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志杰6月13日中午在黑河看到了鳄鱼,然后搭便车去了牙买加中部的一个羔羊酒厂。品牌是Appleton Estatelum,创立于1749年,至今已有270年历史!
17、18世纪,随着欧洲蔗糖需求的增加,加勒比海甘蔗种植的劳动力需求也随之增加,于是引进了大量的奴隶,蔗糖与奴隶贸易密切相关。朗姆酒由制糖副产品糖蜜制成,加勒比海是朗姆酒的主要产区。1655年,英国拥有牙买加,并逐渐将供应给海军的酒从白兰地改为朗姆酒。18世纪后期,英国在朗姆酒中加入柠檬汁来预防坏血病。
19世纪末牙买加的甘蔗种植园。图//维基百科,历史悠久的酒庄,英式贵族庄园风格,接待室、简报室、餐厅、厕所,至少三星级酒店级别。下午在这家酒厂的餐厅吃了自助餐。令人惊讶的是,红烧肉和炸鸡是正宗的中国风味!你有没有请过中国厨师,把一手好厨艺传授给别人?
下午2点,在接待室喝了一杯朗姆酒鸡尾酒。杯子是酒厂订购的。我从来没有见过像玻璃一样厚的丙烯酸杯。给每个人倒满一大杯,可以无限续杯。我喝了一口,很滑。问接待室的人,酒精含量是多少?原答案是40%,调制后大概10%。喝了酒会就心悸,只喝了一两杯就没再喝了。但是老婆把大杯(300 ml左右)喝完了,突然就醉了,坐在接待室的沙发上打了个盹,却没能参加后面的活动。
下午两点二十分去简报室看视频,大概五分钟,介绍牙买加和朗姆酒,只有配乐,没有解说。然后,参观,从认识甘蔗、种植甘蔗、咀嚼甘蔗(欧美人可能会好奇),到使用酒厂不再使用的古老的古东机器,如人力或畜力的甘蔗压榨机、发酵设施、蒸馏设施等。说明从压榨甘蔗汁到沉淀甘蔗汁中不能结晶的糖蜜,发酵,蒸馏,催熟的全过程,相当于一门制糖和朗姆酒酿造的科普课。我们每人尝了一勺糖蜜,生活在产糖的台湾省,居然在牙买加第一次吃到了糖蜜!
酒厂讲解员用工厂的古董设备解释朗姆酒的蒸馏过程。图片/作者讲述者是典型的牙买加人,皮肤黝黑,身材瘦高。在介绍甘蔗的时候,他说甘蔗没有浪费。除了制糖和酿造朗姆酒,甘蔗渣可以做燃料,树叶可以做堆肥,全身无废弃物。评论员一语双关:唯一的浪费就是浪费。岳军老师说浪费就是醉酒,他把这句双关语翻译成:“甘蔗唯一的浪费就是喝朗姆酒的酒鬼。这个双关语挺幽默的。
接下来,解说员带我们去用人力榨甘蔗汁。男人和女人竞相推榨汁机。气氛相当热烈。不一会儿就榨了一桶甘蔗汁,还加了冰块。每个人都喝了一大杯。玻璃仍然是接待室里用来调制鸡尾酒的厚丙烯酸玻璃。此时天空中已经升起了乌云,6月是牙买加的雨季。下午随时可能下大雨,每个解说员都会发一件酒厂特制的雨衣。这个酒厂真的很大方!
喝完清凉的甘蔗汁,参观蒸馏车间,提前明确车间内不允许摄影。从室外楼梯进入厂房,从高高的走道往下看,蒸馏装置一览无余。车间里很热,充满了酒精。我们走了一圈,没看到一个工人。可能都是自动化的。
走出蒸馏车间,解说员带我们看了催熟室,也就是酒窖。打开深锁的厚重木门,上面有一排排不锈钢框,上面有橡木桶,印着日期等信息,三年到五十年不等。靠近门的一排橡木桶,其中五个底部有玻璃,分别标有三年、六年、十二年、二十年、三十年,可以显示酒的颜色和挥发程度。朗姆酒在成熟的过程中还是会挥发的。存放了30年的桶只挥发了三分之一左右,颜色当然更深了。
酒窖里的朗姆酒放在橡木桶里,陈酿的时间越长,由于挥发会越浓。图片/作者看到酒窖后,解说员带我们回到接待室。此时每个人面前放着三个高脚杯,每个高脚杯里装着约20毫升的朗姆酒,杯垫上分别写着三年、六年、十二年。三个高脚杯旁边还有一瓶矿泉水。解说员教我们用手的温度加热,闻三杯酒的味道。每次喝完后,用矿泉水漱口,然后再喝另一杯,以免混淆。喝完酒会就心慌,老婆不敢再喝了。我们把三杯酒还给工作人员,避免浪费酒和酒。
品完酒已经下午3点20分了。评论员没有任何暗示就为自己辩解了。这家酒庄的经营方式很特别,介绍讲解时间很多,预约购买时间只有半个小时。我们不喝酒,也不好带,所以没买。其他成员几乎都买了。一位台湾省会员说:“我见过这个牌子,台湾省至少贵一倍。”我想,别说贵一倍。就算贵五倍,如果我喜欢喝酒,我也不会把死瓶子带回台湾省。
上车时,导游带了一袋样品酒,说是酒厂的,每人一小瓶。这个团我们大概买了不少,但还是让人觉得很温暖。回程至少两个半小时,不休息,一路超车,晚上六点半准时回到码头。你急着回船上干什么?
原来船上的年轻人很想在城市夜店听雷鬼音乐。牙买加的治安不好,他们担心船上发生意外,所以特意经过雷鬼。
音乐创始人鲍勃马利(Bob Marley)的孙女,请来当地的乐团到八楼甲板上表演。雷鬼音乐一九六○年代成形,一九七○年代开始流行。其特点是节奏强烈,与肢体动作相连结。短跑和雷鬼音乐,已成为牙买加的两块响亮招牌!
- 台湾杰出女科学家系列专访,持续更新中!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8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