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一条长约20米的抹香鲸在宁波象山县附近海域搁浅,当地渔政和渔民展开救援。20日上午,在渔政船的牵引和护送下,搁浅抹香鲸顺利抵达目的海域,渔政船剪断牵引绳将抹香鲸放生入海。
: 0.5em;outline: 0px;max-width: 100%;visibility: visible;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鲸鱼搁浅事件已经不是少数,近几年,我们经常会在国内外的新闻里看到此类消息:
2020年7月30日,印尼东努沙登加拉的当地民众发现有11头领航鲸在撒布莱久阿地区的海滩搁浅。
2020年9月21日,大约270头鲸鱼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浅海滩搁浅。
2022年2月2日,一头深海鲸鱼在希腊近海死亡,此前曾两度搁浅并获救。
2022年3月19日,辽宁大连长海县附近海域发现一头小须鲸死亡。
为什么鲸鱼们总会搁浅呢?
搁浅现象由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先发现并记录下来,他在《历史动物学》一书中写道:“我们不知道它们在陆地搁浅的原因是什么,据说它们在任何时候都会搁浅,而且没有明显的原因。”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林文治表示,搁浅情况的接连发生,很可能是因为鲸豚生活的海域发生了某些区域环境事件,如高强度声学环境污染、海洋水体污染等,导致鲸豚迷失方向,发生搁浅。
专家将具体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种:
1.个体生病
普利茅斯大学海洋保护学教授Simon Ingram说:“很多时候出现在沙滩上的动物都会筋疲力尽,营养不良,或者因为生病而没有吃东西,它们可能处于生病的最后阶段或者死于海上,然后最终被冲到海滩上。”如果是单独的鲸鱼搁浅,那么疾病和受伤起主要作用,自身疾病导致回声定位系统失灵,而受伤衰老致使鲸鱼太过虚弱,自然死亡冲上海滩。
2.导航失灵
一条巨鲸的眼睛只有一个小西瓜大,且由于其视力极度退化,一般只能看到17米以内的物体。鲸鱼交流和寻找猎物时,是靠声音来导航的,也就是回声定位。鲸鱼根据这种超声波的往返时间来准确地判断自己与障碍物的距离。在较浅的海湾区域,回声定位往往没有那么灵敏,巨鲸难以找到方位,最后就会进入浅水区搁浅。
3.噪音污染
人工声呐或是水下爆破都可能对鲸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其产生的巨大声响会损害鲸豚的听力,尤其是对借助回声定位系统在水中探测方向和寻找食物的齿鲸(例如海豚)来说,噪音污染最终会导致齿鲸无法交流、捕食和辨识方向。
4.羊群效应
由于一些鲸鱼本身是社会性动物,和羊群一样,有一只领头的鲸,如果领头鲸迷路搁浅之后,其余鲸想要救援却忽略了自身的安全,于是鲸群体搁浅的现象就出现了。兽医病理学家Andrew Brownlow说,“虽然我们并不清楚原因,但群居动物最终会跟着生病的领头者游上海滩,或者一起迷路。”
5.环境污染
科学家曾在解剖鲸鱼时,发现它们的胃里有塑料袋、人字拖、塑料杯等塑料制品,这些东西很可能导致鲸鱼无法进食。此外,污染海水的化学物质也可能扰乱鲸鱼的感觉系统,造成鲸鱼搁浅。
搁浅鲸的营救难题
此次宁波象山县附近海域搁浅的抹香鲸获救及时,幸运地回到了深海,但事实上,搁浅鲸鱼救援成功的案例很少,一旦搁浅,很可能永远无法回归大海。中科院水生生物所副研究员郝玉江称,由于鲸类体型庞大,一旦搁浅,很容易陷入滩涂的泥沙当中,将其救出通常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根据不同搁浅鲸的身体状况,救援方式主要有三种:
1.在鲸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直接将其放生回海洋中。
2.对搁浅鲸进行保持水分等护理,等到涨潮后使其自行游走。
3.将受伤严重的搁浅鲸转移至人工环境,待其康复后再放归海洋。
我们能做些什么?
近年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国都接连曝出鲸豚大规模搁浅事件。
其实不只是鲸,人类活动对很多海洋生物都会造成影响:例如全球变暖造成海洋环境酸化、海洋航运造成水下噪声污染、海洋垃圾造成的污染等等。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生活污水排放等,更是会对近岸的海洋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我们能做的,就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噪音污染,在寻求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留给野生动物赖以生活的资源,探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最佳平衡点。
来源:中国科普网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03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