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在台湾省诺华公司的协助下发表的。
作者/徐俊勇生物类药物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了与原生物制剂相同的治疗能力。例如,癌症需要长期使用生物制剂来治疗或控制慢性疾病。如果使用生物相似的药物,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还可以让医保长久。
“然而,生物学上相似的药物不是原厂生产的。这就是很多人最终不选择生物相似药物的原因。他们认为原生物制剂一定比生物相似药物好,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针对这个问题,长庚医院血液科主任张虹博士说:“原厂比副厂好吗?他说,修车的时候,如果师傅问你要更换“原厂”还是“副厂”的零件,你会怎么说?相信价格和性能交织的CP值会是你非常在意的点。
毕竟非原厂生产的生物相似药物真的比原厂生产的生物制剂差吗?还是这其实是一个“工厂神话”?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什么会有“下架药”。
图/PEX ELS
在药品专利过期之后?原厂药与学名药、生物製剂与生物相似药
药物有一个漫长的研发过程,需要经历漫长的研发和临床试验,从实验室到动物实验、人体实验等。才可以向国家主管部门申请药品证书,使专利的“原研药”在其专利有效期内不能被其他厂家生产或仿制。非原研药,或者我们有时听到的“仿制药”,是指原研药专利到期后,其他有制造能力的厂家可以生产,在医疗市场销售,并作为处方提供给医生。
张医生举例,阿司匹林,100多年前就有了,当年德国拜耳药厂生产,但现在阿司匹林随处可见,也没人管是不是原药,因为成分和含量都一样。事实上,许多药物在专利到期后将由其他制药公司生产。
在解释了原研药和仿制药之后,张医生还特别解释了“原研药”并不是指“原厂药”。在药品分类中,“原研药”特指“专利范围内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是一种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化合物。专利到期后,这些“原研药”将成为“仿制药”,向其他药企开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某些疾病是由特定的“炎症因子”引起的。为了防止炎症因子带来麻烦,必须使用生物技术开发的抗体来中和炎症因子。这种药叫“生物制剂”,必须通过相对复杂的生物技术制造。
比如最近我们经常听到的“靶向治疗”,顾名思义就是寻找治疗的靶点,比如B细胞淋巴瘤,B细胞会表现出一种叫做CD20的抗原。因此,抗CD20抗体的开发是一种靶向治疗,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所以我们可以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张博士解释说:“许多癌症都有特定的抗原或蛋白质表达,我们开发生物制剂来对抗这种表达。当这种生物制剂的专利到期后,其他制药公司生产的产品被称为“生物类药物”,用于靶向治疗。」
另一方面,生物制剂也经常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因为这类疾病往往会引起炎症反应,表现为细胞酶,一种反应往往会引发另一种反应,使炎症反应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生物制剂中的蛋白质来阻断细胞酶,阻断其中一个信号末端的一系列反应。
因此,生物制剂和生物相似药物多用于“癌症治疗”和“免疫性疾病”,以及一些“癌症辅助治疗”和蛋白质相关的治疗。
00-1010无论药品是否来自原厂,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原研药和生物制剂只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才获得专利和许可。生物相似药上市前是否经过临床试验?被称为“生物相似药”有多相似?
在上市之前,生物相似药与生物制剂的审核方法的区别在于,生物制剂已经上市20年,所以生物相似药的审核重点是结构与原生物制剂的相似性,以及相同症状的疗效。
首先要比较生物相似药物的蛋白质序列和结构,必须和原生物制剂完全相同。此外,蛋白质中还有不同层次的结构,比如二级结构的折叠方式要完全一样,蛋白质上附着的糖基会影响功能,它们在不同层次的结构中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才能称为“生物相似药物”。
张医师说:「生物相似药研发时,有极大的成本是投资在实验室端的合成分析,因为必须确认成品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和参考品的相似程度达到标準。」此外,生物相似药仍须经过短期的临床试验,确认安全性以及疗效,才能够核准上市。
张医师解释,目前生物相似药在台湾只是一个开端,它的发展其实并不久远,以「B细胞淋巴瘤」为例,它的生物製剂研发大约是二十多年前,待第一波的蛋白质生物製剂专利到期,才会有所谓的「生物相似药」出现。
而近几年许多第一波生物製剂的专利才渐渐到期,目前台湾核可表列的生物相似药,虽然看似不多,「但是我们可以预期,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会有越来越多生物相似药出现。因为原本的生物製剂已经在专利期间独霸二十年了,证明它是有需求的,目前大小药厂皆有在生产生物相似药,因此生物相似药的兴起是指日可待的。」张医师说明。
欧洲目前至少有一半的市场是生物相似药所佔据,这几年也越来越多人在讨论药物价格太高,然而价格高最主要的成本都是来自新药。
张医师说:「因此如果没有生物相似药,未来的药价只会越来越高,所以在欧美国家是非常鼓励生物相似药的。」
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提出「任何治疗,必须要让病人负担得起。」生物相似药的问世,若能够在与原厂药相同疗效的前提下,同时减轻病患与其家属的负担,对于医疗平等来说会是一大进步。
但「生物相似药」的推广在医疗现场也常遇到难关。
张医师坦言,最大的障碍其实是民众的信任度,即使是在结构、成份一样的学名药及原厂药之间选择时,大多数民众还是会选择原厂药,一部分原因和健保给付有关,民众不论选择何者,自费负担是差不多的。但是有些疾病疗程健保并非全部给付,如同前面提到的「B 细胞淋巴瘤」,在一个疗程中,使用原厂药大约需自费五至六万元,使用生物相似药则只需三万五千元,几个疗程加总之下,原厂药与生物相似药的总花费差异可以大至十几万元左右。
医病沟通——与病人共同做决定
在医师与民众知识的资讯不对等之下,医师该如何和病患进行沟通呢?
张医师强调,现在医疗重视的事情是「与病患共同做决定」,因此医生的责任也包含让病人知道有哪些选择,重要的是「公正」与「沟通」,应该客观地和病人说明,再与他共同做决定。医生根据学术论文、主关机关的资料等科学根据,将治疗与药物的疗效提供给患者与家属参考。
张医师说:「医疗诉诸于人性,沟通的重点是站在对方的立场看事情。很多时候病人无法在当下接受如此大量的资讯,因此我会给病人一些时间做决定,让病患有空间来了解疾病、了解他的选择,也能够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任感。」
在执业多年后,张医师表示,他年轻时总会意气风发地想成为「英雄」,想给病人最好的治疗,然而什么是「最好的治疗」呢?现在的他,最珍视的是如何「帮助」病人,设身处地的思考病人的需求,让病人寻求医疗资源治疗疾病的同时,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因此提供更多安心的治疗选择,才能真正「与病人共同做决定」。
在帮助病人的过程中,生物相似药便成为其中重要的角色。
Sandoz 自 2006 年起,陆续取得欧盟 EMA、美国 FDA、台湾 TFDA 的第一个生物相似性药品核准, 十五年来持续深耕临床,作为生物相似性药品的领导品牌,期盼未来能帮助更多的患者。
更多生物相似药的精采内容,请听:药品大补帖来啦!一次解析生物相似药品!ft. 长庚医院血液科主任张鸿【科科聊聊EP51】
- 台湾杰出女科学家系列专访,持续更新中!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8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