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里哗啦噼里啪啦:比利时国宝级作家告诉我们,孩子恐惧要怎么做

稀里哗啦噼里啪啦:比利时国宝级作家告诉我们,孩子恐惧要怎么做

3~6岁的孩子害怕什么?从众多研究中发现,3~6岁的孩子最普遍的恐惧是与父母分离、害怕黑暗。

特别是四五岁的孩子,开始与父母分床睡,一个人睡在房间里,外面的风吹草动,都会无端幻想成各种妖怪在作怪,生出巨大的恐惧感。

我家的孩子5岁,每当看到夜晚光线投射在天花板上的阴影,就非常害怕,说那是妖怪。看到黑暗的房间,说里面有鬼。

每个孩子都会有害怕的东西,这是很正常的。根据皮亚杰理论,2~7岁处于前运算阶段,此阶段有个特征就是“泛灵论。”

这个阶段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所以那些风声,皆鹤唳。那些草木,皆是兵。

每个儿童都要经历一个人睡的害怕和恐惧。这不,有一只叫吉约姆的青蛙,也正在经历着一个人睡觉的恐惧。

稀里哗啦噼里啪啦:比利时国宝级作家告诉我们,孩子恐惧要怎么做

《稀里哗啦噼里啪啦》这本书是林格伦纪念奖获得者凯蒂.克劳泽的作品。凯蒂.克劳泽是比利时国宝级图画书作家,被誉为“线条与气氛的大师。”

凯蒂.克劳泽小时候是一位听障患者,4岁时才会说话,6岁戴上助听器。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她对童年的各种声音都非常敏感。但她有一对包容和耐心的父母。《稀里哗啦噼里啪啦》这本绘本就是他送给父亲的礼物。

稀里哗啦噼里啪啦:比利时国宝级作家告诉我们,孩子恐惧要怎么做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吉约姆的小青蛙,他每天最害怕的就是黑夜降临,因为这意味着他要独自睡觉,面临巨大的黑暗和恐惧。

青蛙妈妈每天会在睡觉前陪吉约姆在水里蹦跳一会,临走前再给他一个晚安吻。青蛙爸爸会陪吉约姆读一会儿故事,拥抱一会他。但当爸爸妈妈走的时候,吉约姆就觉得一个人是多么孤独和害怕。

稀里哗啦噼里啪啦:比利时国宝级作家告诉我们,孩子恐惧要怎么做

他会听到床底下有“稀里哗啦噼里啪啦”的声音,想象着那也许是一只水中的妖怪,也许是一只带羽毛的蛇,也许是一个水手的骷髅架。

吉约姆害怕的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当他告诉爸爸床下有声音时,爸爸只是告诉他,那是夜晚的声音,然后又把吉约姆抱到他自己的房间。

可是声音还在,吉约姆再次害怕的来到爸爸妈妈房间,睡在他们中间,青蛙爸爸被吉约姆蹬得睡不着,便来到吉约姆的房间睡觉。他刚睡着,便被一阵“稀里哗啦噼里啪啦”的声音惊醒。

稀里哗啦噼里啪啦:比利时国宝级作家告诉我们,孩子恐惧要怎么做

原来真的有声音存在!青蛙爸爸悄声叫醒吉约姆,要带他一探究竟。当他们游到睡莲上,静静地观察才发现,那些声音原来是鼹鼠和银鱼发出来的,吉约姆看到这些笑了。他告诉爸爸,再也不会害怕这些声音了......最后父子俩在睡莲上安心地睡着了。

稀里哗啦噼里啪啦:比利时国宝级作家告诉我们,孩子恐惧要怎么做

当吉约姆一开始告诉爸爸房间里有声音时,青蛙爸爸只是忽悠地说那是夜晚的声音。当吉约姆第二次来到父母的房间,青蛙爸爸有点失去了耐心,呱呱叫道:那些声音不在你的房间,那些声音也睡着了。

但这并没有让吉约姆安心的睡觉,恐惧依然存在,所以吉约姆睡得并不踏实,他的腿不停地乱动。(这一点描述非常真实)

青蛙不得不去吉约姆的房间睡,当他处在吉约姆的位置时,才真正有了感同身受。最让人感动的是,青蛙爸爸为了消除儿子内心的恐惧,带着他去探究声音的来源。

稀里哗啦噼里啪啦:比利时国宝级作家告诉我们,孩子恐惧要怎么做

1.接纳孩子的恐惧情绪

父母的同理心,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恐惧情绪被接纳和理解,会缓解孩子的恐惧情绪。孩子害怕打雷,你可以说:哦,打雷的声音很大,这让你很害怕。这比“打雷有什么怕”的更能让孩子接受。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曾经也有害怕的经历,并告诉孩子是如何解决这些害怕的东西的。

这会让孩子安心,原来强大的父母也曾有害怕的东西。

稀里哗啦噼里啪啦:比利时国宝级作家告诉我们,孩子恐惧要怎么做

2.与孩子一起探究恐惧源

大多数的恐惧都是源于未知。

吉约姆不知道夜晚那些噼里啪啦是什么声音,加上儿童自身的想象力,就产生了恐惧。

在《当孩子感到恐惧时》一书里,作者指出:恐惧存在的意义就是被克服。

就像吉约姆的爸爸,他被各种声音吵醒,就带着吉约姆去探究声音源。当发现了声音源,吉约姆的恐惧感便消失了。

比如孩子害怕打雷,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查询为什么会打雷以及打雷的原理。当再次打雷时,孩子便会想到打雷的原因,自然分散和减少孩子的恐惧感。

稀里哗啦噼里啪啦:比利时国宝级作家告诉我们,孩子恐惧要怎么做

3.不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

每个人在成长中都有害怕的东西,孩子更是如此。但是父母不能因为这些而嘲笑孩子是胆小鬼,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

有些害怕和恐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自然而消失。有时候父母允许孩子表现出恐惧,接纳孩子的情绪,这些恐惧和害怕就消失了一半。

如果父母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孩子在遇到事情时,可能就真的表现出胆小怕事的样子。

被誉为“一生等待的书”《与神对话》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妈妈是我与天使的第一次相遇;爸爸是我对无畏的第一次经验。

妈妈温柔的拥抱和亲吻,是孩子温暖的避风港;爸爸坚强的臂膀和安慰,是孩子成长中的力量。

父母的爱,是儿童安全感的来源,是他们战胜恐惧的力量。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700.html

(0)

相关推荐

  • 人民网评App自动续费:琢磨算计用户的App注定走不远

    人民网评论指出,对APP经营者来说,吸引用户付费是常见的盈利方式。但是,付费必须是基于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通过具有高附加值的内容满足用户需求,利用更新的技术手段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如此提高用户粘性才是良性的,也是真正可持续的。同时,相关收费必须公开透明,让用户拥有选择权。那些不把心思放在正道上、反而琢磨算计用户的APP,注定走不远。

    科技 2021年11月17日
  •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2021年医疗行业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需求。面对着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连接资源,有望打破医疗困局。国内互联网医疗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曲折中向上发展。互联网医疗借力疫情提高曝光率,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为行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科技 2021年10月26日
  • 华为p40,6GB+128GB,3800mAh大电池,强劲待机

    华为这个品牌和其他的手机品牌不一样,尽管它目前还没有出5G手机,依然很受人们的喜爱,说明还是有它的市场价值。

    科技 2021年11月28日
  • 重庆啤酒8月25日盘中涨幅达5%(重庆啤酒连续两日跌停)

    十年前,由于黑天鹅事件的爆发,重庆啤酒股价大幅下挫。在经历连续第6个“一”字跌停的晚上,一名网友在重庆啤酒股吧写下了一篇题为《一边吃,一边哭》的帖子,帖子内容只有简短的一句话——今天回到家,煮了点面吃,一边吃面一边哭,泪水滴落在碗里,没有开灯。

    生活 2021年12月15日
  • iphone省电模式能省多少电,iPhone省电小技巧

    从iPhone 6s标配的1715mAh到现如今的iPhone 13 Pro Max采用的4352mAh,多年来iPhone绝大多机型的电池容量都徘徊在3000+中毫无进展。在与众多友商的5000+超大容量电池相比,苹果手机一直以来的缺陷“骂名”--续航弱,就未被摘下过。尽管iOS生态系统再香,但也无法避免提升iPhone续航的问题会成为众多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的最大困惑。而今天分享的这些省电小技巧,或许能让你的续航再度提升几小时!

    科技 2021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