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延明、谢|温雅基金会听力专家还记得在小学、幼儿园学习时,学期刚开始,老师会要求一节课接一节课地站在保健室外面排队等候体检?保健室的护师会帮你量身高,量体重,看牙齿,拿出叉子之类的东西。敲左边,点右边。听到请举手,通过请打勾,不通过请打叉。或者在考驾照的时候,除了看上面覆盖着红绿点的数字,考官还会在我们耳朵里敲击音叉,确认是否听到了声音。你是否也有同样的疑问:凭“什么时候”就能看出你的听力是否有问题?
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音叉测试
音叉是英国宫廷小号手约翰肖尔(John Shore)于1711年发明的,最初用于调音和校正鲁特琴。然后由于人体独特的生理结构和音叉的便携性,衍生出一系列的检查方法进行听力筛查。检验用的音叉大多在五个不同的频率,其中256 Hz和512 Hz最为常见。在测试中,除了通过敲击不同频率的音叉来确认受试者是否听到了该频率的声音,我们还可以通过音叉放置位置的不同组合来了解听障者的听力损失类型:听力损失类型有三种,传导性听力损失是指声音通过外耳或中耳受阻,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指内耳或听觉神经区受损,混合性听力损失是指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两种。
图1:不同频率的音叉样式。图/音叉测试——进化电位韦伯测试[1]:如果把振动音叉放在额头上,正常的听者会觉得声音没有偏向中间;单侧传导性听力损失者会感觉声音偏向听力受损耳,而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会感觉声音偏向听力正常耳。
图2:韦伯测试和铃音测试中音叉的放置示意图。图/韦伯和铃音试验-最新的铃音试验[2]:将音叉底部放在耳后的乳突骨处。当受试者听不到声音时,将音叉移至耳道,询问是否能听到声音。如果能听到声音(即铃音试验阳性,r),则意味着听力正常或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但如果移至耳后听不到声音(即铃音试验阴性,R-),则可能判断为传导性听力障碍(还有其他反应结果,本文不一一列举)。
音叉的检测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在“当”声之前,无论是敲击力度还是放置距离都有详细的规定。虽然不能由此得知完整的听力健康状况,但过程快速简单,因此成为部分学校听力筛查的测试方式。当然,这并不是听力筛选的唯一方式。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几种不同的听力筛选方法!
动动手指也能知道听力好坏!?
一般听力筛查仪器价格昂贵,生活中不易获得,环境条件和实施门槛比较高,需要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来操作。所以出现了很多简单的听力筛查方法,比如“手指摩擦测试法”[3],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就可以实施。测试时,站在受试者身后,双手环绕受试者耳朵约5厘米的距离,分别用左手或右手轻轻摩擦手指,询问对方是否听到声音,不到30秒就能知道是否通过筛选!这背后的原理是,当我们用手指轻轻摩擦时,音量约为25分贝(dB A),摩擦时的声能主要分布在高频,年龄引起的听力下降多从高频开始,所以现在多用于老年人的听力筛查[4.5.6]。
但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不具备频率特异性,操作时需要避开视觉提示,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概率较大,因此不能完全替代标准的听力筛查工具。
图3:手指摩擦试验方法示意图。图/9马上检查自己健康状况的简单医学测试
你问我答的听力问卷调查
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偶尔接收不到细微的声音却不自知。然而,在与人交流时,他们往往需要对方重复,或者频繁错误地听对话,这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红旗”。为了客观了解生活中的实际听力状态,学者们设计了问卷或听觉行为量表测试,只需要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让受试者关注自己在不同环境下的听力表现,如老年人听力障碍量表——筛查;HHIE-S)〔7〕;对于不能表达自己的婴幼儿或儿童,我们可以通过主要照顾者或学校老师的生活照顾和观察来关注他们的表现,如温雅基金会编制的微听力损失预警量表和婴幼儿。
听力简易居家行为量表等都能便捷、迅速的观察身边的人是否存在听力健康疑虑。
与时代潮流接轨的「听力管家」
随着网路科技的发达,听力测验工具也可以线上化,只要透过网路下载 App 便可进行听力追蹤。这类型的测验模式大概可分三种;第一种是模拟标準的听力检测,给予不同频率的声音,找出受测者在各频率能听到最小声的声音,如此一来在家也能取得自己的听力图;第二种模式则是找出可以听见的最高频率,虽然人耳理论上可以接收 20-20000 Hz 频率的声音,但随着年龄增长,高频声音察觉能力会渐渐退化,藉此特徵去换算出耳朵的年龄;第三种模式则是噪音中的语词听辨测验,多是让受测者在有背景噪音的情况下,听取一小段数字后跟着输入,输入正确语音会变得更小声,但当输入错误语音音量就会变大声,最终找出受测者能回答正确时的语音和噪音的音量比,藉此做为是否需进一步追蹤听力的参考依据。
线上听检十分便捷,但在选择听力测验时,仍须留意测验是否有提供完整操作说明、耳机校正程序或明确的检查结果(如:听力图、听力年龄等),以及是否能针对结果给予后续适当的建议〔8.9.10〕。
听筛种类百百款,仍然不是万灵丹
不论是甚么类型的筛检测验,都会有其限制,无法完整的全面了解听力健康状况,因此在察觉听力健康出现问题后,仍应回诊进行完整的听力评估,确认是否需进一步介入。听力也是我们身体机能的一种,随年龄增长便有退化的可能,因此唯有定期检查与追蹤,方能即时掌握听力健康状态,切勿轻忽怠慢唷!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8617.html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8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