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梵高,就算你不懂艺术,也一定听过他的“大名”。
在世俗的眼里,梵高一生是凄惨的:
大多数人认为,经历苦难的梵高,内心一定充满愤怒、黑暗、疯狂。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BBC纪录片《艺术的力量》中,曾记录了一段梵高的独白:
如果你看过他的画作,也一定能从画中读出他对艺术的热爱,那热烈盛放的《向日葵》、舒卷涌动的《星月夜》、生机勃勃的《收获的景象》……
浓烈奔放的色彩,述说着他激情洋溢的灵魂。无需多言,只通过颜色,我们就能与他灵魂共鸣。
假如你也是画家,你会用怎样的颜色来抒写自己的灵魂?
色彩,并不只与艺术相关,它和人的心理同样有紧密联系。
世界著名的画家们,总是能通过自己的用色喜好,表达出自身独一无二的灵魂:
德拉克洛瓦用色鲜明强烈,是为人所称颂的“浪漫主义之狮”;
梵高采用高纯度的色相作画,善用互补色彩对比,反映了他激情动荡的心灵;
摆脱贫困生活的毕加索,作画风格从压抑的蓝调转为粉红调,不同的色调代表了他不同的境遇和心境……
色彩,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追求、内在人格、先天气质,心理学领域对颜色的研究中,也包括了色彩与人内在世界的关联,我们将其称之为“灵魂色彩”。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灵魂色彩”,它深埋于潜意识中,主导你每次看似无意的人生选择,你却无法察觉。
上学时不交朋友,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学习,毕业后,同学的微信也是能不加就不加。
参加工作了,同事们聚餐,她从来不去。就算有人主动示好,她脸上也永远挂着“生人勿近”。
如果她真的享受这种孤独,也未必是什么坏事。然而,她只是看起来很潇洒,内心却痛苦不已。其实她也渴望能有人陪在身边,可每次有人靠近,第一反应都是逃离。
在她上小学时,母亲重病,父亲奔波劳碌,无暇照顾她,便将她寄养到姑妈家。
结果,直到母亲去世,她也没能陪在妈妈身边。后来,爸爸重组家庭,她极度抗拒融入新家庭,开始孤身一人,拒绝任何人的接近。
对她来说,和别人亲近,都像是对逝去母亲的“背叛”,会让她感受到强烈的自责和愧疚……
她的灵魂色彩,是孤独而忧郁的“夜色”。午夜时分深而浓的颜色,就像看不到底的深渊,吞没周围一切。她不敢迈出一步,其他人也被黑暗隔离开来,无法靠近她。
灵魂色彩中,藏着你的渴望与恐惧,但我们常因看不清它,而陷入各种困境:
-
白墨色,黑与白的矛盾共存体,有着追求成功、非此即彼、不容失败的压力;
-
虹色,通过反射展现的颜色,形态万千、灵活多变,也容易在追求认同中失去自我;
-
原色,纯粹而简单,具备规范、标准化的特色,但也会因过于在乎规则牺牲自己……
灵魂色彩主导着我们的人生命运,看似难以逆转,其实并非不能改变。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早期的经历影响了我们的灵魂色彩,不同的成长经历让我们底色各不相同,关键是你是否了解自己,愿意学习如何调整自己。
把人生变成哪一种颜色,是成年后的我们可以用一辈子去完成的事情,因为掌握命运画笔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从花青、原色、白墨等9种灵魂色彩中,描绘出你内心不易被察觉的自我意识,并分析其潜在的影响和形成原因,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学建议,帮助你更好地发现自我,处理内心冲突矛盾,活得更为平静、自由。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1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