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15亿次核酸检测背后:企业还赚钱吗?

中国115亿次核酸检测背后:企业还赚钱吗?


作者 | 信娜 王腾
来源 | 财经杂志

有温度 有性情 有担当 有风骨
中国115亿次核酸检测背后:企业还赚钱吗?推荐你关注中国115亿次核酸检测背后:企业还赚钱吗?
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已经完成约115亿人次的核酸检测。
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在2022年4月16日通过央视新闻传递出的一个数字。
115亿人次,背后是37个已获批上市的核酸检测试剂,20多家公司。
这些抓到时机赚得真金白银的企业,有的手握亿元在坚持寻求更好的项目。多位投资人对《财经》记者提到,这些企业已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布局分子诊断或其他领域。
即便年营收达几十亿,这些企业对危机的嗅觉还是很灵敏。疫情终会逐步稳定并控制,中国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需求减少,新冠核酸检测的未来增长空间有限,核酸检测企业的大量产能如何消化,怎样布局未来?
对那些已经错过疫情期红利的基因检测公司,生死或许就在眼前。在高特佳投资执行合伙人王海蛟看来,会出现核酸检测公司没有转型成功,被市场所淘汰,“这就要看公司是否谋长远发展”。
中国115亿次核酸检测背后:企业还赚钱吗?
没抓住这次机会,意味着掉队了?
据《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共有34个核酸检测试剂批准上市,来自28家企业,其中有12家为上市公司。
2020年武汉疫情初期,六家企业的六个新冠病毒检测产品最先获批应急上市。这六家分别为之江生物(688317.SH)、圣湘生物(688289.SH)、捷诺生物、伯杰医疗、达安基因(002030.SZ)和华大集团(华大基因和华大智造)。
圣湘生物是新冠疫情发生后冲出的“黑马”,其原本业务以肝炎检测、生殖道检测为主。2020年1月核酸检测试剂上市,圣湘生物位列国内首批获批名单。
七个月后,圣湘生物作为“抗疫第一股”挂牌科创板,董事长戴立忠的财富市值也超过150亿元,跻身亿万富豪队列。根据《2020年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戴立忠以176.2亿元财富名列第210位。
2020年其全年收入增长了12倍,营业总收入超过47亿元,利润总额约30亿元。2021年有所下降,其财报显示,营收为45多亿元,利润总额超26亿元。两年相加,圣湘生物共赚了约92亿元。
在疫情期间上市的核酸检测公司还有之江生物,于2021年1月18日登上上交所科创板。它的核酸检测试剂也在首批获批名单,因此,业绩同样不俗。
2020年,之江生物营业总收入超20亿元,利润总额为11多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692.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708.96%。
两家公司的共同点是,2021年营收数据不及2020年,这也是大多数核酸检测企业的现状。
对此,圣湘生物解释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略有下降,主要系受国内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集采,及新冠相关产品价格普遍下调等因素影响。
之江生物则在2021年财报中解释,行业销售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下降,主要系2021年厂家和原料供应商的产能恢复充分,使得新冠检测产品的供给充足、行业竞争较激烈,再加之全国多地对新冠检测试剂盒实施降价集采,促使核酸检测试剂盒大幅降价所致。
降价的底子是核酸检测试剂每份的平均生产成本不高。一位医疗健康领域研究人员的测算是,核酸试剂盒每份平均生产成本在3元到5元之间。
在这个价格内,厂家仍有一部分利润空间。华兴证券研究所负责人、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赵冰认为,检测试剂的情况与新冠疫苗类似,以政府采购为主,中间费用率不高,毛利率不会太高,但净利率水平应该与其他试剂差不多。
对于基因检测企业来说,抓住新冠核酸检测的契机,企业发展就会进入新阶段。“如果没有抓住,基本上可以说掉队了。”赵冰表示。
国内头部基因检测公司,如贝瑞基因(000710.SZ)、泛生子(GTH.US)、燃石医学(BNR.US)等,没能在新冠核酸检测中分得一杯羹。
一位知情人士曾对《财经》记者说,它们错失了新冠核酸检测的最大红利,“中间确实判断失误,以为核酸检测市场不会持续很久,后面再去研发注册产品,已经错失了好机会”。
上述几家公司也追上来,已有相关新冠核酸产品上市,但在目前的价格和市场格局下,已没有太多的竞争力。《财经》记者查询上述几家公司2021年年报数据,未提及涉及新冠核酸检测的收入情况。
而那些因核酸检测暴发的公司,因本身技术并不突出,此前在投资市场没有受到多少关注,却在新冠疫情期间业绩大增,迅速上市。“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一位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人感慨。
中国115亿次核酸检测背后:企业还赚钱吗?
除了集采压薄利润,还有竞争
上海一家大型核酸检测试剂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从此轮上海疫情早期,2022年3月12日起便一直住在公司,“从三月开始,核酸试剂的需求量成倍增加”。上述负责人回忆,即便在疫情相对稳定的时候,产品的用量也几乎没有起伏,产能一直维持每天几百万份。
正如一家基因检测企业负责人所言,集采价格太低,如果没有大量的订单,对于我们来说,不赔钱都很难,更难谈挣钱。
2020年4月,湖北率先启动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集采,最低中标价16.78元,最高24.99元。2020年6月15日,北京公布“京津冀新冠病毒相关检测试剂联合采购挂网成交结果”显示,11个核酸检测试剂产品挂网成交,最低为12元。
到2021年9月7日,京津冀鲁联盟集采,纳入22种核酸检测试剂盒,最低供货价已低至5.38元。卡尤迪董事长李响曾感慨,“这价格已经低到不可思议。”
就在一些核酸检测公司负责人还在呼痛时,国家医保局2022年4月1日再度下调价格,从使用终端看,武汉疫情时,单人单检的定价是200元,之后一路180元、80元、60元、38元的降下来。到2022年4月25日北京居民大规模核酸检测时,单人单检价格已降至每人份28元;多人混检统一降至每人份不高于8元。此时,广东省的单人单检价格甚至已到每人份20元。
是否应该放弃这项业务?一家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负责人已经在摇摆。因为单纯从单检项目来看,企业利润被压缩的很厉害。
利润率虽然在下降,但规模足够大。这是企业咬住核酸检测的一个重要理由。王海蛟分析,企业不会只看利润率,也要看产品的市场规模。中国的核酸检测量,一年几乎要达到十多亿人次或者几十亿人次,这个量非常大,利润虽然薄一点,但利润总额还是很大。
降价趋势下,一些核酸试剂盒研发生产商有些“吃不消”了。在王海蛟看来,对于现在的新冠核酸检测市场,已到了一个比拼企业规模的竞争期。
疫情初期,只要公司有产能,都有市场。现在产品价格已经降到一定程度,拼的是产品成本、质量和可及性。这样的话,规模小的公司会被淘汰,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 
迈克生物(300463.SZ)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新冠检测产品销售收入7.16亿元,同比增长0.93%;常规产品销售收入15.83亿元,同比增长38.45%。其财务总监尹珊业绩说明会上提及,虽然公司新冠检测产品产量和销量有较大提升,但销售收入增幅较小。
这家位于成都的公司,将其自主产品分为常规检测产品和新冠检测产品(属于分子平台)。在2021年年报中提到,全年营收增速主要是由常规产品的销售增长带来。
对于新冠产品业绩停滞的现状,迈克生物董秘办相关人士曾对媒体提到,“新冠产品在迈克的总体占比大概在18%左右,不算很大。同时,我们本身也不希望去靠新冠疫情来拉动业绩,因为疫情迟早是会过去的,未来业绩的增长需要回归到生化免疫、临床检测的板块上来,尽量去平稳过渡。”
上述上海试剂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认为,“虽然核酸检测试剂已经批了很多产品,但市面上的产品其实还是集中在头部几家企业”。
在王海蛟看来,市占率在10%以上的头部公司,做核酸检测产品仍然有利可图。市占率只有1%或者千分之一的公司,会因没利润而退出这一市场。
天眼查数据显示,以工商登记为准,截至4月22日,2022年国内检测试剂相关企业新增四家,同比去年减少96%。2021年,中国新增检测试剂相关企业超210家。
中国115亿次核酸检测背后:企业还赚钱吗?
最终比拼的还是常规业务
无论如何,当下最受关注的还是新冠检测,企业必须扣到自己的生存机会。
一家刚成立五年的肿瘤检测公司,发展期近三年是在疫情中熬打,常规肿瘤检测产品进展不顺利。它的一位负责人透露,医院的肿瘤病人样本减少,从2019年开始的一项肿瘤产品临床试验,到现在已经三年了,临床试验进展很慢。
继续坚持研发肿瘤等项目时,这家新兴企业不得不考虑在新冠检测市场上站住脚以保持存活,不过,要顶住的压力更大,一来自成本,二来自上涨的销售费用。
另一边,一位医疗投资人看到的现象是,很多核酸检测企业手握亿元级别的人民币,在寻求更好的项目。
在赵冰看来,新冠检测业务为这些企业带来强大现金流,有了这些现金以后,企业可以为后续发展铺路,收购、兼并或者投资其他业务。同时,核酸检测业务的发展也提高了企业整体生产销售研发的能力,相当于“练兵”。
这个现象2021年就有了苗头,相关企业开始谋求新业务。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总监徐剑波认为,新冠核酸检测上下游公司需要提前布局,并侧重于其他非核酸检测业务的开发和拓展,以提供未来持续的现金流。
多位投资人认为,未来大量新冠检测产能集聚的一个领域也许是分子诊断。徐剑波及其团队分析,新冠疫情期间,国内核酸实验室数量大幅提升,分子诊断行业发展机遇凸显。
采集一个核酸检测样本后,要送到检验实验室进行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第三版《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
因此,全国范围内医学检验实验室需要大幅增加。
以北京此次疫情为例,北京从4月26日至30日对11个行政区进行三轮全员核酸检测。仅朝阳区4月25日核酸检测共计3691200人,截至当晚20时,526457人结果已出,均为阴性。
中国115亿次核酸检测背后:企业还赚钱吗?
即便政府大规模核酸检测多以混样为主,一般10人次一混采。按一位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负责人的估算,一个实验室30人到40人,两班倒,仅能达到每日一万的检测量。
由此可见,北京的医学检验能力之强。自2020年10月,中央财政先后拨款到全国各市、县财政,用于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这其中,也包括各地医院迅速提升核酸检测能力。
一位投资人曾对《财经》记者说,现在全国各地二级以上医院几乎都配备核酸检测能力。
另外,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有3450家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经营范围含“检测试剂”。2015年,仅1000多家企业经营范围含“检测试剂”。
有检验实验室加持,对于成熟的核酸检测企业而言,现有产能除了生产新冠试剂,也可较快转换到生产其他分子诊断类产品。
一位基因检测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分子诊断产品,如测试肿瘤或者乙肝的试剂,具体的试剂成分上有差别,但从生产到质检都是相似的。
这些企业前期生产线已经建设完成,平移到生产其他产品时,相当于前期投入已经结束,后期再投入研发、注册等费用,整体看生产成本不会太高。
王海蛟认为,检查离不开设备。疫情期间,各家核酸检测公司已经将设备送进了很多地方,对于核酸检测公司来说,也有一定渠道优势。
作为最早获批生产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的厂家之一,上述上海试剂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认为,不太担心疫情稳定后是否会产能过剩,“做哪种产品主要取决市场需求,生产成本都是可控的”
2022年2月,华兴证券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提到,诊断检测行业未来的热点聚焦在肿瘤伴随诊断、早诊早筛、新型微生物检测、第三方检验机构及生殖健康等。
华兴证券报告认为,新冠疫情使得临床对病原新型检测方法的接受度进一步提高。基于核酸的病原检测,因其覆盖病原广泛、报告时间短、检出率高,会在临床诊疗中扩展应用。有能力提供完整覆盖“高-中-低”通量病原检测需求产品的公司,会在临床端获得更大竞争优势。
未来,再难有单品能达到新冠检测试剂这么大的量。而各家公司一旦将新冠试剂的产能顺利转到其他分子诊断产品,将释放出大量产能。
“分子诊断产品价格可能会快速降下来,行业出现整合和洗牌,集中度变高。”王海蛟预测。
(刘锦平对此文亦有贡献)

中国115亿次核酸检测背后:企业还赚钱吗?更多精彩 点击关注 中国115亿次核酸检测背后:企业还赚钱吗?
中国115亿次核酸检测背后:企业还赚钱吗?推荐阅读 中国115亿次核酸检测背后:企业还赚钱吗?

中国115亿次核酸检测背后:企业还赚钱吗?

中国115亿次核酸检测背后:企业还赚钱吗?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中国115亿次核酸检测背后:企业还赚钱吗?
你的每一个在看,都是对自己品味的认可!中国115亿次核酸检测背后:企业还赚钱吗?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08767.html

(0)

相关推荐

  • 月亮画左边还是右边(雪花怎么画)

    月亮画左边还是右边(雪花怎么画)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今天我在纸上随便画着月牙,我觉着圆或弯的月亮都不难画。还是手工绘画,你说的是电脑绘画。
    如果是手工绘画,月初的月亮是不出来的。
    你只需要把左边与右边月亮的位置交换就好了,

    营销 2021年10月8日
  • 网站全网营销好处(全网营销需要淘汰网站吗)

      许多企业负责人最近都在注重网站全网营销的工作。因为他们建立了官方网站,官方网站的建立,需求不断的

    攻略 2021年12月28日
  • 如何办个人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危险品经营资质办理)

    个人危化品经营许可证怎么办(危险品经营资质办理)由于危化品的危害性较大,想要经营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在经营前,需要向安监局提出公司所需要的品种或者类别,提交相应资料,拿到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之后才可以从事危化品的经营。

    生活 2021年10月21日
  • 8个免费且功能强大的软件,全都开源

    在软件领域,开源软件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开发者可以利用开源社区的各项目代码进行二次开发,用户也可以用成品直接作为一些付费软件的替代品,因为绝大多数开源软件都是可免费使用(当然也有一些开源软件是授权付费才能使用),所以出了一期《10个免费且强大的开源软件,不花钱真爽》,这期文章得到不少小伙伴的收藏,后台跟我说想要收集更多免费开源软件。安排!后续整理成专栏形式方便大家翻阅。

    科技 2021年11月24日
  • 网络设备配置对比

    技术网络设备配置对比 网络设备配置对比#!/usr/bin
    # _*_ coding: UTF-8 _*_
    # Copyright (c) 2021 GengYu.All rights reserved

    礼包 2021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