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动脉血栓可能引起心梗!养成良好的保养习惯是预防的唯一方法。

小心动脉血栓可能引发心肌梗塞!养成良好保养习惯才是预防的不二

作者/护理在线编辑部本文转载自护理在线《动脉血栓危害心脏!预防心肌梗塞,医师图文解析》。欢迎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订阅支持Care Online,加入Care Online官方账号。健康信息不容错过。六十多岁的王伯伯(化名)十年前为稳定型心绞痛放置了血管支架,在心内科门诊随访多年。药物控制的很稳定,每周定期锻炼。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王大爷怕踏进医院就染上疫情,不敢回去看病拿药,就把每天吃的药改成两天吃一次,希望能多待一段时间。“疫情期间呆在家里的时候,王大爷经常自己煮肉吃,吃得很丰盛。结果上个月中旬突然感到胸痛,胸闷,出冷汗,这是急性胸痛的典型症状。他很担心,但又害怕去医院,所以忍了将近一整天,快要晕倒了才被家人送到急诊室。彰化基督教医院心血管内科李医生说:“我们应该马上帮他做紧急心脏导管,疏通冠状动脉,化解危机。"

冠状动脉负责供应心脏的血液循环。当冠状动脉堵塞时,就会出现心肌梗死[1]。李博士指出,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包括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遗传、超重等。[2],这些都可能危害血管健康,导致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发生时,患者会感到胸闷、憋气,仿佛被一块石头压了下去,肩部、前臂、下巴等部位会感到酸痛、麻木,严重时还会出汗[2]。李医生解释说,心肌梗死是一种比较危急的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尽快疏通血管,否则心肌可能短时间缺氧坏死,造成遗憾。

据李医生分析,动脉血栓是心肌梗塞的常见原因。血栓形成的起源有两种可能。第一,从其他地方流出的血栓,比如房颤,可能导致心脏血管的血栓形成。当血栓被心脏血液打出来后,会随着血液流向其他地方。如果流入脑血管,会导致中风。如果流入小肠血管,会引起小肠中风;流入下肢血管会引起脚中风;冠状动脉流入心脏会引起心肌梗死[1]。另一种是冠状动脉本身产生的血栓,通常是因为长期处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状态[2],使胆固醇在血管壁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除了使血管变窄外,还可能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在血管壁形成血栓,阻塞血管的畅通。

00-1010如果确诊心肌梗死,医生会开始使用药物治疗,包括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然后安排紧急心脏导管,试图疏通冠状动脉。李医生解释说,我们可以使用球囊扩张和血管支架来打开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在冠状动脉上移植一段血管,让血流绕过狭窄处[3]。冠状动脉开通后,患者必须继续接受药物治疗。李医生说,标准做法是使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称为“双抗体疗法”,并使用两种机械转移药物抑制血小板活性,以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只要没有禁忌症,建议心梗患者接受双抗体治疗一年,然后留下一个抗血小板药物终身服用,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复发。[3]

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要注意出血情况。如果只是轻微的皮下出血和淤青,那就好了,但是如果是消化道出血,他们就要赶紧就医。李志华博士

李医生提醒,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都是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建议积极控制达标。此外,在最初的报告中,如果心肌梗死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他们更有可能出现并发症并转为重症病例,死亡风险更高。[3]李博士补充说,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保护作用,建议尽早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可加压止血,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无需停用接种疫苗。[5] [6]

抢救心脏,刻不容缓!

李医生称,心血管疾病往往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与血压、血糖、血脂、肥胖、压力、吸烟等有关。都是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通常情况下,可能没有任何预兆,但一旦发生心梗,就会危及生命。

李医生提醒,要想维护心血管系统,就得按时吃药,控制好三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等。并避免饮食中味道太重。即使是支架置入后,也要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避免血栓形成,这样才能真正降低心肌梗死复发的几率。

贴心小提醒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8356.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