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病浅识:慎用止血,疏肝理气是重点

魏善初

魏善初

这里谈及的仅限于胃及十二指肠渍疡病,它是一种慢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的范畴。已故秦伯未老先生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发展,自始至终都存在着木乘土的因果交替

肝属木主情志,脾胃属土主运化饮食。不少病例证明:溃疡病发生前,病人追忆常有情志波动和饮食失调史,临病时,常由情志或饮食不节诱发疾病;在发病过程中,病变轻重程度又常与情志、饮食的波动成正相比的关系。

胃溃疡病浅识:慎用止血,疏肝理气是重点

因此,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和情志异常及饮食所伤有着密切关系。胃脘部(上腹部)是胃及十二指肠的投射部位。各种病邪导致胃及十二指肠腑气不通,必然在胃脘部引起疼痛。由于胃和十二指肠部位有上下之分,脘痛发生也有先后之别,胃连接食道, 下按十二指肠,食后饮食人胃,胃内充实,胃气不通,出现食人即反;十二指肠在胃下方,食后饮食入胃,经胃腐熟消磨,排放才能进入十二指肠,导致胃虚肠实,肠气不通,疼痛才能发生,出现空腹或饥饿性疼痛。

更由于胃及十二指肠的病因性质不同,其疼痛性质亦各有差异:气滞者胀痛,热郁或阴虚者灼痛,虚寒者隐痛,血瘀者刺痛。胃脘疼痛一症,仅是胃及十二肠溃疡病的病位反映,而病因性质引起整体反映的症候更多,更具有综合诊断的价值。

胃溃疡病浅识:慎用止血,疏肝理气是重点

如胃肠腑气不通,腑气失其和降而上逆,便可出现恶心、暧气、呕吐、流涎、失眠等症状;脾胃湿热内蕴,或肝郁化热,或脾不运化,湿油内生,则见吐酸、嘈染等;胃热炽盛、迫血妄行,或脾虚不能统血,或脉络疥滞,血溢脉外,均可见吐血、黑便等出血症状。

理气止痛为溃疡病的常规治法,常用方剂为柴胡疏肝散。服用剂型以丸药、片剂或散剂为佳,这是为减轻胃肠充盈、缓解脘痛的缘故。

临证时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灵活加减:气滞无寒热者, .全方进治;气部化热者,去陈皮、木香,加黄连、知母等以泄热和胃;肿胃虚寒者,加白术、党参、于姜以温中散寒;吐血黑便者,加桃仁、红花、三七等以止血化瘀,阴虚内热者,改用一贯煎加减治疗。前面谈到,本病的主要诱因为情志与饮食,在上述药物治疗中,必须配合情志与饮食疗法,使病人情志安定,心情舒畅,饮食调匀,才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治愈病人。

胃溃疡病浅识:慎用止血,疏肝理气是重点

纪东涛医师按:溃疡病出现,多是气滞血瘀,痰食郁积而化热腐蚀胃肠壁,严重者出血,便血,理气,化瘀,化痰,消食积是必须的临证手段,但是,气血不会无缘无故的郁滞,痰食也不会平白无故的停留,治疗本病的重点是辨证,比如脉弦,说明病位在肝,要疏肝理气,可用逍遥散,四逆散等;脉滑,说明病位在脾胃,要健脾化食积,可用健脾散,保和汤等;脉涩而硬,说明肝郁而气血郁滞,理气化瘀兼揉肝止痛,可用柴芍六君子汤;脉沉细,胃冷反酸,说明脾阳不振,腰冷腿凉说明脾肾阳虚,内寒则血凝,凝则不畅,不畅则生郁热,标冷而本寒,不可因舌黄,苔干而乱用凉药。慎用止血生肌药,一味的止血生肌,不去调理身体的矛盾,那就是西方人的思维,不可取。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013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