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朋友们一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不管你怎么说怎么叫他,他像没长耳朵一样,还是在那里磨蹭。
这时候,我们很容易一股怒火冲上来,前一秒还是温柔的妈妈,后一秒就变成了“河东狮吼”,甚至做出让我们后悔不已的行为。
而孩子呢,可能当时迫于我们的怒威做了我们让他做的,但事情过后,孩子还是那个磨蹭的孩子,而且,孩子的心灵因为我们的怒吼又蒙上了更多一层阴影,对孩子的人格发育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点,在于沟通。我们究竟该如何与孩子有效地沟通,才能真正地促动孩子呢?
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今年年初我特地读了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的书作《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含义是: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和平而高效地沟通。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就是要传递爱,而不是伤害,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
作者在执行层面上也给出了4个具体的沟通要素:
1、客观地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
2、客观地说出你的感受;
3、表达你的需要;
4、用请求的语气请沟通的对象支持你。
这4个要素是有先后顺序的,基本按照上面1、2、3、4的顺序来表达。
当然,了解到这个方法,不等于我们就掌握了这个方法,还需要我们反复地实践。实践几次下来,就会习惯成自然了,慢慢就会体验到这种沟通方式所带来的好处。
就比如昨晚,娃一直磨磨蹭蹭地写作业,等到写完作业已经10点多了,可是他却抓起一本书看了起来。我提醒了他好几遍,他像压根没有听见我说话一样,没有半点反应。
说实话,我忙碌了一天,到了这个点已经相当疲惫了,要换作以前,我肯定马上就失去耐心提高嗓门发火了,但这次,我没有这样做,而是用正常的语调对他说:
“现在已经很晚了,你第二天上学的东西还没收拾准备好(客观描述现象)。妈妈真的很累了(表达我的感受),需要马上休息,第二天还要早起工作(说出我的需要)。抱歉我明天早上不能叫你起床,请你尽早收拾整理好也早点睡觉,明早自己起床好吗?(提出请求)”
当我这样表达完之后,就像施了魔法一样,娃抬起头看着我说:“妈妈,那你先去睡吧。”之后,我进了我的卧室,支起耳朵听他的动静:听见他开始收拾第二天上学的东西,然后洗簌,还将换下来的脏衣服放进了洗衣机里,接着就熄灯睡觉了。今天一早,他听见闹铃响后就自己起床、自己做早餐,吃好早餐就去坐校车了。
等他放学回来时,我发自内心地肯定了他昨晚的自觉行为,也由衷地感谢他能配合我,让我昨晚睡了一个好觉、今天一天的状态都很好。当我这么说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眼睛里有亮光。
当你和你的孩子沟通、你说他/她不听时,不妨也试试这个“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吧!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0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