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鸡汤来了实习生黄景云校对/鸡汤来了、张志庆制图/鸡汤来了实习生张欣怡编辑/鸡汤来了小素材来自/《Move to Heaven:我是遗物整理师》剧照“儿子,爸爸会一直和柯陆在一起,好吗?」
“当谈到分离时,人们会变得非常不会撒谎。」
“柯鲁应该代替父亲,每天对着镜子对自己说:你干得不错!」
“用眼睛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只要你记得它,它就永远不会消失。」
最近韩剧《Move to Heaven:我是遗物整理师》的话题成为了下一波安慰人心的话题。《我是遗物整理师》改编自职业文物整理者金汉星的真实故事。短短十集,每集都有自己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也探讨了不同的话题,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缩影,讲述了“感动上天”的人背后“关系”的温暖故事。
死亡,一个看似恐惧、悲伤又遥远的问题。《我是遗物整理师》通过“整理遗物”的具体方式,对“死亡”这一抽象意象进行重新梳理,并赋予其意义。编剧以稚嫩细腻的情感、感人至深的对话、密集饱满的画面呈现,带领观众一起探讨“生与死”。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和别人建立新的关系,维护旧的关系。我不敢直接面对的最痛苦的创伤就是关系的结束,尤其是亲人的去世导致的现实生活中关系的分离和断裂。“依附”对象的离去,是留在世上的人生命中不可磨灭的缺陷。
00-1010“爸爸说…是爸爸的…只有爸爸可以用…”剧中,主人公柯鲁的话,做着同样的决定,遵循着共同生活的习惯时不时浮现在脑海中,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无形中带着父亲的影子…
当地学者在对11个丧亲家庭进行深入访谈后发现,已故亲人并不是突然消失在家庭舞台上,而是变成了另一种存在方式,从实体存在到虚拟存在。逝者会通过“沟通、决策、空间、情感”四大特征,将生者与思想、情感联系起来。
当生与死相遇:逝去不等于消失,而是转变为另一种存在
丧亲者会不自觉地继续和逝者说话,仿佛逝者还活着,还能听见。就像专辑最后,柯鲁看着父亲留下的片子,用力点头回应片中的父亲。
沟通
,当面对决策时,丧亲者遵循死者的价值观和标准作为参照,试图揣摩和贯彻死者的观念。“脱下帽子,说明来意,向房间敬礼……”每当凯鲁整理遗物时,他都会跟随父亲的脚步。
决策
逝者生前使用的空间容易让丧亲者产生“触景生情”的感觉,所以丧亲者会通过遗物和空间来纪念逝者。就像相册里一样,柯陆不让叔叔用爸爸的房间,坚持维护房间装修。
空间
逝者在丧亲者心中的感情和关系是很难被取代的。对于丧亲者来说,逝者将永远留在心中。专辑的最后,柯鲁抱着代表父亲的树,看着茂盛的枝叶,把父亲的爱放在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之所以有上述联系,是因为对于丧亲者来说:“逝者虽已离去,但仍以另一种方式活着。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从迷茫无序的情绪中抽离出来,逐渐适应并淡化这种痛苦。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一开始的不相信到接受,再到逐渐松动与逝者的联系。对于生者来说,我们不是被抛在后面,而是死者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以不同的方式继续参与生者的过去和未来。
00-1010图片/《Move to Heaven:我是遗物整理师》剧照“眼睛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只要你记得它,它就永远不会消失。」- 《Move to Heaven:我是遗物整理师》
“人一生会死三次。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你的呼吸消失,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布死亡。第二次,你下葬的时候,穿着黑衣的人参加了你的葬礼,他们宣布你不再存在于这个社会,你从关系网中消失了,你悄悄地离开了。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忘记你的人,所以你真的死了。整个宇宙将不再与你相关。」
m>-David Eagleman《SUM: Forty Tales from the Afterlives》
如同知名皮克斯动画《可可夜总会》中所提到「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死亡,不是将逝者从生命中剔除,而是重新安置逝者的位置,重新建立起新的连结和定位。只要没有被遗忘,逝去的人就不会远离。
国外学者 Worden认为「失去」也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失去会带来悲伤的存在,但爱也一样存在。面对哀悼情绪时,会经历四个阶段:
阶段一
接受失落的事实:认知死亡是真实发生,逝者不会回来
看到亲人曾经居住的房间、闻到身上熟悉的味道、听到记忆中熟识的话语,丧亲者需要接受现实,承认逝者已经离开。
「爸爸说他会来接我的…他会来的…」当可鲁得知父亲去世消息时,口中不断喃喃自语重複道。他的反应有别于一般人情绪起伏,反而显得相较「冷静」,也许是受疾病亚斯伯格症的影响所致,但在被疾病所掩盖的外表下,可鲁其实和一般人一样,用「不相信」的态度来逃避亲人过世的噩耗…
阶段二
经验悲伤的痛苦:忍受失落的情绪,接纳哀恸的沮丧
强烈的无助感放肆膨胀,经验着亲人离开的悲痛。
「我要带爸爸回家…爸爸会一直在可鲁身边」可鲁紧紧抱着爸爸的骨灰罈说着。在面对父亲逝去这个张力极大的压力事件,从可鲁事后不愿意洒骨灰、维持家中摆设…等等行为举动,发觉可鲁一方面选择不接受,另一方面又不可否认父亲离开的事实,在矛盾间挣扎。
阶段三
重新适应逝者不在的环境:找回新的生活步调,学习承担责任,接纳改变
调整逝者对自己的意义,建立与逝者间的连结,从中找回对生命的掌握感。
「死者没办法像活着的时候用声音说话,所以我们要试着解读他们的想法。」影集中每当可鲁进行遗物整理时,脑海中总是会浮现父亲的言语、身影,就算看不到、摸不着,但可鲁知道父亲一直在身旁。
阶段四
重新定位丧亲经验:将情绪的活力投注在生命中,找回爱和被爱的能力
试着把对逝者的怀念重新安放、赋予意义,进而面对另一段关係,这并非对逝者的背叛,而是对人生更有意义的追悼。
「韩静佑先生,您于2020年4月13日过世,我是天堂移居的韩可鲁,来替您搬最后一次家。」可鲁脱下帽子、闭上眼睛对着父亲的房间说道。影集末端,可鲁正视父亲死亡,整理了父亲留下的遗物,随后独自一人带着骨灰回到过去与父亲生活的地方,将之撒向空中、迎向未来。
要「用点力」,才能真正的放手
每当谈论到死亡,我们总是会有些隐晦与闪躲,或者说,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会频繁地去接触死亡,所以当实际面临时,它挑战原有的认知系统,认知失衡导致个体被恐惧、焦虑的情绪所淹没。
综观现在新冠肺炎肆虐的台湾,现实中每天有好几条生命染疫死去,许多确诊者的家属甚至见不到家人最后一面。死亡的张力极大,它既非比寻常,又无法预测。当事件发生时,对于死亡的理解取决我们对它赋予的意义,也就是「如何看待死亡」。我们无法改变死亡的事实,但能调整面对死亡的心态,倘若能接受逝者的离开,重新与逝者产生键结,便能不再停留于死亡带来的负面记忆。
人生百态、世事无常,我们不能预测死亡,但能好好说再见。面对死亡,每个人有着不一样的解读、不一样的诠释、不一样的态度,每个人的疗伤时间不同,不需要强迫自己一定要马上走出伤痛。相反地,留些时间陪伴自己,允许自己悲伤,重新回顾与逝者的喜与悲,建立与逝者「心」的连结。
经历过丧亲的我们,虽然比想像中脆弱,但也是无法想像的坚强。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8392.html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