一直保持至今。

罗振宇第一次看到甲骨文是在刘鹗家里。震惊之余,他深切感受到历史赋予的重任:今日山河好,三千年后天机将现,适合我一生,故求远传而居者,自当负责。

当时古董商为了垄断甲骨文,谎称甲骨文出土于河南汤阴、卫辉等地。经过多方打听,罗振宇终于在1908年从古董商口中得知,这块甲骨其实是安阳小屯制作的。1915年春,他去了安阳,成为第一个访问小屯村的中国学者。郭沫若对罗振宇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这种热情和见识,在考古学界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安阳之行后,罗振宇确定小屯村就是《史记项羽本纪》所说的“环水之南殷墟”的“殷墟”,这直接导致了后来殷墟的发掘。

除了研究之外,罗振宇还收集甲骨文的文字,用毛笔写对联,成为将甲骨文引入现代书法领域的第一人。

甲骨文发现于什么年代

甲骨文又称龟甲兽骨卜辞,是中国和东亚地区已知最早的系统文字,商代晚期王室用于占卜和记录。商代文字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式,连接着原始的雕刻符号和西周文字。成熟的现代文或楷书是由商代文字逐渐演变而来的。除了甲骨文,商代文字还包括商代文字,它们通常比甲骨文更正式。

一般认为,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中发现了甲骨文。安阳市西北的小屯村,是殷墟的遗址,是商代晚期的都城。考古发掘和其他方式已经出土了10多万块甲骨。此外,还有河南其他地区的狩猎之旅、祭祀、战争或其他事件的记载。这些甲骨文的时代被确定为商代晚期武定统治时期(约公元前1250-1200年)至春秋时期。

甲骨文的发现,促进了世界各国学者对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深入研究,创造了一门全新的学科————甲骨文。

2006年,一些考古学家和古代学者指出,陶柯文和甲骨文是中国和东亚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的历史和起源

起源

由于甲骨文本身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书写系统,学者们认为它起源于一种更原始的书写系统。2003年至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湖词

《礼记表记》年:“殷人敬神,领民事神,鬼之后送礼。”现在已经知道,殷商时期的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是用甲骨文占卜,祈求鬼神,还经常命令巫师打洞,烧龟甲的骨头,形成裂缝。巫师根据裂缝辨别出神谕,然后把问题刻在甲骨文上。商朝灭亡后,卜筮在周朝逐渐消失,其文字也变得不为人知。甲骨文是什么时候出土的还没有定论。在河南安阳殷墟地区,自北宋以来,不断发现商代青铜器。甲骨文完全有可能是几千年前出土的。但直到清末,历代学者都没有注意到甲骨文的存在。

尘封

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是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关于具体的发现过程,有两种理论。

第一种说法源于刘鹗的记载,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龟板在河南出土后,被山东威县的范寿轩、范等古董商收购,运到北京出售。当时在国子监供酒的王,一向喜欢收藏古物,熟悉金石碑刻,高价从古董商手中购得这批甲骨。

还有一个就是流传很广,跟中医“龙骨”有很大关系。龙骨一般指古代动物的骨骼化石,在中医中可以入药,有治疗咳嗽、腹泻、便血的作用。后来甲骨代替龙骨入药,安阳一带甚至有人世代服用。在这个过程中,甲骨文资料遭受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光绪二十五年,王在取药时偶然发现了中医龙骨上的古文字。

重现

王是清末的一位翰林、秀才,在金石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得到甲骨后,他认定甲骨上的文字是比文姬更古老的商朝遗物,于是开始大量购买这些有文字的甲骨。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春,得约1500件。但王对此类著述未作深入研究,即同年七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他自杀殉国。

王的甲骨收购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而古董商们则刻意将甲骨从土地上隐瞒下来,以垄断货源,从中获利。王的好朋友刘鹗等人派人来了

河南多方打探,皆以为甲骨来自河南汤阴。后来罗振玉经过多方查询,终于确定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洹河之滨的小屯村,这里与古文献记载的商朝后期的殷都所在地相吻合。

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当地民间对甲骨的私掘热潮,各地古董商人、藏家学者纷至沓来,大量收买。据统计,到民国十七年(1928年),已有数万片甲骨流散各地。

同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创办人傅斯年很快提出殷墟发掘计划。8月,在考古学家董作宾领导之下,第一次对殷墟进行了科学发掘,直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前后共进行十五次发掘,获得有字甲骨24918片,尤其是其中民国二十五年的第十三次挖掘,于YH127坑获得极重要的巨量甲骨一万六千余版,震惊海内外学术界。

日军占领安阳期间,日本方面曾组织日本学者在当地发掘甲骨及其他文物,并将所得运往日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继续开展甲骨发掘工作,共获得5300多片。此外,河南辉县、偃师、洛阳、郑州二里岗及河北藁城等地的商代遗址也有有字甲骨出土。陕西岐山、山西洪洞、北京昌平等地还发现了周代的有字甲骨。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530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