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本书。
2016年,英国《每日邮报》刊登了一系列让人“垂涎欲滴”的风景图。摄影师兼奶油爱好者卡尔·华纳脑洞大开。糖果,奶油和巧克力在他手下摇身一变,成了建筑的原材料。铁轨和火车都是由巧克力搭建的,鹅卵石小路铺设的全是粉粉的棉花糖,远处的金字塔实际是奶酪块。
不过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1964年,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在他的作品《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当中,就已经勾画过这样奇妙的场景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可以说是荣誉多多,它获得了新英格兰儿童图书馆圆桌会议奖,萨里学校年度书籍奖,米奈涅姆儿童图书奖和蓝彼得图书奖。2005年,同名电影的上映,更是吸引了无数的孩子。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等等七项国际大奖通通包揽。
这一本书如此受欢迎,那么它的作者罗尔德·达尔究竟是何许人也呢?
达尔早年就读于英国德比郡的立普顿公学。当时,吉百利食品公司偶尔会寄一些新的巧克力产品到学校,学生就成了“甜味测试员”。达尔常常天马行空,想发明一些新的巧克力。因此得到了吉百利食品公司的赞赏,这是他创作《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灵感源泉。
达尔做过飞行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有过惊险的空中激战。他当过像特工一样的“空军大使”,写过红遍全球的007电影剧本《你只能活两次》,自学成为美术收藏家、鉴赏家、古董家具专家、美酒专家以及种兰专家。多才多艺,人生赢家。
当然达尔最重要的头衔还是儿童文学家。他创造了18本儿童读物,比如说像《詹姆斯和大仙桃》、《好心眼的巨人》、《女巫》、《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玛蒂尔达》。这些作品的魔力已经超越语言和国界。凡是读过的孩子,全都情不自禁地迷倒在他创造的,畅快淋漓的魔力世界当中,“无一幸免”。为什么说他写的东西独具魔力呢?
我们从《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就能读到一种或幽默或荒诞的美感。作家构建了一个崇尚巧克力的世界,所有的人都对巧克力大亨旺卡的糖果趋之若鹜。印度王子甚至还邀请旺卡,替他打造了一座用巧克力制造的宫殿。砖是巧克力,砌砖的粘泥也是巧克力。窗户、墙、天花板、地毯、挂画、家具以及所有的床都是用巧克力做的。而在你打开浴室的水龙头时,喷涌而出的也是滚烫的巧克力。
小朋友看到这些具有神奇想象力的画面时就没有抵抗力啦,这只是第一步,作家达尔还设置了巧妙的悬念,能用巧克力建造宫殿的旺卡这样传奇。按说他自己的巧克力工厂应该门庭若市才对。然而,人们看到的是巨大的巧克力工厂大门紧锁。全镇子的人甚至从来没有看见,有人从大门进出,也没有人知道里边是怎么运行的。
这也是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让人产生猎奇想法的同时又陷入了思考,巧克力工厂里究竟有什么。它为什么令整个世界为之着迷呢?
巧克力工厂,我们可能会想到里面有成千上万箱各种味道的巧克力,而作者却把想象力玩到了极限。他给旺卡的工厂设置了倾泻而下的巧克力瀑布,奔流不息的巧克力河流,一望无垠的巧克力草地,高耸的奶糖山。如果是你,你能克制住自己不被它诱惑吗?遵守旺卡先生的工厂规则吗?
这显然是对孩子们的一个考验了。除了查理,其他四个孩子纷纷被淘汰出局。从“争夺金券”到“被旺卡以各种稀奇古怪的惩罚”。不得不说,作者在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同时,又带出了教育的思考。如果把孩子比作巧克力,那么父母就是制造他们的工厂。为什么呢?
小胖子奥古斯塔斯食量惊人,总是暴饮暴食。母亲不但没有阻止他,还为他“努力”吃到藏有金券的巧克力感到骄傲。到了工厂,看到源源不断的巧克力河,他再也把持不住,偷偷去喝,结果跌倒河里,被机器吸进了旋涡。
被溺爱的富家女维鲁卡,在她看来,只要她想得到的,就必须拥有。为了圆她的金券梦,父亲买下了成千上万箱巧克力。让他工厂里的工人没日没夜地拆包装。在果仁车间,她又不听劝阻,跳进生产区,想捉一只能辨别坚果好坏的松鼠当宠物。结果被当成坏坚果扔进垃圾箱。
可见,父亲一味地纵容孩子的愿望,不仅失去了家长的权威,还会被孩子牵着鼻子走。而每天都在嚼口香糖的维奥莉特,她的家庭信奉“成功学”,妈妈把她培养为“嚼口香糖冠军”,所以她什么都要争第一。当她听到旺卡的工厂,居然能制造“嚼出山珍海味的口香糖”。她不顾劝阻,拿来就吃,结果口香糖还未研制完成,她变成了膨胀的浆果。
或许,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如果在诱惑面前没能坚守住底线,最终就会受到贪婪造成的惩罚。同时,对于家长来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选择爱的方式也需要掌握适度原则。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曾经说,亲情是道德的起点。
相比这几个“反面教材”,查理一家虽然穷困潦倒,却散发着幸福和温情的光芒。他们非常重视团聚,查理听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讲故事,和他们道晚安,沟通让他们暂时忘记了饥饿和贫困。而是沉溺在欢乐的家庭氛围当中。为了查理的最爱巧克力,全家人勒紧裤腰带,给查理买了巧克力当生日礼物。
懂事的查理也非常珍惜,总是先把巧克力小心翼翼地包好,实在是馋得熬不住了,才一点儿一点儿地品尝。小小一块巧克力,最长能吃一个月。父亲失业以后,饥寒交迫更是严重。为了省出粮食,查理每天提早十分钟走到学校,减少匆忙奔跑造成的体力损耗。别的孩子在课间扔雪球、摔跤,他就安静地坐在教室里。
在得知旺卡先生将要发放金券时,即使一家人一贫如洗,也没有打击查理的自信心,更没有限制他做梦的权利。外婆鼓励他说“Nothing ' s impossible”。爷爷偷偷地拿自己的“私房钱”给查理买了巧克力。后来查理真的中奖了,他想用金券换钱补贴家用,外公还语重心长地说“钞票每天都有印,成千上万张。可邀请券全世界只有五张,去换掉你的脏裤子准备参观吧。我们的生活会变好的,只有傻瓜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
家人的支持给了查理梦想在坚实的后盾。在结尾处,旺卡邀请查理作为工厂的继承人。面对如此丰厚的“终生大奖”,查理第一时间考虑到的,却是他不要和割舍不下的家人分离。亲情给予他的浇灌,让他学会爱人,学会守护生命当中更宝贵的东西。
除了几个不同性格的孩子身上,折射出不同的家庭教育。作者高人一筹的地方在于,他的作品像酒心巧克力一般,拥有着更深的“内核”。这一本书还蕴含着他对现代工业化的反思。工业文明的批量生产是满足了人们的欲望,还是带来了失业和贫富分化呢?
查理父亲本来在一家牙膏厂上班,他整天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地给牙膏管旋上盖子,但是糖果的工业化生产和热销导致了蛀牙的疯涨,也促进了牙膏的销量。牙膏厂赚了一大笔钱,工厂也决定向现代化发展。
所以不再需要人工拧瓶盖儿了,查理父亲就失业了。但是查理一家人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工作。一家七口本来就住在一个漏风的小木屋里。一张床上睡了四个年迈的老人,三餐只有卷青菜稀汤。收入来源断了,查理的父亲只能上街上铲雪,用更少的工资艰难度日。
这是工业化生产对于个人及其家庭的冲击。书里还描写了行业间的不正当竞争。工业化下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商人们都在为利益争夺,最初旺卡的工厂之所以辞退工人,就是因为有间谍泄密,让别的工厂得到了旺卡的“秘方”。菲克尔格鲁伯先生的工厂,开始贩卖一种在炎热的太阳下,也不会融化掉的冰激凌。
普鲁得诺斯先生的工厂,推出了无论嚼多久香味都不会消散的口香糖。斯拉格沃思先生的工厂,生产出可以吹的很大的糖气球。这些配方被窃取以后,所有工人被迫下岗失业,陷入了困境。旺卡开始对别人失去了信任,只能从原始丛林里,找一些不谙世事的小矮人做他的工人。
随着工业的蓬勃,电子科技也迅猛地发展,借助男孩迈克,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他对于科技的反思。迈克是一个电视控,痴迷机关枪扫射等暴力节目,还喜欢模仿那些施暴“英雄”,身上挂满了玩具枪。他对于巧克力工厂里任何巧克力和糖果都没兴趣,只有旺卡先生发明的“巧克力电视”能吸引他的眼球。
旺卡将巧克力在空中分解成颗粒后,传输进电视屏幕里,只要你伸手出去取,就可以吃到它,但是迈克认为这简直是大材小用,他有更“贪婪”的想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电视传送的人”。于是,他径自闯入了传送机,结果当家人把他从屏幕里抓出来时,只有芝麻粒一样小了。
小矮人还为迈克献上了一首很有意思的歌,我们到了每一幢房子都看见孩子们呆呆盯着那屏幕,他们懒洋洋吊儿郎当贪婪地看着,一直看得眼珠都暴出,他们变得昏头昏脑,那么多书等你去读,那么多奇妙美好充满幻想的故事,恐龙、吉卜赛人、王后以及大鲸鱼,金银岛还有那遥远的海岸。
从这首歌里,我们能听出作者遗憾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视觉娱乐,却让我们忘记了思考,还有多少人愿意沉静下来欣赏书中各式各样的故事呢。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电子设备,甚至沉溺于精彩纷呈的虚拟世界,逐渐丧失了社交能力。随着新科技不断改变着儿童的成长模式,怎样才能让孩子拥有最好的童年,这也是作者留给大读者的一个疑问。
这本《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不但可以满足“小吃货”们对美食的向往,还能启发孩子的哲思。除了各种巧克力,书里还有很多神奇的糖果,比如每十秒改变颜色的硬糖,奇妙的手捏奶油巧克力软糖,吞进肚子后会快活蠕动的糖,吃后全身会闪出六种不同的色彩的彩虹水果糖。快捧起这一本带着甜味的书,一起看吧!
- End -
欢迎分享朋友圈 转载请获取授权
-作者-
赵梓君,每天一篇文章,记录工作生活、读书学习的点滴。做一颗传播爱的种子。
公众号:赵君。写作不只是在记录,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9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