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荨麻疹过敏源,对冷风过敏的荨麻疹

低温也是一种过敏源?寒冬外出小心「寒冷性荨麻疹」 作者 /

作者/医学新知本文转载自关怀在线《天气冷飕飕!想赏雪追雪小心危「肌」重重》。欢迎喜欢本文的朋友订阅支持关爱在线。12月份气温骤降,过敏体质的人在这个时候特别紧张,尤其是“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因为不注意保暖,更容易发生荨麻疹发作。

其中“寒冷性荨麻疹”属于物理性慢性荨麻疹。这种荨麻疹患者通常对“低温”比较敏感。只要稍一接触雪、冰水、冷空气或短时间内室内外温度迅速下降,就会产生皮疹斑块,引起全身红肿、灼痛、瘙痒。严重者咽喉、舌部肿胀会影响呼吸,甚至少数患者会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和晕厥、心跳加快、血压降低。

曾经有一个男孩,得了“寒冷性荨麻疹”。因为学校游泳课水温低,他一跳入水中就立刻出现荨麻疹,导致他全身都是红肿的皮疹,然后连呼吸道都肿了起来。幸好他很快就医,症状才稳定下来。

卓玉立皮肤专科门诊院长卓玉立医生建议,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在知道会遇到寒冷因素前,应提前一到两小时服用抗组胺药,并注意保暖,避免室内外温差。冰水和冷食也应避免。尤其是冬天追雪活动盛行。也建议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避免前往。

卓玉立医生表示,目前荨麻疹的治疗主要是“新二代抗组胺药”。传统的第一代抗组胺药虽然能有效止痒,防止微血管扩张,但常引起口干、嗜睡、头晕等情况,少数患者甚至会出现视力模糊等副作用。虽然是短效药物,但其副作用可能在少数患者体内持续较长时间,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导致用药依从性下降。

根据卓玉立医生的门诊经验,“新二代抗组胺药”出现副作用的概率仅为1%左右,不仅有效改善了第一代药物带来的嗜睡、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于肝肾功能较差的患者,无需减少剂量。是目前安全性较高的药物,药效可在1小时内达到治疗效果,并可持续24小时,减少患者服药次数,事半功倍。

根据台湾省皮肤医学会新的诊疗共识,如果一般用药无法控制患者症状,可将抗组胺药最大剂量调整为4次。如果增加抗组胺药剂量两到四周后症状仍不能改善,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或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卓玉立医生提到,目前的治疗过程简洁扼要,新一代药物的发现和上市,使得荨麻疹的控制更加有效。

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除了配合医生的处方外,也提醒不要只有出现症状时才吃药。不仅症状得不到控制,之前的治疗也会失去作用。荨麻疹必须作为一种慢性病来治疗,只有他们有耐心有信心配合医生的建议长期服药,才能稳定控制。

本文转载自关怀在线《天气冷飕飕!想赏雪追雪小心危「肌」重重》。欢迎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在线订阅支持Care。加入Care Online官方账号,健康资讯不容错过。

台湾省优秀女科学家系列访谈,不断更新!《她是科学家》特辑不断更新中。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8459.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