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说茶:如何形成普洱茶品鉴的良性逻辑?

1
隔离,喝得最多的是易武,老易武。
作为普洱从业者,既是发烧友又是营业者。品质好的,自然不能错过。众多拼配纯料中,无论知名与否,最终能把味蕾与身体征服的,都是地土风味及树种基因。
易武,是地土架构最完善的区域,也是树种基因最适中的。好的易武,值得留存。
暖暖说茶:如何形成普洱茶品鉴的良性逻辑?
2
如何形成普洱茶品鉴的良性逻辑?
从一个普洱爱好者的角度出发,没有比自己认真挑选品质上乘的普洱茶,自己亲手把它们由新茶变成老茶,更为靠谱的事了。
首先,是从经济能力角度考虑。
不是每个人都能为自己喜欢的茶豪掷万金,毕竟也不能“有爱饮茶饱”不是?
而大家对普洱茶的口味追求却又是只能上不能下,所以比起购买价格不菲的老茶,买新茶回家自己存放,哪怕多花几年时间,也是值得的。
其次,是老茶的信息缺乏透明度和真实性。
老茶的消费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造假与做旧,而消费者又恰恰缺乏辨别能力,就很容易吃亏上当。
如果面对的是新茶,茶友们可以免去这方面的烦恼。
因为它的原料、产地、工艺、工厂等基础信息可以一目了然。
我们只要把新茶买回来自己存,总比在市场上大海捞针般地去淘所谓的老茶要靠谱得多。
暖暖说茶:如何形成普洱茶品鉴的良性逻辑?
3
树龄是品质的前提,但不是唯一的指标。
生态,土壤,树龄,生长模式,后期加工……等等诸多条件完美契合,才能成就一款好产品。
茶味浓强,并不是滋味饱满。
茶味浓强相当于盐放多了,滋味饱满是口感正好,是一道菜美味可口的标准。
4
泡茶跟炒菜一样
老厨师说:加盐少许。
这个“少许”就很微妙,和“稍等一会”再出汤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其实,制茶也一样。
比如炒茶,什么时候该下锅,什么时候该抽走一根或者两根柴火,什么时候出锅,晾带什么时候该揉捻……都跟微妙,不可言说……
暖暖说茶:如何形成普洱茶品鉴的良性逻辑?
5
茶中的缺陷是客观存在的。
任何一款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缺陷,没有缺陷的茶,就如同没有缺点的人一样,蛮令人恐怖的。
当缺陷出现在品茗的过程中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客观全面地看待其缺陷,并认真体会、分析它们因何而存在,而不是主观的粗暴的排斥或者指责它们。
在很多时候,正是这些缺陷与瑕疵引导了我们发现真正的好,趋近于完美的产品。
简单地说,如果要存茶,要想在未来得到一杯真正的有着“陈韵之美”的茶,首推易武,其次布朗,次之临沧。
这是由生态环境,海拔(地理气候),及地土架构,树种所决定的,不由人。
暖暖说茶:如何形成普洱茶品鉴的良性逻辑?
6
小炉烧水慢,但慢有慢的好。
前几日一直用电陶炉,总是感觉到硬、燥。
想起以前在老家熬中药,熬汤,都不会有人选择用电火,有铁制器皿。
都是小火煨,陶器熬。
说起来玄学,却是有些道理的。
比如炒茶,机器杀青总是少了灵魂。
烧一壶水,只能冲2泡,喝完了再烧。
等水开的时候,一边看着书,一边吞咽口水,喉咙是甜丝丝的。
嗯,茶好,回甘生津就好。
慢慢的喝,慢慢的看书,翻翻画画,偶尔在旁边做一些注释,不知道以后谁能翻到,他能不能看得懂我的写写画画,管他呢~
7
学茶,肯定是要多多喝茶。
从茶本身入手,了解各种茶的不同品质特征,学会品鉴与欣赏各种不同的茶。
对于茶,人的悟性是通过不断的品鉴、总结、反思,一点一点逐渐提高的。
学茶的过程,就应该是一点一点的改变和完善自己对于人生、对于生活、对于身边事物看法的过程。
本质上,就是一个建立稳定世界观、人生观的过程。
悟性的高低,最终反应的是世界观、人生观。
8
这段时间一直看书,隔离嘛,反正也不能出去,那就找点事情让自己淡忘一下时间线的流逝。
当然,也有了更多安静思考的时间。
我们大家在讨论努力的时候,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点,那就是:
努力的意义远不止收入、自由以及得到的社会尊重,还决定了一个人中年以后日常社交质量。
就是当我们进入到30、40多的年龄段后,如果努力后过得不错。
那么,我们在现实工作和生活里,就极少需要不得不和那些逻辑不清晰,思维混乱不堪,目光短浅,胡搅蛮缠的人和事打交道。
我们开始发现,那些互害和互损的技能根本不用学,也完全用不上。
我们的社会关系已经完全建立在合作互信之上,而不是尔虞我诈和你死我活之上。
这样的社交,会让我们情绪平和,心情愉快,即使并没有达到大富大贵,却也是有着极其巨大的幸福感。
尽管偶尔会路遇一个混蛋,骂了我们两句,我们甚至都懒得回应,只是会默默走开,并且会为自己不再需要与之日常打交道而开心……
9
我发现学茶,准确说,学喝茶,一定要去喝高端的,不是指单纯价位高端,而是品质高端!当然,品质高端,价位肯定不会低调。
比如,有条件,我是说要想学得快,减少各种弯弯绕绕的学费茶路径,就一定要去喝曼松!去喝真正的古树曼松!高货曼松!
喝曼松,太能训练敏感度了!
曼松水路细腻,香气细致幽雅!
当我们把曼松水路的毫厘变化喝明白了,再去喝别的茶,soeasy!太容易识别了!!
这段时间,隔离嘛,无聊,曾经同时出汤同一个年份的曼松,薄荷塘,森林高杆(11丈)、冰岛,困鹿山。
曼松的水路是最细腻的,当然,价位也是最高的。
但凡好茶,水路都是细腻的,包括老班章!
班章五寨,其他寨子的价格是比老班章低,刚出来的时候可能都不太明显,存放一年,再一对比喝,水路的差距就立马明显了!
真正的好茶,喝到尾水,茶汤依然绵密,甘甜纯净,好茶都有共性,这个不区别于任何茶类任何茶区。
所以,要真的想快速喝明白茶,一定要从高货(真正的高端茶)喝起~减少各种五迷三道的弯路,浪费不必浪费的精力时间及试错成本……
10
好茶出自好工艺,这个工艺不是喊口号,一会什么传统工艺,一会什么创新传统,说的人自己都不知道逻辑在哪里。
好工艺的一个标准就是做熟,把鲜叶炒熟,去掉青草味,随便翻一下茶学书,只需要随便翻,即可知道,无论任何茶类,都是需要排除青草味的,半身不遂偏瘫的做法,这是等于制造毒气。
普洱新茶未必都要好喝(当然,有好喝的),未必要出高香,未必要出黄汤,看到这样茶,基本就是骗局。
图文来源:暖暖说茶,爱普茶网©首发

欢迎热爱普洱茶的朋友们,结缘艾老师请联系微信814917310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12248.html

(0)

相关推荐