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冒险家希尔达》,配合同名动画片,也太好看了吧。
它具备了热爱冒险和喜欢叛逆的孩子所具备的所有元素。
故事中的女孩希尔达,生活在荒原的屋子里,结交了鹿狐朋友小枝、小精灵艾福和渡鸦。他们一起冒险,发生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
更有趣的是,这套《冒险家希尔达》中的内容被拍成了非常精彩的动画片,第一季好评如潮。一边看动画片一边看书,比较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活动吧。
打破刻板印象,谁说女孩子一定要娴静?
前段时间,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火爆全网。
有人盛赞,这个节目展现了不再年轻的姐姐们依然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活出别样的自我。可也有人直言,随着节目的继续开展,它展露出女性的刻板印象依然无处不在——节目最后胜出的大多都是美丽而能歌善舞的女性。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提到迪士尼的动画电影中,女性的角色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比如,白雪公主似乎有些傻白甜,傻傻等着王子过来救赎。
女孩子们看着这类的电影长大。久而久之,这些男权所赋予女性的特性转变为所谓的“社会期待”,影响着看动画片的女孩儿。
还好,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更加包容,迪士尼电影里出现了花木兰,这套书中更有有些特立独行的女孩子希尔达。
希尔达这个女孩子,蓝色的头发在人群中格外的耀眼。她喜欢爬高窜低,热爱冒险;她敢于反抗权威,有自己的想法;她不惧山怪精灵,有时候虽然有些淘气,但总体来说善良真诚。
这样的一个形象,可以在无形中引发孩子们思考,告诉孩子们女孩子也可以不一样。虽然没必要为了“不一样”而去不一样,但选择权始终在自己手中,不因性别不同而受到局限。
我有一次给我同事家的小女儿买东西,问我4岁的儿子应该买什么东西好,儿子回答:“芭比娃娃,女孩应该都喜欢芭比娃娃。”
希望希尔达这套书日后能告诉了儿子,女孩可以喜欢芭比娃娃,但也同样可以喜欢冒险和挑战。
特立独行的人物塑造,最优秀的品格教育
尽管希尔达在外形及性格方面都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但她所代表的那些优秀的品质却并不“特立独行”。
比如,希尔达翻越险峻的高山时,从山上摔了下来,却意外发现山怪的口水有粘性,利用山怪的口水抹上手脚爬上了高山。面对那道关于“一个问题断真假”的难题,希尔达巧用逻辑解决,体现了她的智慧。
而她解决“渡鸦”的问题,更体现了她的情商。她和小伙伴一起去寻找蓝色荨麻,因为自己的特立独行和没有考虑到小伙伴的感受而让小伙伴们对她敬而远之。可是,她通过让妈妈给小伙伴递纸条表示道歉等方式,重新获得了小朋友的友谊。
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挑战。我们成年人觉得不值一提,是因为我们忘记了自己曾经在这过程中所经历的纠结和痛苦。这套《希尔达》在脑洞大开的幻想故事背后,却隐藏了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也隐藏了各种解决孩子世界问题的“法门”。
这几天在读”意义疗法“的创始人弗兰克的《生命的探问》一书。从残酷集中营中活下来并开宗立派的伟大心理学家弗兰克强调:
我想,恰恰是希尔达身上所展现的这些品质,能够让孩子们最终成为一个大写的顶天立地的”I“,帮助他们有勇气穿越人生的至暗时刻,回应生命向我们的各种”提问“。
面对人生中的不尽如人意,故事中的真实
很多儿童文学会刻意回避”不完美“的结局,希望能够在故事中给孩子们更多的温暖和慰藉。这套《希尔达》虽然是故事,但整个故事并不刻意回避人生中的那些不尽如人意。
比如,希尔达在荒原的家被”隐形“小精灵攻击,不得不搬到城市中去。希尔达不想离开神秘的荒原世界,费劲了种种努力,最终获得了和精灵王国的和解。原本可以名正言顺的不搬离荒原,但却没想到因为巨人不小心的踩踏,自己的家变成了一片废墟,还是得去特伦伯格那个她不愿意去的城市。
这一设定以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努力了,有时候可能也未必能得到我们预想的结果。但是,这些过程也让我们获得了成长,不是吗?
《希尔达》同名的动画片在豆瓣上获得了9分以上的高分,很多成年人惊呼“被治愈”。不妨在孩子开始自主阅读后,用动画片引路,让孩子通过这套书获得更多的勇气和力量,也逐步实现自主阅读。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9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