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改写自国立中山大学行政办公室公共事务组新闻稿。面对疫情,如何消灭病毒无疑是这场战役的重要一环。除了由来已久的酒精、次氯酸、臭氧、紫外线等消毒方法外,在这次疫情中,还发展出了一种对付新型冠状病毒(又称新冠肺炎)的特殊方法。
中山大学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教授杨宏伟成功制造出能以气溶胶形式阻止SARS-coV2传播的悬浮粒子,并将这种悬浮粒子命名为“空气盾”。
目前,中山大学已将该技术授权给科研创业计划衍生出的新公司台湾省纳米帕玛生物医药(NanoParma Biomedical),进入量产销售阶段。
图/
气胶为疫情重要的传染途径
中山大学提供的“气凝胶”是一种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液滴”或“颗粒物”。人们平时说话、唱歌、咳嗽甚至呼吸时,都会释放出许多大小在5微米以下的气凝胶。当新冠肺炎感染者进行这些呼气动作时,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凝胶释放到环境中。
根据迄今为止的各种研究证据,包括现场空气采样测量分析、流行病学统计、临床和动物实验、空气动力学模拟等结果,世卫组织于今年4月30日正式承认“气溶胶传播”也是新冠肺炎的重要传染途径。
疫情爆发以来,众多超级传播者层出不穷,均以气溶胶传播为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如何减少气溶胶病毒在环境中的传播更加迫切。
当人们平时说话、唱歌、咳嗽甚至呼吸时,他们会释放出出气胶,这将成为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图//envato elements虽然市售的酒精喷雾、次氯酸水或臭氧发生器都可以对抗新冠肺炎,但这些化学物质更适合喷雾和擦拭,因为它们容易引起黏膜刺激、皮肤刺激甚至严重过敏等不良反应,并且不能长时间分散在空间中积累有效浓度,从而限制了它们对抗病毒在空气中传播的有效性。
00-1010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山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杨宏伟带领材料与光学系的三名博士生,健康与医学学院的李南一号、一号郝汉,组成了跨系所的研究团队。基于防空系统的想法,他利用重组蛋白技术,在空气凝胶中与新冠肺炎上的棘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ece)结合,成功开发出“纳米盾”悬浮粒子。
图/中山大学杨宏伟副教授表示,经过测试,纳米盾悬浮颗粒可以在30分钟内与空气中悬浮的40%至60%的新冠肺炎颗粒结合,使其无法与细胞上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I (ACE2)受体结合,从而降低病毒在空气中传播的风险。
目前已知冠状病毒表面的多杀菌素会与宿主细胞表面的ACE2结合,从而进入宿主细胞。因此,理论上,通过阻止新型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与ACE2结合,可以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进而发生感染。《Science》还报道了不同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难易程度可能与ACE2的表现有关。
R & amp中山大学d团队强调,“除了社会距离、过滤网、口罩等被动防御措施外,“纳米盾”防疫喷雾是更主动的防疫措施。」
“纳米盾”主要适用于应用场景,如船舱、车厢、室内密闭空间等环境。可用于飞行、防疫宾馆、防疫车辆、商务会议、饭店、餐厅等高风险领域,实时捕捉空气中的新冠肺炎。目前,“纳米盾”已进入量产销售阶段,近期将加入防疫战线。预计它可以用作防空导弹,它将是新冠肺炎防疫的下一个城市。
台湾省优秀女科学家系列访谈,不断更新!《她是科学家》特辑不断更新中。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