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rry Collins,Trevor Pinch译者/李
评估存活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在美国还没有完全了解心肺复苏的存活率。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数据库,医学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无法知道有多少人接受了心肺复苏术。研究人员必须依靠短期小规模研究估计的地区存活率。这样的数字通常变化很大。
一项研究比较了1967年至1988年美国29个城市心肺复苏后的存活率,发现差异从爱荷华州的2%到华盛顿金县的26%不等。
总体而言,这些存活率与1973年的乐观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研究也证实了心肺复苏术在这个时候已经确立了它的普及性,普通大众都在学习心肺复苏术。在几个社区,超过一半的心肺复苏术是由路人实施的。此外,大多数急救医疗系统已经成功重组。
图//Pixabay
为何存活率有差异?
研究人员开始担心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存活率差异?爱荷华州2%的存活率意味着每50次恢复努力只会成功一次;而西雅图,每四次努力就能救对方一命。然而,为了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西雅图和爱荷华州的复苏存活率必须用相同的基线来计算。
以反应时间(一个已知影响存活率的变量)为例。这是昏厥和复苏之间的时间。然而,文献中对“反应时间”没有明确的定义。正如米奇艾森伯格(Mickey Eisenberg)博士在回顾文献时注意到的,它可能包括以下全部或部分行动:识别、决定呼救、呼叫、调度中心问话、调度、从急救站赶到现场、从现场赶到患者(艾森伯格,引自蒂默曼斯,70)。
除了反应时间,艾森堡还发现,心脏骤停、路人心肺复苏、他人注意到的心脏骤停、心室颤动、住院等基本术语的定义也不一样。就有效比较而言,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对存活和恢复的定义不同。
一些人将任何心肺复苏的尝试定义为复苏努力,而另一些人则将其局限于特定的心律问题,如室性心动过速。
“生存”也是一个模糊的词。在一些研究中,它意味着出院时只有轻微的神经损伤;其他研究指的是进入重症监护室时的生存脉搏。如果再加上地区医疗体系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异,显然更难解读生存率。
图/pixabay
量化心肺复甦的效果前,先统一标準吧!
为了克服这个无处不在的定义问题,1990年,在挪威海岸外的小岛乌特斯坦修道院召开了乌特斯坦共识会议,对定义进行了规范,提出了计算存活率的统一公式。
新公式是“分母是因心脏病引起的心室颤动而心脏停止跳动的人数,分子是出院后仍然活着的人数”(蒂默曼斯,73岁)。换句话说,病人以前肯定有过心脏问题,而不是由溺水或电击等其他事件引起的。
这个存活率的定义比以前使用的要窄得多。它排除了许多事件和事故(包括溺水),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这些事件和事故被视为复苏术的适用范围。此外,还排除了闻所未闻的心脏骤停,以及没有由旁观者进行第一次心肺复苏的患者。因为这个定义只包括那些生存机会最大的病例,所以估计的存活率会比定义更广的研究膨胀很多。
事实上,大部分使用心肺复苏术的个案(占所有个案的60%至80%)现已从统计数字中剔除。另一方面,将出院时仍健在的患者纳入计算,这一标准创造的存活率相对较高,尽管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医院的出院标准并不一致。
00-1010自1991年以来,根据Utstein的标准进行了一些研究。虽然选择了最健康最同质的样本,但存活率还是低得令人失望,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芝加哥的一项研究发现,非裔美国人的存活率为0.8%,而白人为2.6%。这项研究成果的标题相当恰当:“大都市地区心肺复苏的结果——幸存者在哪里?”纽约的存活率很低,只有1.4%。
另一方面,密歇根州奥克兰县的存活率为14.9%。正如蒂默曼斯指出的(74),医学文献总是对数字做出乐观的解释。存活率低的原因是大都市地区的医疗服务质量差。心肺复苏术的支持者认为,只要有更成熟的急救系统和必要的政治意愿,任何地方都应该可以达到像西雅图那样高达30%的存活率。
早期除颤被认为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有研究表明,80%至90%的幸存者接受过心室颤动的治疗,这不是路人在没有他人协助的情况下所做的事情。
能拥有的技术。美国目前所採取的策略是提升除颤器的普及性,以至于它们现在就像灭火器一样,是飞机、健身房、办公室等地方的标準配备。
有除颤的存活率数字要比其他的统计数字稍微好一点;然而区域之间还是有差异,而且很少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显示存活率出现了突破。
也许提摩曼斯提出了一个关于统计数字的深刻论点。他认为由于医疗社群和一般大众对于心肺复甦术的信念投入很多,因此不管统计数字多低,都无法损及认定它有效的观念。
存活率不佳被解释为意味着紧急医疗服务和医疗基础建设还需要改良,才能得到更好的存活率。至于心肺复甦术的有效性以及必要性则很少受到质疑。
即便强力支持心肺复甦术的美国心脏协会在一九九一年也承认,出现心跳停止之后的人,能够活着出院的比例不过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而且由于资料品质不良,真正的百分比「或许更低」(Timmermans,4)。
——本文摘自《医学的张力》,2021 年 9 月,左岸文化。
- 台湾杰出女科学家系列专访,持续更新中!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