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的阴影下,接种疫苗成了人们每天谈论的话题。但是你知道吗,除了打针和打疫苗,还有所谓的“自我传播疫苗”?这种疫苗在接种到少数个体后,可以通过这些个体传播给其他未接种的个体(Nuismer Bull,2020)。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种特殊的疫苗形式。
图//Pixabay
野生动物也要打疫苗?
现在的公共卫生体系如此发达,给人打疫苗并不难。那你为什么需要这种自繁殖疫苗?其实这种疫苗的对象不是人类,而是野生动物。那为什么给野生动物打疫苗?这与“人畜共患疾病”有关。
许多重大传染病的源头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即可以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的传染病。这些疾病的病原体最初只能感染动物,但是随着病原体在动物体内的不断感染,病原体也在不断进化,最后病原体进化出了感染人的能力。当人们接触到这些被感染的动物时,往往就是疫情爆发的开始。从禽流感、艾滋病、非典、伊波拉到现在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虽然新冠肺炎是否源于野生动物仍有争议),这些人畜共患传染病都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根据美国国际开发署2009-2019年的研究,在野生动物中发现了超过1000种可能导致人畜共患疾病的新病毒。可以肯定的是,新冠肺炎永远不会是最后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人类将来肯定还会遇到。
面对潜伏在野外的人畜共患病威胁,我们只能被动应对吗?事实上,科学家们已经针对这一隐忧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其中之一就是给动物接种疫苗。只要能给动物打疫苗,防止病原体在动物间传播,病毒的进化及其对人类的威胁就能大大降低。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图//GIPHY我们可以逐个给动物打疫苗,但是给野生动物打疫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过去,曾经有一种诱捕野生动物并给它们打疫苗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只适用于可诱捕的动物,这种方法很难达到野生动物群体免疫的效果。此外,许多野生动物生活在偏远地区,所以我们很难诱捕它们。况且,就算真的来到它们的栖息地,它们也不会挽起袖子排队等你去打疫苗。
为了突破疫苗接种的这些局限性,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想法:创造一种可以在野生动物中自然传播的自我传播疫苗。发表在《自然生态进化》上的文章回顾了自传疫苗(Nuismer Bull,2020)。
自我传播疫苗的两个类型
自繁殖疫苗主要分为可转移疫苗和可传播疫苗两大类。这两种疫苗都是希望在少数个体接种后,疫苗能在野生动物群体间自然传播,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然而,这两种疫苗的传播方式并不相同。这里介绍两种自繁殖疫苗。
00-1010:在蝙蝠的皮毛上涂上一些疫苗物质。当它回到栖息地时,其他蝙蝠会通过梳理蝙蝠的皮毛接触到疫苗,从而传播疫苗。
可转移疫苗的适应症。图//Nature Ecology Evolution乍一看,疫苗传播的效率并不高,但据计算,只要少数个体携带可转移疫苗,这种方法就能使足够多的个体获得免疫力,根除病原体。
然而,仅有理论是不够的。作者还找到了2017年秘鲁格拉斯哥大学进行的吸血蝙蝠可转移疫苗对的研究。这项研究发现了三组蝙蝠,每组至少有200只蝙蝠。他们在每组20到60只蝙蝠的背部涂上荧光生物物质。一旦其他蝙蝠接触到这些物质,它们的毛发也会发出荧光。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分析了种群中发出荧光的个体数量,结果显示至少84%的蝙蝠发出荧光。如果这项研究的结果应用于真正的狂犬病可转移疫苗,有很大的机会让足够多的蝙蝠对狂犬病产生免疫力,从而减少狂犬病爆发的频率、规模和持续时间(Bakker等人,2019)。
可转移疫苗
这种疫苗是通过对活的病原体进行修饰和弱化而制成的。注射低剂量疫苗。
数个体上,就能利用病原体本身的感染能力,在群体间造成大规模的传播。同时病原体因经过修饰弱化,其感染后的症状已大幅降低,不会对群体造成太多伤害。
这个方法面对数量庞大的野生动物群体是理想的做法,但风险并不小。虽然是使用修饰后的弱化病原体,但一旦设计上稍有不慎,很可能会让这个病原体在动物群体中演化成新型疾病。因此比起直接使用修饰的病原体,重组疫苗 (recombinant vaccine) 是更安全的选择。
重组疫苗简单说就是将病原体的基因放到对宿主无害的病毒中,这样就能借助病毒将疫苗散播到群体中。如果病毒在散播过程中遗失了病原体的基因也没关係,因为剩下的病毒载体也对宿主无害。
在 1990 年代,马德里动物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就曾测试过传播性疫苗的效力。当时在西班牙一些小岛上的野生兔子,正处在受致命出血性病毒感染的危机之中。研究团队设计出重组疫苗,并将其散播在一个岛上。一段时间后,研究团队抽取当地兔子的血清进行分析,他们发现约一半的兔子其血清内都有能对抗出血性病毒的有效抗体,而且兔子并没有出现其他副作用。显示应用重组疫苗的传播性疫苗,确实可行且有效(Torres et al., 2001)!
另外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我们已能精準设计出重组疫苗的使用期限,如此在给野生动物散播疫苗的同时,也能大幅降低病原体基因在疫苗中演化出有害突变的可能。
使用自我散播疫苗的注意事项
虽然自我散播疫苗看起来是预防人畜共通传染病的实用方法,但若真施行起来,仍有不少问题要克服。
首先是病原体预测的问题。前面提到美国国际开发署的研究显示,在野外会造成人畜共通传染病的可能病原体数量非常之多。我们要如何準确预测下一个可能引起人类大规模感染的病原体,并不容易。如果不能準确预测病原体,就无法知道该病原体的宿主——也就是野生动物群体,我们就难以设计出相对应的自我散播疫苗。
不同野生动物的生活模式,会影响自我散播疫苗的使用。例如前面提到的可转移疫苗,用在会为彼此理毛的蝙蝠或许适用,但其他动物若没有这种亲密的肢体接触,这种方法就不适合了。因此必须先知道野生动物的生活模式,才能决定使用的疫苗种类与方式。
另外在将任何生物性物质释放到自然前,安全与生态的考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不希望放出的自我散播疫苗,最终变成危害自然甚至是人类的杀手。
纵使仍有许多困难要克服,但使用自我散播疫苗的吸引力日益增加中。这次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威胁人类的健康,更对社会与经济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如果能在事前就阻断病毒在野生动物间的传染,这个成本明显比疫情大爆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更低,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研究单位,投入大量的资金到自我散播疫苗的相关研究上。
俗话说:「危机就是转机」。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意识到,面对潜伏于野外的人畜共通传染病,我们不能再被动应对了。是时候主动出击,将下一波可能造成大流行的病原体,用自我散播疫苗等方法将其隔绝!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8541.html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