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冠信摄影/影巷26号
编按:孤独死的悲剧,只会发生在独居老人身上吗?有别于一般人的迷思,台湾第一家清理孤独死现场的公司「玥明特殊清洁」共同创办人卢拉拉指出,近年来有愈来愈多中壮年、经济不虞匮乏,甚至和家人同住的孤独死案件发生。无人知晓的死亡,怎么预防?
2026年,台湾省即将进入超高龄社会。根据厚生省发布的老年人调查,台湾省65岁以上独居人口比例高达8.97%。在可预见的未来,一个人孤独终老会越来越普遍。
在日本,由于老年人独居很常见,所以很久以来就有所谓的“特别清洁工”来处理孤寡老人的事务。与台湾省和日本的社会变迁轨迹相似,近年来也出现了类似性质的产业。在肮脏混乱的死亡现场,他们的工作不仅是清除死者留下的血迹、垃圾和恶臭,更是见证最真实的人性和社会阴暗面。
“孤独死亡的新闻偶尔会出现,大家看完就忘了。但实际上,在台湾省,这种事情一直在增加。月明特洁联合创始人卢拉拉说。36岁的他,从大学实习至今,从事殡葬工作已近15年。现在,他期望以“孤独的死亡”为主题写一篇论文,记录过去几年在死亡现场的所见所闻。
00-1010未知死亡现场会发生什么?鲁拉拉还记得,当礼仪老师的第一天,他的前辈们给了他一次“震撼性的教育”。两个人去了一间房子,早已死去的老婆婆脸朝下趴在地上,牙齿和肌肉之间发现了蛆虫。他被分配了用铲子“刮”掉粘在地上的脸的任务。那天正好是他的生日,震撼的画面让他终生难忘。
担任礼仪老师多年后,鲁拉拉觉得孤独死亡的案例逐年增加,但很少有操作者有能力处理。三年多前,他和朋友共同创办了月明特殊清洁,是台湾省第一家清理非自然死亡现场的公司。他们工作的特殊性让他们对孤独死亡的问题有了第一手的观察。
在人们的想象中,“可怜的、没有孩子的老人会孤独地死去。不过,陆拉拉指出,孤独死亡的病例中有很高比例是35-65岁的中年男性。大部分都结婚了,有了孩子,有足够的钱维持生活。有时,他们甚至会在死者留下的垃圾中找到一大笔钱。然而,有钱并不一定意味着活得有尊严。
孤独为什么会发生?从表面上看,死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多为心血管疾病猝死、陷入休克后未能发现、错过抢救时机。但陆拉拉认为,孤独死亡的真正原因有三:家庭结构变化、亲情淡薄、人际疏离。
以前孤独死亡的定义是:“独自生活的人死亡时,没有人在场。然而,近年来,鲁拉拉和她的团队发现,孤独死亡的案例越来越多,死者并不是独自生活。只是人都走了,住在一起的家人却没有找到。往往清洁队到达现场,发现客厅窗户干净,一家人生活如常。一打开死者的房门,发现里面全是食物残渣和垃圾,臭气熏天。一门之隔,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他遇到过一个案例,一对父子住在一起,儿子长期酗酒,很少和父亲互动。爸爸在睡梦中死去多日,身体已经腐败出血,儿子却以为只是垃圾发臭。直到邻居受不了报警,才发现爸爸走了。他还和一家10口人去了大家族居住的头天错。没人注意到爸爸已经2天没吃东西了。来看望我们的邻居随口问:“你爸呢?”这个人才惊讶地发现不对劲。
甚至,有人因为送货员好几天没来,发现家人都没了。“现在只要有手机,每个人都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卢拉拉叹了口气。随着科技的日益便利,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另一个源于亲情异化的现象是孝道外包。陆拉拉提到,有些孤独死亡的案例,是“照顾者疲惫不堪,照顾者饿死”的长久哀叹。老年人卧病在床,孩子们请护士照顾他们
看护人摔倒后,卧床者不能自主活动,无法求助,3 ~ 5天内可能因缺水或营养不良而死亡。其他家属长期只探望一次,自然不能及时发现。“你的一个电话,也许能给他一个得救的机会。”鲁拉拉说。
从010年到1010年,孤独而死的人成千上万,但陆拉拉观察到,大多数死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习惯囤货,生活习惯差。除了遗体,死亡现场还经常发现吃剩的食物、饮料瓶、旧报纸、垃圾袋或环保袋等碎屑。混乱的环境意味着死者生前已经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比如他有一次去一个现场,头天错二楼有个房间,里面全是肥皂和沐浴露。放了30多年的沐浴露礼盒打开一看,早已凝固成糊状。一些死者生前曾在他们的房子里吸烟。大块的焦油不仅会弄脏黄色的墙壁,还会吸收遗体和垃圾的异味。也有人喜欢囤积旧书旧报,“堆起来,最后把自己埋进去。”鲁拉拉说。
他指出,囤积可能是一种精神疾病,或者是长辈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他接手了一个垃圾房打扫工作,30多坪的房子里堆满了老人捡来的衣服和用过的尿布。这家人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每年我们都要花很多钱请人清理爸爸捡来的垃圾。这几年来,很多清洁工都被“吓”到了,不愿意再帮忙打扫卫生了。最后家里人只好强行把老人送进了养老院,此事告一段落。
陆拉拉认为,保持环境清洁不仅可以保证生活质量,也是防止孤独死亡的必要措施。垃圾堆放的环境会滋生细菌,影响生活环境。
住者的身体健康。人愈虚弱,愈没力气清理环境,长期下来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堆积在行进动线上的物品,更是让老人绊倒的高危险因子。他建议,若家有老人,除了劝说他们少囤物外,最好也在浴室等空间加装防滑设施。「做一下,总比以后办丧事来得便宜!」
如何避免孤独死? 在无缘社会中创造有缘
日本NHK电视台曾对孤独死现象提出「无缘社会」的说法,认为人会独自死去,主要是失去了血缘、地缘、社缘(编按:社会网络)等人际连结。该怎么做,才能预防孤独死持续发生?
卢拉拉认为,具体的方法有2种。在社会层次上,需要公部门由上而下的政策介入,以及各民间单位整合社福资源。他碰过一个案例,死者生前有申请长照2.0的送餐服务,但送餐志工在执行任务时并未仔细确认老人家的状态。待他到了死亡现场,发现遗体早已在床上腐烂,地上则堆了5天份的便当。倘若立意良好的政策无法被有效落实,悲剧就会一再重演。
在个人层次上,要有一批能固定联繫的对象。「我再怎么孤僻,还是会每天传讯息给几个朋友,1、2句话也可以。」卢拉拉举例,许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长辈图,其实也是种方便的交流方式。「以前会嫌爸妈每天的『骚扰』很烦,但至少让我知道他们还安好。」
从业多年以来,卢拉拉感歎,人常为了微小的误会,阴错阳差地造成了遗憾。有个案子,往生者刚出狱不久,自己住在分租套房。女儿在爸爸死前打过几次电话,但都转入语音信箱。她说,「当时以为他在生气我没有陪他。」没想到过一阵子,父女再见已是天人永隔。
他也清理过一个孤独死现场,死者没有留下太多遗物,但是保留了好几箱家族相簿。箱子最上方全是女儿的照片,从会爬、会走的婴儿时期开始,乃至于童年时和父母一起出游。原来,死者离婚后已有几十年未再见过女儿。但一张张旧照片,都是爸爸对女儿的思念。「遗憾发生以后,就很难弥补了。」他有感而发。活在当下、爱要及时都是老生常谈,只是知道的人多,亲身实践的人少。
在这一行看尽人生百态,我们问起卢拉拉,坚持做下的动力为何?没想到他正色回答:「我不会想继续做这工作呀!公司生意愈好,代表有愈多人孤独地死掉。」特殊清洁可以复原现场,让家属不必直视死亡,留住对亡者美好的印象。然而,要补起安全网的漏洞,仍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期待在未来,这个社会不需要我们的存在。」他说。
相关阅读:卢拉拉着,《命案现场清洁师:跨越生与死的断捨离‧清扫死亡最前线的真实记录》,橡树林出版
2020/08/02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8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