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岁11个月大的女童彤彤(化名)因肝功能严重衰竭,被紧急送往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医生追查病因,发现孩子的病人竟然与服用“中草药”退烧有关。
然而复盘整个过程,我觉得单纯地把锅扣到中药头上十分不妥,这背后有更大的隐忧。
家长私自给孩子服用草药导致孩子肝衰竭
据新闻报道,孩子发病前有发热,家长根据乡间流传的土方子,自行采集了新鲜草药,用来给孩子退烧。
服药后孩子病情加重,送医院化验发现谷丙转氨酶高达1147(正常不高于40),同时还有精神状态差,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
医生判断是草药引起的肝脏功能衰竭,幸而经过一系列护肝、降酶、预防性的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孩子病情明显好转。
肝损伤这锅中医药背不起来
事情报道后,部分网友纷纷批评“中草药”不安全,并且举出了很多确切的事例来证明中药会导致肝损伤。
但其实就这个案例来说,中医药还真背不起这个锅;即使硬扣上去,也是于世无补,原因有两点。
第一,孩子家长是自行给孩子服用的草药,既没有处方,也不能肯定家长没有误用有毒植物。
第二,大多数药物都要在肝脏内“解毒”,代谢成其他成分排出体外,所以药物的肝损伤非常常见。
欧美国家的统计,30—40%的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而体检后很多朋友会发现自己的肝功“出了小问题”,一段时间后复查一切又恢复正常,仔细询问往往会发现体检前因感冒有服用感冒药。
究其根本,药物不规范使用是这个案例的罪魁祸首
如果这个孩子的家长没有听说过那个“土方子”,女孩的肝损伤就一定可以避免吗?还真不一定。
之前就有报道,有一男孩两天时间内被家长喂了4包退烧药,导致男孩出现肝衰和肾衰。
这种情况并非特例,仅威海市医院每年就有十几例孩子因服药导致肝肾功能损伤。这其中,有的是家长私自给孩子服药,有的是家长任意增加药量,有的是将成人药减半给孩子服用。
我曾经见过一个案例,爷爷在家带孩子,孩子吵着要喝“甜水水”,爷爷竟然将大半瓶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喂给了孩子,孩子父母回家后被惊的魂飞魄散,立即去医院挂了急诊。
可见,即使这位女孩没有被喂服不明中草药,摊上这种敢自己给孩子治病的家长,仍然可能会被各种花样的乱喂药。
家长的“发热恐惧症”应该治一治
据统计,导致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的前三种药物为抗菌药物,中药制剂以及解热镇痛药。其中中药制剂也是主要用于“退热”的中成药。
家长对孩子发热的过度恐惧对相关药物的滥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直接增加了药物肝损伤的发生。
记得我曾经接诊的11个月的发热患儿,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半个小时后退热不明显,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另外开了退热药,一个小时后孩子仍未退热,又去附近诊所打了一针“退热针”,另外服了一剂退热药。
11个月的孩子三个小时内用了四次剂量的退热药,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发热过于恐惧,实际上最初我接诊时孩子虽然温度是38度多,流涕,但精神不错,听诊也都正常,只是一个普通的感冒。
与此类似,大量的抗生素,中成药被用于“治疗发热”,这种无效而有害的治疗会直接增加药物肝损伤的机会。
#非常病例#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