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黄斑病变的最佳方法(年轻人黄斑病变一般多少年后失明)

防黄斑部病变害老后失明,要远离「光毒」!只滤蓝光不够,从生活

文/周卓主图来源//Shutterstock文图提供/《拥抱暗黑》商周发布

编按:3C产品、环境中的蓝光和紫光,会对眼睛兆成慢性伤害,轻则眼睛疲劳、乾眼症、老花眼,重则引发视网膜发炎、黄斑部病变(好发于50岁以上族群),让白内障提早报到。光电学家周卓煇提醒,人造光用过多或用错,可谓光毒。如何避免光毒伤害健康?他提出5个预防方法。

药物用多了或者用错了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发光光线不强,过多或使用不当会成为一种毒药,可称为“光毒性”。

除了眼疲劳、干眼症、老花眼和黄斑变性,3C产品引起的慢性眼部损伤更容易导致晶状体混浊和白内障,如果手机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滑落,应及早报告。

00-1010一般来说,在明亮的环境下,我们的瞳孔会自然收缩,以减少光线伤害。相反,在黑暗的环境下,瞳孔会自然放大,使得3C产品发出的蓝光更容易大量进入晶状体和黄斑,增加眼睛的负担。

当黄斑受到屏幕蓝光的持续照射时,不仅会造成过氧化损伤,还容易导致黄斑内感光细胞的损伤,使黄斑出现炎症和水肿,进而引起干性或湿性黄斑病变。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自测是否有干性或湿性黄斑变性。

只需拿出一张纸,在上面画一条横线和一条直线,如下图所示。

然后,用一只眼睛看画出来的线条。如果线条看起来一点都不变形,还是直线和横线,如上图,说明眼睛正常。

但如果发现直线扭曲呈波浪状,如下图所示,则说明眼睛已经发生了干性黄斑变性。

如果出现如下所示的模糊图片,则意味着可能会发生湿性黄斑变性。

无论是线条变形还是某个区域模糊,都是黄斑变性的预警信号,应该尽早就医检查。

一张纸2条线 自我检测黄斑部病变徵兆

根据医学报告,干性黄斑变性是无法治疗的,所以我们只能更加小心地保护我们的眼睛,防止进一步恶化。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扭曲变形的视野。至于湿性黄斑变性,不能完全治愈,只能缩小出血模糊的范围。所以,要想避免这两种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让眼睛过度劳累、加班,尤其是在亮白色的电脑或手机屏幕前。

现代人被“轻毒”危害严重,但大多警惕性不高。目前已知的光损伤包括:眩光和频闪引起的不适;人工夜光破坏动植物生态,污染夜空;蓝光和紫光会引起视网膜炎症和黄斑变性,干扰褪黑激素(一种有助于入睡和调节生理时钟的激素)的自然分泌,导致名画和文物“变色”的命运。

00-1010然而,由于这些危害是渐进的,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人们失去了警惕和防范,以至于患上了各种“夜光病”。事实上,要预防蓝光的危害,五种简单的预防方法是:

晚上00-1010,逐渐关掉家里的灯。如果不习惯,至少在睡前2小时关灯,并提醒自己放松以培养睡意。

00-1010室内照明不能再只考虑视觉或装饰效果,还必须对生理时钟友好。我们的身体需要在黑暗中睡眠,这样褪黑激素才能自然充分分泌。因此,在设计或应用室内外照明时,应使用无蓝色危害的光源。如果需要夜间照明,也要调暗灯光,消除蓝光,使用黄橙色光源。

蓝光、紫光可谓「光毒」 引发视网膜发炎、黄斑部病变

夜间照明,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电视、荧光灯发出的蓝光,不仅伤害眼睛,还会阻碍褪黑激素的自然分泌,影响睡眠质量。这也是现代社会成年人、年轻人甚至青少年严重失眠的一大原因。

到了晚上,人体会自行分泌褪黑激素,用来告诉大脑“晚上了,该睡觉了”。手机和平板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建议睡前避免滑动手机和平板,甚至电视也是听着比看电视好。

避免蓝光危害 日常养成5个习惯

只要能增加黑暗时间,就能帮我们为健康储蓄。拥抱暗黑,除了睡前早点关灯,更重要的是睡觉时关灯不开小夜灯,保证卧室完全黑暗。如果你不能保持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戴上眼罩睡觉也可以帮助你获得良好的睡眠。

1.黄昏后灯关暗

20px;font-weight:bold;">5. 年长者可考虑徵询专业医师的意见,补充分泌不足的褪黑激素(惟台湾还未开放进口)

褪黑激素补充剂可用来帮助成年人改善他们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时差以及和轮班有关的睡眠问题。在美国,褪黑激素是许多人使用的天然保健品,仅次于鱼油/Omega-3 脂肪酸、葡萄糖胺/软骨素、益生菌/益生元。

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民众可以直接在药妆店的架上买到各式各样的褪黑激素保健品。但在有些国家或地区,则需要有医师的处方才能使用。事实上,美国睡眠医学会也「不建议」把食品级的褪黑激素作为治疗失眠使用,台湾也没有合法贩售。

毕竟,人本来就会分泌褪黑激素。服用褪黑激素补充剂,只是「治标」;让褪黑激素可以自然又大量地分泌,才是「治本」。因此,逐渐养成「入夜坚守暗黑」的好习惯,以及适时适量补充已经缺少的褪黑激素,或有「标本并治」的一天。

光电小知识!手机滤蓝光App与夜间模式能降低眼睛伤害吗?

1. 滤蓝光App有用吗?

分辨滤蓝光App是否有用的方式,可观察滤蓝光前后的颜色改变。倘若颜色没变,只是亮度改变,即非真正的滤蓝光。如果会使原来的白光变成黄白光,或是更佳的橘白光,才称得上是有用的滤蓝光App。

若是肉眼无法辨识,不妨借一台简易的携带式光谱仪。真正有效的滤蓝光App,可使面板色温大幅降低,例如从6,000K降到4,500K。但依据我们的实验,建议最好是要能降到2,000K的橘白光,才有益于眼睛健康。

2. 夜间模式可以减少手机光害吗?

自从体认到蓝光对眼睛及身体带来严重伤害后,许多手机大厂近来推出新产品时,都内建夜间模式,在入夜后可将原有6,000K的纯白色背光,调降为3,000K 至4,000K的黄白光。根据我们的研究,夜间模式的确可以降低一些潜在伤害,但效果不太显着,且可能产生误导,让人误以为可以长时间使用手机。

事实上,假如6,000K纯白光的潜在伤害是百分之百,那么3,000K到4,000K黄白光的伤害约为5、6成。这不就是所谓的「五十步笑百步」吗?建议手机业者应再加把劲,努力将背光往2,000K以下的橘白光调降。

若是整晚都在滑手机,将难以避免蓝光所造成的伤害,即便使用夜间模式也是一样。因此,千万别被夜间模式给矇骗了。最聪明的「夜间模式」,其实是把手机萤幕关暗,或是在就寝前1到2小时关机。

(本文摘自周卓煇着,《拥抱暗黑:光电学家教你健康好眠的实用手册》,商周出版)

2021/02/16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8919.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