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冠信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编按:近日长者施打COVID-19疫苗后猝死的新闻,让不少民众对于是否要让家中的高龄父母接种心生疑虑。打AZ疫苗后,有多大的机率会发生血栓?莫德纳等mRNA疫苗的罕见副作用心肌炎又是什么?《50+》採访卫福部屏东医院心脏血管外科主治医师吴欣岱,说明这两种副作用的症状与治疗方式。
随着新冠肺炎疫苗开始在台湾省大规模接种,近日传出多名老人接种疫苗后心肌梗塞、猝死的消息,引发公众恐慌。有慢性心血管疾病史的年老体弱者是否应该接种疫苗?
卫生部屏东医院心血管科主治外科医师吴新代观察,疑似疫苗不良反应的消息一出,各地医院的“抽涨”明显受到影响。以南方医院为例。原本一次能提供200人的疫苗门诊,实际就诊的可能只有五六十人。“其实很可惜,疫苗是大家实现群体免疫,回归正常生活的最快途径。”她直言不讳地说。
目前,可以在台湾省接种的新冠肺炎疫苗主要是腺病毒载体疫苗AZ和mRNA疫苗Mardner。这两种疫苗的罕见副作用分别是血栓形成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TTS)和心肌炎。吴新代指出,这两种副作用属于发生率极低的血液病和心脏病,经过适当的治疗,大部分可以恢复。
施打AZ疫苗猝死?先搞清楚:动脉血栓、静脉血栓差很多!
吴新代解释说,所谓“血栓”是指血液中有一个血块。按部位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人们在媒体上经常听到的“血栓合并血小板减少综合征”(TTS),是新冠肺炎疫苗全球接种后才出现的新名词,特指腺病毒载体疫苗引起的罕见血栓综合征。
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腺病毒载体疫苗引起的“血栓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通常为静脉血栓形成,常见于女性,患病率约为每百万人10例。目前专家推测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疫苗接种后的抗体反应,导致血小板聚集。
如果真的是疫苗引起的血栓,大部分会在注射后4~28天出现,根据出现的部位不同,症状有不同的可能性。例如,脑静脉血栓可导致头痛、视力改变或癫痫,腿部静脉血栓可导致下肢肿胀、疼痛,肠静脉血栓可导致腹痛,肺静脉血栓可导致胸痛、呼吸困难甚至昏厥。
吴新代指出,根据指挥中心目前公布的解剖报告,AZ疫苗后猝死的病例有几例,死因是心肌梗塞和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理论上,这些猝死和接种疫苗的相关性不高。
因为无论是心肌梗死、脑中风还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都是“动脉血栓”,而不是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射后可能出现的“静脉血栓”。
有三高、中风、心脏病者该担心吗?医师:更该打疫苗以预防重症
她还强调,有三高史、中风或其他心脏病的人不要担心AZ疫苗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AZ引起的血栓多为静脉血栓,与引起这些心脏病的动脉血栓完全不同。」
虽然接种AZ疫苗后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极低,但不幸发生了怎么办?吴新代解释说,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主要是服用抗凝剂。人们在接种疫苗后观察一个月。如果出现上述疑似血栓症状,立即去医院治疗,大部分会痊愈。
她建议有心脏病史的人应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因为患新冠肺炎后,慢性病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几率比普通人高。她还观察到,很多长辈可能是为了避免频繁上厕所,所以水喝得不多。
施打疫苗前后应多补充水分,可降低血液浓度
,也减少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认识mRNA疫苗罕见副作用心肌炎 多数经治疗可完全康复
心肌炎是mRNA疫苗如莫德纳、辉瑞BNT接种后可能引发的罕见副作用。国外报告显示,目前尚无法确定疫苗引发这种罕见副作用的原因,但已知案例多发生在18~30岁的年轻男性身上,盛行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吴欣岱解释,心肌炎病如其名,指的是心脏的肌肉发炎,影响心脏功能。主要症状是胸痛、胸口闷、心悸和呼吸急促等。严重的心肌炎的确有可能致命,但mRNA疫苗所引发的多是轻微心肌炎,经过简单药物治疗后,8成可完全康复。美国心脏医学会目前也建议民众继续施打mRNA疫苗。
根据目前台湾心脏学会的指引,绝大多数的心脏疾病患者都可以施打COVID-19疫苗,不会有安全疑虑。只有极少数曾服用抗凝血剂造成血栓的患者,建议先暂缓施打。此外,曾有过脑部静脉栓塞、肠道静脉栓塞病史的患者,因血栓发生的位置较罕见,建议先和心脏专科、血液科或免疫科医师谘询后,再决定是否施打。
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心肌炎多数发生在接种疫苗后的3~4天,几乎没有刚施打后就发生心肌炎的案例。吴欣岱分析,施打疫苗后不久就会发生的急性不良反应,多以过敏为主。接种疫苗后,建议留在原地观察半小时,确定无异状后再离开。
猝死如何预防?平时就可监测自己心跳数是否正常
施打疫苗后猝死的新闻,让许多人对于接种心生疑虑。根据统计数据,台湾每年心因性猝死的盛行率约为0.1至0.2%,以台湾总人口数换算下来,相当于每日都会有60~120人因此丧命。
吴欣岱指出,在COVID-19疫苗开始施打前,急诊室就常有倒下的长者被紧急送医。猝死的成因非常多样,例如心肌梗塞、中风、主动脉剥离、血糖过低引发休克等,都是可能原因。而最棘手的是,许多猝死案例在生前都没有明显可见的不适症状。
例如,日前有位长者要接种COVID-19疫苗前,被医师发现每分钟心跳数只有30下。表面上看起来行动自如、还能正常谈话的长辈,其实随时有可能心跳停止。
吴欣岱指出,台湾65岁以上成人中,约有2成人有心律不整问题。典型症状包括起身时头晕、心悸、胸口不适等,平时很容易被忽略。若未规律服药,严重心律不整的患者猝死风险较高。
她建议,民众平时在家就可定时测量脉搏或心跳。
正常人的每分钟心跳数约为60~100次,若超过标準值,建议至心脏科做进一步的检查。
长者要施打COVID-19疫苗前,家人也可协助评估自家到施打地点的距离,是否在长者体力可达的範围内。多喝水、注意血糖、规律服用慢性病药物、避免太过劳累,都可降低意外风险。
她也鼓励长者,无需过度担心施打COVID-19疫苗的副作用。以她身边的亲友为例,92岁的奶奶已施打完第一剂AZ疫苗,并无明显不适感。她的门诊中有不少静脉栓塞的病人,也都预计要接种疫苗。只要规律服药、施打后密切观察,风险都在可控制範围内。
「有80、90几岁的老人家说,我不打疫苗,反正不要出门就好。听到满难过的。」吴欣岱指出,即使疫情得到控制,COVID-19病毒仍不会完全消失。足不出户的人,仍有可能因为同住者外出、接触到病毒而被感染。且高龄者一旦染疫,将是重症高风险群。疫苗罕见副作用和可能染疫风险孰重孰轻,每个家庭都有不同考量。有正确的知识,才能做出理性抉择!
2021/06/26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9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