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备课笔记
统编必修下第八单元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展开,《谏太宗十思疏》是第一篇,现在看来,与其他几篇还是不一样。
此文的写作背景是,唐太宗初期励精图治,后来逐渐骄奢,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苑囿。魏征此文的目的就是批评他,要他不忘初心,进行深刻的、系统的反思。这事风险颇大。即使太宗能够理解,也要防止政敌的谗害。(孙绍振《化直接批评为普遍议论》)因此语句特别委婉,我们在讲解的时候需要注意。
一、文本特色
苏东坡《再上神宗皇帝书》里这样说:“今日之政,小用则小败,大用则大败,若力行不已,则乱亡随之。” 以魏征的出身地位,肯定不敢如此率性。进谏成功与否,与进谏者的措辞陈述密不可分。因此我们能感受此文的委婉曲折,可谓技巧与文采兼备,娓娓中极具说服力。
二、线上教学
朱洁文老师《线上线下相融合,从准起点走向高视点》里提到的一些做法,
值得学习。首先是在预习之后,完成10道“问卷星”自测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自测题指向文言文基本知识,以便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其次,在讲课过程中,通过“问卷星”或希沃白板的附带功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判断”“选择”一类短时完成的反馈信息进行即时收集和快速梳理。这种方法可以快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也可以利用“金山文档”或“腾讯文档”等在线同步写作工具,组织小组讨论,快速呈现学生讨论的成果,并让完善过程可视化。这些方法我以前尝试过使用一些,效果不太好,可能是问题的设置问题。
三、课文拾零
1.“竭诚”两句
课下注释对这两句进行了翻译,并且引用《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我觉得还不够,可以引入《贞观政要集校》中戈直的两个注释:胡越者极南北之间,言至异可同也;言至亲反疏也。
2.“奔车朽索”
最该注释的应该是则两句。《尚书》里的“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这一句可以很好地为其做注脚。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治理天下,战战兢兢,就像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六马那样,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万民之君,对待老百姓怎能不心存敬畏呢?
这样,就与前文“所宜深慎”贯通起来了。
3.“弘兹九德”
“九德”并非对应“十思”。《尚书》中关于“九德”有这样的记载:“亦行有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治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如果不是一一对应,那么是什么情况?
学者说此文与《皋陶谟》关联性很大,例如《皋》里有这样一句:
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意思是,啊!还要能辨别不同的人,安抚民心。”禹说:“噢!都像这样,连帝舜也难以做到。能识别人就是明智,就善于用人。能安定民心就是慈爱,百姓都会怀念他。
逻辑前提是太宗与魏征都对其非常了解,那么这个“九德”一方面指向前文的“德义”,另一方面指向彼此德心照不宣。
4.“鸣琴垂拱”
课下注释只解释了“垂拱”,我觉得还不够。《贞观政要集校》中戈直引《家语》里“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这样一句,并解释道:垂拱者,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也。
这话说得很在理,既画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大饼(比太宗当时的境界要高还几层,自然能击中其心),又与最后一句相呼应。阐明“十思”的作用。
5.太宗在读完魏征此文后很感动,为此还写了一篇小作文,联想到晋代之事,说明谏官的重要性。这段手诏从侧面反映出魏征委婉曲折表述后的影响力,以至于让太宗常读常新,这很难得。
顺按:写完四月的最后一篇小文章,五月就来了——“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中的“五月”。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0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