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证

中医所说的寒热,大多时候指的是患者的自我感觉,并非体温下降或升高。

中医所说的寒热,大多时候指的是患者的自我感觉,并非体温下降或升高。

上热下寒证并不少见,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年龄越大,这种病态情况越多见。

其表现:口干、口苦、目涩、头面热易出汗,耳鸣,眩晕,咽部不利有粘痰,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大便粘滞或稀溏,腿脚软弱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脚凉手热,等等。

为什么出现这种病态?而且随年龄增加患病率也增加呢?

天与地,天为阳地为阴。与此对应,人体上半部近天为阳,下半身则与地近为阴。阳气趋上易升,阴气趋下易降。人在年轻的时或无病时,阴阳调配是正常状态,即上面不太热,下面不太寒,处于动态的阴阳平衡。一单这个平衡被打破,便会出现阳趋上阴趋下的情况,于是出现上热下寒病态。老年人,先天之本的肾阴逐渐消耗,肾阳不受约束而升发,出现上热下寒证。人的自然死亡过程,其实就是阴阳慢慢离决的过程。

出现上热下寒证该怎么治疗?

中医有个术语叫引火归元,就是把浮越于上面的浮火引导到下面来归于肾,呈阴阳互保之态,以重新达到阴阳平衡。其余方法还有育阴潜阳、交通心肾等等。方剂有:桂枝加龙牡汤、肾气丸、虎潜丸、潜阳补髓丹。需要辨证施治,不可乱用套用。

另外,要重视未病先防。平时注意作息规律、科学饮食、调整心态、适度锻炼,不要太操劳,以免过度消耗阴精。这样可以长久保持阴阳平衡,不出现上热下寒证,从而延年益寿。

上热下寒证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9255.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