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的育儿心经(1)

初心:

初心:

所有的父母其初心都是“对孩子好,为此可以付出一切”,然而“名可名,非常名”,同一个“名”,如不加以深刻的剖析直至本质,其表现却会差以千里。绝大多数人容易走入的误区,是以“对孩子好”的口号,行“让自己开心”之实。

  • 圣人“无为而治”,其含义不是不作为,而是强调其作为的“无我”;菩萨发大乘心度众生须“无我相”,同样指的是不能有我执。检验是不是真的“对孩子好”的标准是,能否忽略到“自我的一切”
  • 比较容易理解的是物质层面的,包括金钱、疲劳等,但真正的法门不在这些,而在那个抽象的“我”,那个情绪的“我”和那个“我”的喜怒哀乐,我们愿意牺牲这些吗?
  • 我的喜怒哀乐都不重要,有这样的心法,就踏入了真正的“对孩子好”的心法之门
  • 有人无意识得入此门,有人需有意识刻苦修炼方能入此门,但如入不得此门,则越用力越容易适得其反。一个不入门但极其勤奋的父母,和一个不入门但近乎放养的父母(在保障义务教育和生活必须的前提下),长远看,往往后者的孩子优于前者
  • 教育好孩子的起点,就是“发心”,以“悲心”待之,以“己心”为修炼场。

过犹不及的边界,往往跟情绪相关,如果入了我执,偏离了心法,往往会出现“过度”,从而在同一方向上从正向作用,转为负向作用。例如:严肃 VS 训斥;批评 VS 数落;表扬 VS 放纵;说教 VS 吼骂。

仔细研判,但凡过度,皆因主观情绪的介入。老师的教育效果往往好于多数家长,其原因即老师未投影我执,故未投影过多的情绪。“平山中贼易,平心中贼难”,心得安放,才能领导好他人。

一句话心法口诀:

我是不是真的决心“对孩子好”,还是为了自己开心?如果是,我的情绪就不该存在。

这第一句心法上升不起愿心,则后面的一切皆可不修。

-------------

随手会记录一些教育大师的善巧,呼应正文——

批评孩子的声音越小,孩子听得就越认真,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越好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894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