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需遵循20个金标准

每个人每天都在吃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科学地吃饭。下面看看营养学专家为大家总结出20条健康饮食的“金标准”。专家指出,这20条中若能达到12条,就算得上达标;若在5条以下,需引起注意,及时纠正。

每个人每天都在吃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科学地吃饭。下面看看营养学专家为大家总结出20条健康饮食的“金标准”。专家指出,这20条中若能达到12条,就算得上达标;若在5条以下,需引起注意,及时纠正。

  1.吃饭时挺直腰背。人们吃饭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很容易含胸驼背。殊不知,这会使食道和胃部受压,影响消化。此外,在矮桌前吃饭、坐在沙发上以及蹲着吃饭,都会造成腹部受压,影响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可引发胃病、影响心肺功能。正确的进餐姿势是:挺直腰背,让胃部不受任何压迫。

  2.特别饿时喝点粥。人在极度饥饿时食欲特别强,看到什么都想吃。其实,此刻胃肠消化功能已经受损,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滞。特别饿时,应少量进一些半流食,如粥、面或米线,然后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尤其注意,特别饿时别进食牛奶、豆浆、酸奶和白薯,可能引起消化问题。

  3.两餐间隔4—6小时。两餐间隔太长或太短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影响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因此,两餐间隔4—6小时比较合适。

  4.先吃爱吃的食物。桌上的菜,肯定有你偏爱的和不喜欢的,此时该先吃哪个?专家提示,先吃自己喜爱的食物,这会让你在情绪上获得满足。愉快的心情能较快地产生饱胀感,避免吃得太多。

  5.饭后别马上用脑。饭后,体内的血液会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脑相对缺血。此时用脑会引起精神紧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一定要在饭后休息半小时以上再进入工作状态。听听音乐、散散步都是不错的选择。

  6.吃饭时不谈扫兴的事。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说话会使咀嚼食物的次数减少、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影响消化功能。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则指出,就餐时谈讨论复杂或令人扫兴的问题,会影响人的食欲和消化,可以谈论一些简单愉快的话题。

  7.早饭吃热的。清晨,人体内的神经及血管都还处于收缩状态,此时如果吃冰冷的食品,可能使消化系统发生痉挛。中医认为,早餐应该吃热食,保护胃气。建议早餐选择热稀饭、热麦片、热豆浆等,再配上包子、面包等干主食。

  8.饭后半小时再喝茶。饭后不宜立即饮茶,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同时,茶中的单宁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混合后会产生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给胃增加负担。饭后半小时再喝茶,能促进消化吸收,起到杀菌消毒和护齿的作用。

  9.晚上别吃冷饮。晚上7点后,人体体液代谢下降,此时吃凉的食物,尤其是冷饮,不易消除疲劳还会影响睡眠。

  10.饭后甜点要少吃。正餐已获得了足够的糖分,如果再吃甜点,人体会吸收多余的葡萄糖、淀粉。吃过油腻的东西后尤其不要吃甜点。

  11.多吃深色蔬菜。深色蔬菜是指深绿色、红色、紫红色的蔬菜。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应该吃一斤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到一半以上,其维生素C含量比浅色的高一倍。举例来说,深紫色茄子与浅绿色茄子,紫色洋葱与白色洋葱,紫甘蓝与卷心菜,紫薯与红薯、白薯,前者的营养价值都显著高于后者。

  12.动、植物油混着吃。光吃植物油会促使体内过氧化物增加,加快人衰老,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结肠癌发病率。而动物油含有对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专家提醒,用1份动物油、2份植物油制成混合油,可以取长补短。

  13.吃饭环境要安静。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显示,随着噪声增大,受试者感受食物甜味和咸味的敏感度降低。研究还表明,嘈杂的就餐环境会使人的味觉变迟钝。专家建议吃饭时不要选择环境嘈杂的餐馆,有轻柔音乐做背景可以让人吃得更香。

14.别一个人吃饭。单独进餐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且饮食单调,会造成营养失衡。和同事、家人一起吃饭,心情舒畅,胃液的分泌也相对旺盛,可使食物尽快地消化和吸收。此外多人一起吃饭,食品种类也多,每种吃一点容易达到营养平衡。

  15.骨头汤加点醋。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含钙丰富的食品有牛奶、鸡蛋、骨汤、鱼虾、黄豆等。胃肠道的酸度不足会影响钙的吸收。因此,烹调食物时适当放些醋,可使食物中的钙转化成容易被吸收的醋酸钙。

  16.每天吃一次纤维食品。人体摄取了多余的脂肪和蛋白质,与大肠杆菌作用,会变成有害的腐败物。纤维质可把它们包围并排泄掉。因此,每天最好吃一点粗纤维食物,如燕麦、糙米、薏米、红薯、玉米等。

  17.多嚼硬的食物。根据年龄不同,可适当补充一些硬的食物,如水果、甘蔗、生黄瓜等。这是因为较硬的食物要费劲去嚼,当咀嚼的次数增多或频率加快时,大脑的血流量明显增多,活化了大脑皮层,起到防止大脑老化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18.细嚼慢咽。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专家建议,每吃一口饭就放下筷子,集中注意力在嘴巴的咀嚼上,每一口都要细细地咀嚼30次以上。

  19.少吃盐。新版美国饮食指南建议,每人每日所摄入的食盐量应减少至2300毫克(约一茶匙)以内。而那些年龄超过51岁以及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每日所摄入食盐量应减少至1500毫克以内。

  20.调味品别滥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研究显示,桂皮、小茴香等天然调味品中都或多或少含有黄樟素,它可引起肝癌。多吃不仅会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还容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和胃胀气。因此,在烹制食物时不要过度使用。

健康饮食需遵循20个金标准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9134.html

(0)

相关推荐

  • 试管的经历分享,我的痛苦经历试管之路

    我1989年生,2013年底结婚,婆家有点重男轻女,不过老公对我还算不错,我心里也一直想着能有一个儿子是最好的,14年开始备孕,从14年到16年这三年都是在省公立医院看医生,期间从促排试孕到两次人授都失败了,期间病急乱投医在网上自己瞎找配方瞎吃药,婆婆在老家找的土方子也试了,也都没成功,过程不赘述,,,(这期间已经折磨的不行,心想不管男女了,能有个孩子都不错了)

    生活 2021年11月27日
  • 降温后,轮状病毒、合胞病毒、肺炎链球菌又活跃起来,家里的宝宝要小心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祝姚玲 记者 张冰清

    生活 2021年10月22日
  • 遭受短暂暴击后,三煤兄弟开启了震荡反弹模式。

    自去年10月份开展保供以来,国内煤炭供给始终不够理想。尤其是三季度,在面临严重短缺的大背景 下,国内煤炭保供措施更多是雷声大雨点小,直接导致9月份大范围拉闸限电的出现。国庆后,在得 到最高层指示之后,全国煤炭保供措施开始真正全面展开。对前期提议的2.2亿吨产能,要求先上车, 后补手续,从跟踪的日产变化来看,此部分保供量陆续得到了实质性的产量释放,根据计算,此部分 保供措施,四季度有望释放5500万吨产量左右(环比9月份)。另外,管理部门正在商议新的保供产 能,具体体量未知,但根据管理部门表态,预计保供规模不会太小。由此我们可以大体预判,四季度 国内煤炭产量有望实现9000万吨左右(环比9月)的产量增量,有效缓解紧张的供需矛盾。更为关键 的是,此次保供非临时性措施,为一次性核增产能,这样将使得明年的煤炭产量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从而大幅提升对远端的供给预期.#动力煤期货#

    生活 2021年10月25日
  • TSMC表示,将在11月8日前向美国政府提交敏感数据。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针对美国要求上交库存、客户订单等敏感资料一事,台积电近日(22日)表态称,将会在11月8日截止日期前,把相关资料提交给美国。

    科技 2021年10月23日
  • 大屏智能音箱,你的AI家庭小助手

    智能音箱能做什么?

    科技 2021年12月2日
  • 优秀性能+大屏,安卓平板好选择联想Yoga Pad Pro

    对于坚守安卓阵容的朋友来说,曾经好用安卓平板一机难求的场景相信会让你印象深刻,而作为 PC 行业的老大哥,2020 年联想在平板市场的回归无疑是振奋人心的,而其在 21 年 5 月发布的联想 Yoga Pad Pro 更是以其独特的形态吸引了不少网友的目光,成为了安卓平板难得的好选择之一。

    科技 2021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