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刘女士的孩子刚刚一岁半,不久前突然呕吐不止,甚至危及生命。送往医院检查后发现,竟然患的是肠套叠。
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郭卫红介绍,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导致的一种肠梗阻。原发性肠套叠好发于婴幼儿,80%左右的病例发生在2岁以内,1岁以内婴幼儿可占急性肠套叠病例的60%,3月以内新生婴儿发病较为罕见。继发性肠套叠常发生于年龄稍大的幼儿。
“原发性肠套叠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总的来讲,可以说是各种原因导致了肠管不规则蠕动造成的。”郭卫红介绍,婴、幼儿回盲部系膜尚未完全附着固定,肠管活动度较大是发生原发性肠套叠的解剖结构因素。如遇到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感染、添加辅食导致肠功能紊乱或不耐受、食物冷热刺激等原因,打破原来肠管蠕动节律,引发肠管不规则蠕动即可使得一部分肠管套入邻近肠管。
“继发性肠套叠,主要是肠壁上有异常结构,如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肠壁肿瘤或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出血性紫癜导致局部肠壁肿胀增厚,都可成为引发肠套叠的诱因,带着有病变的肠管套入临近肠管。如果病变不去除,可以反复引起肠套叠发作。” 郭卫红补充说道。
肠套叠发作一般有典型的“三联征”:阵发性腹痛(婴幼儿可表现为哭闹)、“果酱样”血便、腹部扪及包块。郭卫红解释道,肠套叠的疼痛主要是套叠发生梗阻后引起肠管剧烈的痉挛性疼痛,并为15分钟-20分钟周期性疼痛。由于婴幼儿不会表达,通常表现为一阵阵的、不能安抚的剧烈哭闹。疼痛或哭闹发生后,有些患儿还会伴有剧烈的呕吐,发作时间长的还会排“红果酱”样大便。
“如果发生肠套叠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套叠在一起的肠管会发生坏死、穿孔,这时候宝宝可能会有脱水、发热、电解质紊乱和中毒性休克等表现,甚至出现生命危险。”郭卫红表示,原发性肠套叠大多数是一次性随机发生的,及时发现和确诊,经治疗,复发的几率不是很高。严重的病例或者复位不成功的,需要手术治疗。少数病例复位后,由于肠壁水肿或肠系膜水肿,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反复套叠发作,这种情况大多数通过复位+保守治疗也可逐渐恢复正常。如有间隔一段时期经常出现肠套叠的,则需要做更多检查排查肠壁或肠系膜是否有异常结构。
郭卫红提醒,添加新的辅食种类,或者有病毒感染时,家长要格外注意宝宝的异常表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新京报记者 刘旭
校对 杨许丽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0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