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为何“爱”会被蒙蔽?

最近,同事小玲很烦恼,因为她的儿子老是说”妈妈不爱我了”这句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最近,同事小玲很烦恼,因为她的儿子老是说”妈妈不爱我了”这句话。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小玲的儿子这几天一回到家,就把一箱子的玩具倒在地上玩,玩过之后却不肯好好收拾。

小玲叫儿子自己收拾好玩具,儿子就是不肯收拾。一气之下,小玲对儿子说:”你这条小懒蛇,不想收拾玩具,我就锁起来,看你怎么玩?”

之后,儿子想再玩玩具,小玲都说:”你是条懒蛇,不给你玩了。”于是,儿子就天天说妈妈不爱他了。

妈妈对儿子的爱是无处不在的,为什么小玲的儿子体会不到妈妈对他的爱了呢?

在马歇尔.卢森堡的著作《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有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有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叫异化的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为何“爱”会被蒙蔽?

这种异化的沟通方式,常常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自己体会不到自己心中的爱或别人的爱。

小玲与儿子的沟通方式,就陷入了异化的沟通方式,母子之间,已出现了负面的影响,孩子已无法从妈妈的说话与做法中,感受到心中的母爱。

什么样的沟通,才算异化的沟通呢?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告诉我们,异化的沟通模式有4种类型: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

1.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比如,“你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家伙。” “他从来都是目中无人。” ”她和小张比起来,实在很差劲。”

可是,世间万物不可能非黑即白,在黑和白之间,还有一个中间地带,也会有灰色和蓝色的踪影。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人分成好人或坏人,正常或不正常,负责任或不负责任,聪明或愚蠢等等。

对他人的评价,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负面评价往往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

如果我们学会使用爱的语言,直接说出自己的价值观,而不评判或指责他人,这样,语言暴力便会降低很多。

《非暴力沟通》:为何“爱”会被蒙蔽?

比如小玲说儿子是“一条懒蛇”就是道德评判,让儿子听了很不舒服,不但没起到激发儿子收拾玩具的兴趣,而且引起了儿子对妈妈的误解:妈妈不爱我了。

如果,小玲不用评判的语言,而是用爱的语言对儿子说:“宝贝,你喜欢玩玩具吗?爱玩玩具的小朋友都是特别勤快的,懂得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你也会收拾玩具的,是吗?”

相信,如果小玲的儿子听到的是这么柔和有爱的语言,就不会因为那句”你是条小懒蛇“而罢工了。

2.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

我们常说:“人比人,气死人。”

生活中,常常有父母拿”别人家的孩子”来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很少能对自己的孩子起到促进作用,甚至只会起到反作用。

小薇六年级了,已经进入叛逆期。小美和小薇是邻居,大家是同班同学。

小美人如其名,她不仅人长得清秀甜美,学习成绩也很优秀。

小薇其实也不错,就是做事有点像男孩,大大咧咧的。妈妈总嫌小薇不够淑女,爱拿她跟小美来做比较。

偶尔比较一两次还能忍受,天天比来比去,让小薇与妈妈产生了一场激烈的冲突。最后,小薇还离家出走了。

可见,父母老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不仅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还可能导致自己的孩子变得更自卑,更叛逆。

丹·格林伯格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就揭示了比较对我们个人发展的影响,他提出一条建议:如果你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如果总是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就会让自己觉得沮丧、甚至绝望。这时,无论是对人对己,爱意都会在我们的心中荡然无存。

《非暴力沟通》:为何“爱”会被蒙蔽?

3.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为了回避责任,我们常会使用“不得不”这个短语。例如:“为了养家糊口,我不得不拼命工作”。这种表达方式,就淡化了个人责任。

另外,为了回避责任,人们还爱用“你让我“这个短语。比如:”你让我伤透了心。”这个表达方式,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内在情感,把自己的责任推给了对方。

在汉娜.阿伦特的著作《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书中讲到,在审判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时,他便一直借助“这是长官命令,我不得不去执行”来回避自己的责任。

人们爱使用“不得不” ”你让我”作为借口,只不过是回避责任的小伎俩。

《非暴力沟通》:为何“爱”会被蒙蔽?

4.强人所难

如果对别人的要求暗含着威胁,要是对方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这就是强人所难。

作为父母、师长或上级,总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改变他人,让他们循规蹈矩。

然而,我们无法强迫孩子或下级按自己期待去发展。盛气凌人是无济于事的。即使你用惩罚来教训他们,他们也会想出办法来对付。

在某间小学里,一位管教育的领导,总爱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口气,对老师们发号施令,要老师做一些毫无意义的工作,比如:让老师把详细的教学过程写在书中;把书中练习的答案写出来;把每次批改作业的情况详细记录……如果不按要求去做,职效工资就受到影响。

这样的做法,连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也未能幸免。强人所难的结果,就是教师们宁愿挨扣职效工资,也不愿浪费时间做这种毫无意义又浪费时间的工作。比如书中的练习,一眼就知道答案了,还写它干嘛呢?

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都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这种异化的沟通方式,让爱渐行渐远。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941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