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冠肺炎疫苗已经发明,但出货量严重不足的现实使得不同品牌的疫苗混合使用成为可能,这成为许多人的疑问。为了应对这一关键需求,欧洲在去年年底试验了混合疫苗接种。结果如何呢?
尝试混合疫苗!图//envato elements同品牌的两剂疫苗相比,AZ和Pfizer混合疫苗似乎诱导了更高的免疫力和对突变株更强的抵抗力。
00-1010az与BNT疫苗混合接种
德国柏林的charituniversit Smedizin招募了340名医生和护士(约20~40岁)参加混合实验。比较同一品牌的两剂辉瑞- BNT疫苗(间隔21天);以及混合疗法的人体试验,第一剂AZ疫苗(牛津疫苗)和第二剂辉瑞- BNT(间隔71天)[1]。
不良反应方面,同品牌和混玩似乎没什么区别(如下图所示);然而,在接种第一剂AZ疫苗时,头痛、疲劳、发冷等不适更加频繁。
受试者全身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比例。中文信息由本文作者标注。来自:参考文献1,疫苗诱导免疫的数据,混合组,似乎更好。
在抗体水平上,大部分表现出混合组的能力,与两剂辉瑞相同。中和病毒滴度实验表明,两组无差异(如下图所示)[注1],“阿兹辉瑞”和“两剂辉瑞”诱导的抗体具有相似的阻止病毒侵入细胞的能力。
细胞免疫的关键点:在T细胞水平,团队将一部分棘突蛋白(S1)混入血液,观察活化后能识别病毒蛋白的T细胞分泌IFN-的量。结果如下图2所示,“AZ辉瑞”激活的T细胞反应实际上高于“两剂辉瑞”。
说明在细胞免疫水平上,混合接种可能会引起更高的免疫力。
两种剂量的辉瑞-BNT和混合群抗体中和病毒实验,以及多杀菌素S1肽敏感性T细胞反应实验。中文信息由本文作者标注。来自:参考文献1,混合打浆对突变病毒的影响
乌尔姆大学的团队招募了26名医生和护士(平均30岁),他们接受了第一剂AZ疫苗和第二剂辉瑞疫苗(间隔8周),观察他们用抗体中和突变体的能力[2]。
针对突变菌株的结果也令人惊讶:混合组的数据似乎更好。
如下图3所示,在抗体中和病毒滴度实验【注2】中,就突变体(B.1.1.7,俗称英国突变体)和而言,“阿兹辉瑞”的抗体中和病毒滴度比“两剂辉瑞”高3.9倍!
突变体(B.1.351,俗称南非突变体)也有类似情况。此外,最近被热议的突变体(B.1.617,俗称印度突变体)也被加入到本次研究中。“阿兹辉瑞”的抗体效价并没有因为突变而降低。
总的来说,在抵抗突变菌株的能力方面,混合策略显示出令人惊讶和更好的数据。
两剂辉瑞-BNT和混合抗体中和病毒实验,特别针对突变体(B.1.1.7,英国)、突变体(B.1.351,南非)和突变体(B.1.617,印度)。中文信息由本文作者标注。来自:参考2的关注!可忽略的不良反应
德国的研究似乎显示了混合疫苗接种的优越性。在用抗体中和病毒的能力上,混合“AZ辉瑞”应该不低于“两剂辉瑞”,在活化T细胞上可能略强。另一方面,“AZ Pfizer”的混合作用甚至显示出对突变病毒的更高的中和效力。
总而言之,混合不同品牌的新冠肺炎疫苗似乎仍然是一种可选策略。
但还是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影响。英国一项约900人的临床试验发现,混搭(“AZ Pfizer”或“Pfizer AZ”)的不适率是同品牌(“AZ AZ”或“Pfizer Pfizer”)的两倍以上且更强[3]。
混打 AZ 和辉瑞疫苗,诱发的免疫力似乎更好
打COVID-19疫苗的学理推论
为什么接种不同厂牌疫苗,免疫反应好像更好?科学家目前有些推论 [4],混打「不同技术」的疫苗,或许可以综合各技术类型疫苗的优势。
举例而言,灭活/去活化病毒疫苗(如:科兴、国药)和蛋白质疫苗(如:高端、Novavax),主要诱发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但活化的细胞免疫力(cellular immunity)较弱。而腺病毒载体(如:AZ、娇生)和 mRNA 疫苗(如:辉瑞、Moderna),能同时诱发体液和细胞免疫 [5]。
因此使用「蛋白质疫苗」加上「腺病毒载体/mRNA 疫苗」,或许能成为一种截长补短的有效策略。
此外,AZ、娇生等疫苗,因外壳是腺病毒,可能会诱发人体的抗体攻击。当人体接种第 1 剂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可能也会同步活化攻击载体的抗体;注射第 2 剂时,这些抗体可能会直接消灭腺病毒载体、降低疫苗效力。因此「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蛋白质疫苗」,或许可作为一种迴避自我攻击、降低疫苗效力的有效战术。
混打疫苗是需要面对的议题
混打不同厂牌的疫苗是否可行,已是各国抢着研究的议题;我个人认为,在疫苗稀缺的台湾,这更是无法迴避的讨论。
英美已在5月提出「Cov-Boost」、第3剂混打计画,参与疫苗包含了尚未上市的Novavax,和台湾较陌生的中国科兴、国药疫苗。台湾能取得的疫苗,并不若英美多样化,但国内高危险族群亦可能需追加第3针,以确保她们的安全。台湾的研究不可保守自封,应急起直追,越早建立本土研究越好。
保持冷静,继续前进。Keep Calm and Carry On.
补充:目前尚无 AZ+Moderna 的混打研究结果。
英国牛津大学已在今年(2021)2月展开多项混打实验:
辉瑞+辉瑞,间隔12週 辉瑞+Moderna,间隔12週 辉瑞+Novavax,间隔12週 AZ+AZ,间隔12週 ‧AZ+Moderna,间隔12週 AZ+Novavax,间隔12週
若有最新资讯,将随时转译。参考文献:Elisabeth Mahase (2021) Covid-19: Moderna and Novavax vaccines to be tested in mixing vaccines trial. BMJ. DOI: https://doi.org/10.1136/bmj.n971
备注
注1:此处的抗体中和病毒实验,并非採用活病毒(活病毒危险性高),而是使用人造的 ACE2 受体、人造棘蛋白的 RBD 部件进行实验。抗体辨认、结合棘蛋白的 RBD 部件能力越高,越能阻止两者结合,理论上就能抵抗病毒入侵 [6]。
注2:此处的抗体中和病毒实验,并非採用真的 COVID-19 病原(危险性高),而是透过基因工程,让无害病毒表面长出其关键的棘蛋白,以进行实验。
参考文献
- David Hillus, Tatjana Schwarz. et. al. (2021) Safety, reactogenici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homologous and heterologous prime-boost immunisation with ChAdOx1-nCoV19 and BNT162b2: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medRxiv.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1.05.19.21257334
- Rüdiger Groß, Michelle Zanoni. et. al. (2021) Heterologous ChAdOx1 nCoV-19 and BNT162b2 prime-boost vaccination elicits 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and T cell reactivity. medRxiv.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1.05.30.21257971
- Robert H Shaw, Arabella Stuart. et.al. (2021) Heterologous prime-boost COVID-19 vaccination: initial reactogenicity data. The Lancet. 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1115-6
- Heidi Ledford (2021) Could mixing COVID vaccines boost immune response? Nature. 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1-00315-5
- 张金坚,许辰阳等 (2020) 新冠肺炎 (COVID-19) 的免疫学探讨。台湾医界
- Chee Wah Tan, Wan Ni Chia. et. al. (2020) A SARS-CoV-2 surrogate virus neutralization test based on antibody-mediated blockage of ACE2–spik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ature Biotechnology.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0-0631-z
- 台湾杰出女科学家系列专访,持续更新中!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8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