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鸣警惕心血管疾病(心血管堵塞会出现耳鸣吗)

耳鸣该看医生吗?注意老化、甲状腺、心血管、情绪,改善内耳循环

文/林玉敏图//Shutterstock

编按:耳鸣常见成因与急慢性听力损伤有关,但也别忽视压力造成的影响。耳鼻喉科李宏信医师指出,近来门诊的耳鸣病患有年轻化趋势,与焦虑、情绪紧张大有关联。耳鸣应尽早治疗,且需有耐心,家医科李政道医师则介绍了与耳鸣和平共处的生活之道。

资深耳鼻喉科医师李红欣指出,受疫情影响,有民众因连续数周无薪休假,担心被公司解雇,来到耳鼻喉科门诊就诊,压力大到耳鸣嗡嗡。

70岁以上每3人就1人耳鸣 压力大年轻患者亦增加

李红欣说,以前耳鸣很容易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自从疫情爆发后,发现来看病的患者多为年轻人,且大多与压力、焦虑、情绪紧张有关。

耳鸣是现代人的文明病。台湾省每10个人中就有1到2个人患有耳鸣,7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有耳鸣。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并不容易,无薪休假的人必须时刻担心自己的工作没有保障。此时容易因身心疲惫而加重耳鸣症状,但在无法克服耳鸣的状态下,更会感到压抑或焦虑,就是这样的恶性循环。因此,如果患者出现持续性耳鸣或单侧耳鸣,已经困扰其生活,应立即就医。

耳鸣初次发作声音不大,时间也不长,一般人会觉得不太严重。症状较轻的,只要多休息,不用吃药就能治好。但时间长了,杂音会逐渐变大,发病时间变长,有的24小时不停歇,更有甚者声音变大或尖叫,让人痛苦不堪。如果这时候他们才看病,治疗难度会加大,治疗结果也很难达到患者的预期,以为自己治不好。事实上,只要

00-1010此外,耳鸣的常见原因还包括急性或慢性听力损失,前者是耳朵突然接收到鞭炮、喇叭等115分贝以上的剧烈声音,后者是内耳受到长期、持续的损伤而无防护措施,如工地施工,或病毒感染、中耳炎、药物、衰老、甲状腺异常、心血管疾病、脑肿瘤、激素变化等引起的听力损失。

李红欣进一步解释说,耳鸣患者通常内耳循环不良,血管堵塞。由于内耳神经因为不能接受足够的营养而萎缩,在治疗方面,急性患者通常优先使用利尿剂等药物,以消除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和盐,消除内耳的水肿,然后使用清血药物打开内耳的血液循环。对于长期治疗,应给予神经营养剂或温和的镇定剂,以激活受损的内耳神经,放松情绪。

老化、心血管疾病、荷尔蒙变化 也可能引起听损与耳鸣

最后,医学博士李政道建议,在耳鸣的治疗过程中,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与耳鸣和平共处。

生活中可以做的具体事情,比如不要待在安静的环境中,播放一些轻音乐帮助睡眠,体操、游泳、耳部按摩等都有助于缓解耳鸣症状。

在饮食方面,要避免咖啡、茶、可乐、烟酒、奶酪、巧克力等可能刺激血管收缩的食物。最好以清淡饮食为主,可以引用一些能稳定神经系统的茶叶,如薄荷茶、菊花茶等,减少焦虑,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本文转载自NOW Health,原题为《疫情影响经济无薪休假人群,破2万压力性耳鸣患者激增》)

2021/12/14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9039.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