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发Nature,不到30岁当博导,现在为你的孩子回答“为什么”

26岁发Nature,不到30岁当博导,现在为你的孩子回答“为什么”

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文 | 王立铭

浙江大学教授 神经生物学家

我是王立铭,浙江大学教授,神经生物学家。我自己本身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了解动物的大脑怎么能控制各种有趣的行为。

26岁发Nature,不到30岁当博导,现在为你的孩子回答“为什么”

王立铭教授

在研究之外呢,我特别喜欢给大家讲科学故事,讲讲人类到底是怎样一点点了解自己,一点点了解世界,一步步走进这个宇宙的。

去年和今年,我的两本书《吃货的生物学修养》和《上帝的手术刀》也有不少读者喜欢。相比冷冰冰的“科学家”头衔,我更喜欢“会讲故事的科学家爸爸”这个叫法。

01

当好奇心遭遇被割裂的知识

我有两个女儿。从大女儿丫丫不到两岁开始,和她一起捧起本童书边读边讨论,在生活里发现什么问题边聊边总结,就成了我最乐此不疲的事情之一。

在她六岁时,可能和大家的孩子一样,正是开始主动亲近世界,用新鲜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并且产生无穷疑问和好奇的年龄。

她每天都会问我好多好多的问题:

我特别特别羡慕她这种状态,就是带着永无穷尽的好奇心、绝不预设立场的包容态度以及融合的视野去看世界的状态。

26岁发Nature,不到30岁当博导,现在为你的孩子回答“为什么”

立铭和丫丫

什么会伤害到孩子的好奇心?被割裂的知识在孩子眼中毫无联系,是一个个孤立、碎片、跟生活关系不大的事实,而不是完整、生动、可感知的世界。

更进一步地,孩子不得不被动地跟随着整齐划一的学习进度,把孤立的知识填充到大脑里。孩子从前念念不忘的“为什么”在这里变得不重要了,牢牢记住“是什么”、“怎样做”才是真理。

02

为什么人工智能时代

需要融合式通识教育?

现在,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正是诞生于两个世纪前的大工业时代。

它的出现是为当时飞速猛进的经济体系,批量化地培养一批批掌握标准化知识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可能终其一生就固守在一条流水线上的一道工序里,他们只需要掌握跟这道工序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就能投入生产。

但很显然,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所身处的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的孩子将来所要面临的世界,只会离大工业时代更远。

大工业时代需要教育体系提供的,是一颗颗螺丝钉,当时的人们只需要习得一门专业技能,守在一个狭窄的岗位上,卸下个性和思想,把自己同化成机器的一部分。

但如今,我们眼看着就要迈入一个史无前例的全新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这些名词背后,也许代表着人类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生物学属性都会被颠覆。

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全新的时代里,我们人类的独特优势在哪里?我们作为人最重要的属性又将是什么?我们人类的骄傲和尊严将以什么方式维系?以及,我们的教育能否更好地保护、培养、激发人作为人本身的优势和尊严?

当谈到“什么优势是人工智能没有但人类智能具备”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人类的综合能力。

人工智能虽然学习能力极强,能快速模仿人类既有经验,但本质上只是特定领域的先进工具,只能在特定的知识范围内发挥作用。它们无法像人类一样跨越知识的边界,进行自由想象和创造。

但人类的综合能力,需要建立在对世界的综合认知的基础上,需要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对世界多元角度、跨越学科的立体认识。

所以,我们希望为孩子提供融合式通识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对世界的全景认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03

怎样带孩子全景认知世界?

我和童行的小伙伴们研发了《给孩子的万物启蒙课》这个音频课。

我们想通过这个节目,用声音陪伴孩子,带孩子全景认知世界。

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每个问题背后,我都会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变成一个个故事,给孩子娓娓道来。

点击音频↑,试听王立铭给孩子的万物启蒙,来自博雅小学堂APP

从系统地角度来看,我们为这个节目依次设置了六个单元主题:“人类和人体”、“衣服和食物”、“中国”、“世界”、“航海”、“飞行”。

在人类单元,我们会一起聊聊今天地球上生活的人,聊聊人最早是怎么来的,聊聊人和别的动物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我们会有个大大的脑袋。

在衣服和食物单元,我们会聊聊人穿衣服除了冬天里保暖还有什么用,我们餐桌上的饭菜都是怎么来的,如果穿越到过去,还能吃到什么好吃的。

从看自己出发,接下来我们的眼光会依次投过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家,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然后我们还会坐着船、插着翅膀,一起去体验一下从古到今,从今到未来,人们探索和见识世界的漫漫长征。

我希望做到的,是和孩子们一起,边看边聊,边走边问,慢慢揭开这个世界的神秘面纱。

更重要的是,在单元主题的体系之上,我们还设计了宏观的哲思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怎么去看世界”。

26岁发Nature,不到30岁当博导,现在为你的孩子回答“为什么”

这些问题就像夜空里闪耀的群星,指引我们去打磨每一期展开讨论的问题和内容,让孩子听到的,不是各学科知识的生硬堆砌,不仅是把知识点讲得有趣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将科学,人文,历史,艺术的内容串联融合起来,还有对这几个本质问题的思考和启蒙。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建立对世界的全景认知。在故事里,孩子可以站在我的肩膀上,看到科学家们是怎样理解世界背后的运作规律。我们希望让科学家独特的思考视角,成为激发孩子建立全景认知的天窗。

04

听完以后

我们希望孩子得到

我们希望,这个节目可以给孩子带来求知和探索的好奇心、独立和多元的思考以及自我认知的觉醒。

我们希望能激发孩子有心而发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带着兴趣主动学习,希望孩子听了这个节目以后,会说:这个世界真的太有趣了,我还想知道更多呢!

我们希望孩子有自己独立的理解,尝试多角度的思考,甚至能够从一个连我们也想不到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知识和经验可以永不落伍,但独立思考的头脑能够适应任何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尤其更需要的创造力。

我们希望孩子开始有意识地思考——我是谁,我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我将来想要在这个世界里做什么?我们希望尽早给孩子提供一张世界的全景认知地图,帮他找到那一件让自己两眼放光的事情。

有不少父母跟我们说,孩子听完一个音频以后,忍不住跟他们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甚至开始自编后续的故事。

这就是我们的期望,孩子因为我们的启发,变得更有求知欲、想象力,更能多角度去思考,去创造。

希望这个节目可以陪伴更多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一起去看看这个大大的世界。

26岁发Nature,不到30岁当博导,现在为你的孩子回答“为什么”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0445.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