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冠信图//Shutterstock
编按:2021年国内突然升温的COVID-19疫情,让人体会生命的无常。当病况发展不乐观时,到底要不要接受急救措施或使用维生设备?末期重症病人努力撑下去,是否真的是最佳的选项?《50+》採访了台大医院、奇美医院两个医学中心的缓和医疗病房主任姚建安、谢宛婷,探讨临终抉择的两难。思索死亡,才能好好生活。
2021年5月下旬,台湾省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增加,每天确诊人数达到数百人的高峰。在社交媒体上,有一个故事在一家医疗中心的急诊室流传:一位患有新冠肺炎的阿姨签署了DNR(心肺复苏)意向书。入院两天后,她的血氧水平下降到79%,只有一般人的80%左右。同时,她患有严重的气喘和进食困难。
随着病情越来越不乐观,护工再次询问姨妈是否再次和家人商量不急救的决定。在通过视频与家人交谈后,我的姑姑告诉护师,“他们希望我活着,我也想活着。”医疗队立即开始急救,准备给病人插管。
这个故事后来被媒体报道,得到了很多回应。不少网友留言:“阿姨,加油!”,“一定要更好!然而,奇美医院姑息治疗中心主任谢婉婷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危重病人努力生存的故事真的很感人。但是有没有人告诉我阿姨,她得救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最后的选择往往比人们想象的更难。
00-1010当新冠肺炎病情恶化时,你想进行急救吗?台大医院缓和医疗病房主任简瑶安强调,《安宁缓和医疗条例》或《病人自主权利法》只适用于“末期”患者3354,也就是受了重伤,被医生认为无药可救,近期内死亡不可避免的人。如果病人还有治愈的希望,即使他已经老了或者病得很重,医疗队也没有权利剥夺他接受治疗的机会。
他指出,新冠肺炎不像癌症和痴呆症等常见慢性病。新发疾病的病程发展迅速且迅速,充满变数。能否治愈,医疗团队很难给家属一个绝对的保证。目前医疗团队在医疗量还能承受的前提下,不会轻易放弃病人。他打个比喻说:“就像一个溺水的人被送到急诊科,我们一定要救。」
然而,谢婉婷指出,即使对于像新冠肺炎这样从未见过的传染病,是否进行急救也不仅仅是一个“不急救就生或死”的选择题。患者和家属更应该进一步思考的是,接受急救措施后,我们最终希望达到怎样的生活状态?
她解释说,新冠肺炎的重病致死通常是这样的:病毒破坏肺泡和红细胞,肺功能逐渐恶化。如果血氧浓度继续下降,应考虑使用生命支持设备。当患者开始服用大剂量类固醇药物抑制肺部炎症反应,且血氧浓度低于90%(一般为95%或更高)时,说明病情已由中重度发展。
使用耶尔克膜、插管、呼吸器等急救措施后有两种可能。
重症患者急救不急救 不只是「要死或要活」的单选题
"0 0 95 92.5" style="overflow:visible;enable-background:new 0 0 95 92.5;" xml:space="preserve">
谢宛婷指出,医师虽然无法告诉患者和家属「肯定会好或不会」,但仍可根据年纪、慢性病史、隐形缺氧时间、胸腔破坏程度等指标,判断病程走向和治疗的可能结果。
急诊室阿姨的故事,也在医护社群中引起一番讨论。谢宛婷转述重症科医师的看法,「被COVID-19病毒破坏的肺,会留下很多终生后遗症。」即使患者靠着维生设备活下来,也可能因为肺部严重受损,无法脱离呼吸器生活。或者,拿下呼吸器后,又因免疫力不佳感染细菌性肺炎等併发症,再度面临「是否要插管」的困境。
她指出,临床上常见的两难是,当医护团队提出急救的选项时,哀伤又着急的家属多半会同意使用。然而,双方的认知却有相当的落差。家属的期待是患者能完全康复,重拾发病前的生活品质。但医师可能在插管前就知道,患者就算活下来,正常生活的机率微乎其微。「当结局超乎家属预料时,他们回想当初的决定,也许会觉得一点都不值得。」
安宁不是放弃治疗!缓和医疗如何让重症患者的身心灵更舒适?
不只急诊室阿姨,在加护病房,重症患者做了不急救的决定后又反悔的情况,其实并不罕见。谢宛婷认为,生死是大事,当事人会犹疑不定可以理解。然而,很多时候病人的动摇,是因为难以承受身体的痛苦。「这是临床上很大的遗憾。」
她分析,随着重症患者的病情恶化,在血氧浓度下降的同时,常会伴随着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状,需要吗啡等止痛药物缓解。但若主治医师经验不足、或者缓和医疗团队没有即时介入,很容易忽略这点。她直言,「现在还是很多医护人员会告诉阿姨这样的病人,你就是不插管才会这么痛苦。病人当然后悔要求插管。」
许多民众对安宁缓和医疗有所误解,认为不使用维生设备,代表放弃治疗,只能等待病人自然死亡。但事实上,缓和医疗能提供末期病人身、心、灵的支持性照顾。谢宛婷举例,吗啡可以解除病人呼吸困难、喉头痉挛的不适,镇静药物则可以让器官衰竭的病人平静,不会躁动、谵妄。国际已有相关指引,COVID-19重症末期的患者,一样可以用这些药物缓解临终前的不适。
除了用药,姚建安也提到,心灵的疗癒是缓和医疗的强项。当病人恐惧、害怕时,医护团队的陪伴,可以让病人知道他并不孤单。当近期的死亡不可避免时,专业的临床心理师会带着病人做生命回顾,让他没有遗憾与悬念地离开。
他强调,安宁缓和医疗不应和「等死」划上等号。有治癒机会的急性疾病患者,若在治疗过程中有缓和医疗团队的协助,身心都会更舒适。」
为何该安宁的人「不安宁」?末期定义没共识、医疗团队沟通不良都是原因
理论上,每个已签署DNR或预立医疗决定的末期病人,都有不急救、不使用维生设备的权利。但在医疗现场,却不是每个病人都能照自己的心意,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无论是《安宁缓和医疗条例》或《病人自主权利法》都规定,应由2位专科医师判断病人已达疾病末期状态,才可不施行心肺复甦术或维生医疗。然而,怎么样的状态,才能称得上是「末期」?
「不用等COVID-19疫情爆发,我们在临床上就常碰到两位医师无法达成共识了。」谢宛婷苦笑。
她指出,医师之所以意见分歧,除了医疗专业的看法不同,许多时候也和健保的给付规定有关。健保给付的安宁疗护,对于「末期」有极为明确的定义。例如,肺部疾病的末期病人,需要符合氧气分压小于55C毫米汞柱、或第一秒吐气量小于预测值的3成等,才能申请安宁疗护。即使病况严重,不符合这些数据标準,都可能让医师判定病人「不算末期」。
病人不符合健保给付的末期定义,很可能会使医疗团队后续提供的缓和医疗照顾服务被健保署核删,不予给付。对医护人员而言,相当于「做白工」。僵化的制度碰上多变的疾病,常导致令人无奈的结果。以COVID-19为例,经治疗后可能康复的急性传染病,就不属于健保给付定义的「末期疾病」。「健保给付的条件,绝对会影响医师的临床判断。」谢宛婷点出医疗实务的现实。
另一个问题,则是患者的主治医师和安宁缓和医疗团队未必能顺畅沟通。谢宛婷指出,只要主治医师同意,病人在接受积极治疗的过程,也可适当使用吗啡等缓和药物,舒缓不适。然而,并不是每家医院,都有良好的跨科合作管道。「不同专科医师,经验和立场势必有差异。双方过往的沟通状况,会直接反映在病人的治疗结果上。」她说。
她认为,目前最迫切的议题之一,是如何给予决定不接受急救与维生医疗的COVID-19重症病人良好的照顾,并且让隔离中的家属得到充分的资讯。由安宁缓和医疗团队即早共同介入、或委由专责社工师负责后续追蹤、关怀家属,都是可行的做法。「家属如果了解使用维生医疗是如何延长死亡的过程、带来痛苦,可能就不会要病人不计代价地撑下来。」
疫情下人人都该思索的临终议题 如何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準备?
突如其来的COVID-19疫情,大幅扭转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临终现场亦然。过去,家属可以陪在临终的病人身旁,甚至带他回到家中,在最熟悉的环境中离开。但COVID-19重症离世的病人,不仅无法见家人最后一面,还要在24小时内火化下葬。临终时不在身边,连后事也不完整,家属心中的失落不难想像。
「疫情下的临终一定是不完美的,我们只能尽量减少遗憾。」谢宛婷说。在专责病房,医护人员大多是用视讯设备让病人和家属联繫。除了远端通话外,国内外医护团队也设想替代方案,让病人感受到温暖的陪伴。例如,将温水灌入塑胶手套、放在病人手中,可模拟真人握手的触感;也有医院让娃娃穿上护理师的制服,放在失智奶奶的病房,降低她的不安感。
安宁缓和医疗有所谓「四道」的观念,病人与家人道歉、道谢、道爱、道别过后,才能无憾地离开。姚建安指出,这4件事并不只是临终阶段该做,平时就应在生活中落实。甚至更进一步思考,如果突然离世,有哪些事情该交代?是不是有该说的话还没说出口?针对最坏的情况,提前预做準备。
此外,多数健康的人,很少主动思考自己面临生死关头时,可能面临哪些两难的抉择。谢宛婷观察,或许是担心家属难以接受、误会医疗团队没有尽力救治,医师和家属往往是「拖到最后一刻」,甚至连呼吸器、叶克膜都已经拿出来了,才开始讨论要不要急救、使用维生设备。
但是,COVID-19病毒变化莫测,染疫的病人会不会因重症离世,谁也说不準。
谢宛婷建议,不必等到确诊,大家都可以和身边的人讨论,如果有天真的需要使用维生医疗才能延续生命,你的想法是什么?
即使来不及签署正式的法律文件,也可以清楚告知家人自己的心意,减少可能的遗憾。
她也认为,儘管签署了DNR意愿书或预立医疗决定书,仍有可能因为医师无法达成共识、医疗团队、家属间的沟通落差等因素,导致当事人必须接受自己不希望使用的维生医疗设备。
但是,这些法律文件仍有其实质的保护效果。倘若患者的病况变差,医师也认同当事人已进入「末期阶段」,有DNR意愿书或预立医疗决定书,才有依据可以撤除维生设备。
COVID-19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死亡似乎是生命中必然存在的风险。姚建安指出,永远都要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準备——「我们全然没有放弃或是消极的意思,而是最糟糕的发展你都想过了,就没什么好怕的。」置之死地而后生,认真面对死亡,更能好好活着。
2021/07/07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8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